
中國審查機構正在對“惡意挑動負麵情緒”、或“鼓吹‘努力無用論’等消極化論調”的內容進行整治。
中國的審查機構要消除的遠不止於網上的政治異見。如今,審查員正在把公眾情緒本身作為靶子,懲罰那些發消極帖子的博主和網紅,這些帖子在一個樂觀情緒日漸消逝的國家正在引起廣泛的共鳴。
已遭當局處罰的包括兩名提倡少工作、減壓生活的博主,一名表示從財務角度看不結婚、不生孩子有其合理性的網紅,以及一名直白地指出中國生活質量仍不如西方國家的評論人士。
最近幾周,隨著中國互聯網監管部門對中國社交媒體進行新一輪整治,這幾名所謂的憤世嫉俗者和懷疑論者(其中兩人擁有數千萬名粉絲)的賬號已被暫停或關閉。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今年9月底啟動了這項為期兩個月的行動,據該機構發布的通知,此次行動的目的是整治“惡意挑動負麵情緒”和恐慌,或宣揚“努力無用論”等失敗主義思想的內容。
“現實中,我們都會為工作與生活感到疲憊和煩惱,但這些真實的情感值得被尊重,而不能被人刻意放大、成為博取流量的工具,網絡空間不是負麵情緒的‘垃圾場’,”中國的國家電視台央視在一篇關於此項行動的網評中寫道。
世界各地的官員都在討論如何防止社交媒體煽動憤怒情緒和兩極分化,以免演變成現實世界的暴力或傷害。中國的互聯網監管機構已以類似措辭來描述這項行動,對那些挑撥性別對立,或挑撥不同身份認同群體之間衝突的信息,以及美化自殘和暴力的直播內容表示關注。
但中國的打擊行動帶有明顯的政治氣息。這表明,在國家努力應對經濟不確定性、與美國的激烈競爭,以及年輕人越來越失去熱情等問題之際,領導層對負麵情緒蔓延存在擔憂。
近年來,一些年輕人已選擇退出激烈的競爭,采取“躺平”的極簡生活方式,或者幹脆放棄目標,擁抱“擺爛”的態度。上個月底,提倡極簡“躺平”生活方式的兩個知名博主的賬號被禁止關注,不能增加新的粉絲。

北京的學生拍臉朝下趴在地上的畢業照,以反映他們為了畢業所經曆的疲憊和艱辛。
中國政府擔心,這種悲觀情緒不僅會阻礙公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還可能演變為對執政的中共的批評。
“根本原因在於許多中國人的經濟和社會前景正在惡化,這已引發了在任何國家都會出現的自然的社會反應,即焦慮和疑慮的表達,”研究機構中國傳媒研究計劃主任班誌遠(David Bandurski)說。
“領導層擔心,這種情緒可能有感染力,”班誌遠說。
地方政府和社交媒體平台已為執行監管機構的命令迅速行動起來。
中國中部城市鄭州的官員們稱,兩個社交媒體賬號的所有者在接受調查,因為他們的帖子有損城市形象。西安當地的互聯網監管機構稱,已對五個社交媒體賬號的所有者進行了處罰,因為他們“發布房地產領域虛假不實政策信息”。
熱門的微博平台上周稱,已關停1200多個“傳播經濟金融、社會民生等謠言信息”的賬號。
中國互聯網監管機構要求各平台鏟除那些借孤立新聞事件指向更廣泛社會問題的帖子,當局譴責這種評論方式是加劇人們對社會的憤世嫉俗情緒的“惡意歪曲”。
中國人經常用這種帖子來發泄不滿,或分享他們的恐懼和疑問。最近發生的事件(如學校的食品安全醜聞)讓居民對政府官員的透明度和問責製產生了懷疑。去年,一係列針對平民的隨機襲擊事件被歸咎於憤憤不平的居民尋求“報複社會”,曾引發人們對當今中國根深蒂固的不平等和心理健康問題的討論。
最近,網民們對中國演員於朦朧的死高度關注。上個月,他的遺體在北京一棟高層建築外被發現。當局稱他意外墜樓身亡,這個說法來自於朦朧的母親。但在隨後的幾天裏,中國各大網絡平台上充斥著未經證實的理論,有的稱當局掩蓋了謀殺,有的稱他是自殺身亡。
於朦朧的死引發了人們對娛樂圈的權力和腐敗,以及警方透明度的質疑。微博限製了有關於朦朧的討論,並暫停了1500多個發布有關他的帖子的賬戶。

演員於朦朧2021年在中國成都的一次公開露麵。他已在今年9月去世,他的死引發了人們對娛樂圈裏的權力和腐敗問題的猜疑。
中國的官方媒體還試圖將這項網絡整治行動描述為針對那些為了點擊量散播絕望情緒的人的行動。
國家廣播機構央視對那些把中國的生活描述為沒有希望的帖子發出警告,這些帖子總發“父母看到‘兒女不孝’,男性被‘物質女’包圍,女性困在‘渣男出軌’的敘事裏,職場中充斥著‘不上進的年輕人’的內容。”央視警告,這些帖子是“情緒捕手”為了吸引眼球散播最悲觀的情緒製作的。
但官員限製利用絕望情緒牟利的努力也許壓製了真實的不滿表達。
“官方傳遞的積極信息與經濟現實形成鮮明對比,目前的經濟現實與過去幾十年的截然不同,”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中國政治與社會研究部主任卡佳·德林豪森說。“這不足以控製網絡負麵情緒。”
許多人抱怨工資不再漲或一個最近的問題:中國針對全世界的理工科學生推出了一個新型工作簽證,這是否最終意味著中國公民的就業機會將更少。(今年進入就業市場的應屆畢業生人數達到了創紀錄的1220萬,與此同時,青年失業率仍居高不下。)政府為增強消費信心所做的努力——包括擴大薄弱的社會保障網、為有子女家庭提供補貼,以及向消費者提供以舊換新補貼等——收效甚微。

在國家努力應對經濟不確定性、與美國的激烈競爭,以及年輕人越來越失去熱情等問題的時候,這項整治行動表明領導層如何擔心負麵情緒蔓延。
曾是汽車修理工、後來成為網紅的戶晨風的視頻關注的是中國的貧困和不平等問題。他的社交媒體賬號已被多個平台封禁。浙江的宣傳官員指責他“崇洋媚外”。
他最出名的是拋出了一個中國階級的身份劃分——蘋果用戶vs.安卓用戶——在他看來,這個劃分凸顯了富人與窮人之間的差距。
“‘安卓’現在成了一個形容詞,”他在一段視頻中說。“比如,‘安卓電腦’的意思是你的電腦很低端。‘安卓房’的意思是房子隔音效果差、戶型不好、采光不好。”

另一位網名為張雪峰的網紅張子彪曾是一名家教,他廣為人知的主張是,貧困家庭的學生如果沒有真正的社會或政治關係,很難進入金融或醫學等精英行業。
此項整治行動也是為了嚴格控製中國幾大社交媒體平台的影響力。監管機構已在今年9月就內容違規問題約談了幾個熱門平台的負責人。
中共官方喉舌《人民日報》在一篇觀點文章中寫道,這場整治行動明確表示,平台不能再讓悲觀情緒肆意滋生。“‘號角’已響,各方當聞號而動,”該文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