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特朗普政府宣布"H1B簽證申請費上漲10萬美元"的新規已經過去半個月的時間,但這項重磅改革仍在各個圈子裏持續發酵——
從H1B申請人、企業雇主,到美國經濟學家、法律專家和移民律師,大家都在消化這一政策可能帶來的衝擊。
過去,H1B是留學生身份轉正的主流路徑:雇主出錢抽簽,隻要中簽,就能留下工作。
一份普通的H1B申請總成本大約在1萬美金左右,包含了政府收費和律師費。
而在新政下,企業在為外國員工首次申請H1B需額外繳納10萬美金一次性費用,還沒算在申請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其它費用以及員工的薪資福利等各項成本。
從經濟邏輯來看,雇主會傾向招聘高收入員工,用他們創造的價值來平衡這筆開支。
換句話說,企業可能需要尋找那些"最會賺錢"的人才,才能收回成本。
那麽,對於雇主而言,10萬美金“門票”究竟該押注怎樣的H1B人才?又有多少人能達到這個標準呢 ——
一份H-1B簽證通常有效期為三年。
據美國經濟學家測算,如果員工隻工作三年,企業需要支付約22.5萬美金的年薪才能收支平衡;
如果能續簽三年,員工工作滿六年,這個平衡點就能降到年薪11.1萬美金左右。
當然,現實中每個員工在公司待多久、能創造多少價值都各不相同,這讓新的用人成本計算變得更加複雜。
《紐約時報》根據2025財年的數據做了分析,發現約三分之一的H1B崗位年薪還達不到這10萬美元的新增費用。
大部分崗位的薪資都低於三年期平衡所需的22.5萬美金,隻有5%的H-1B工資超過了這個數字。
圖源:紐約時報
過去十幾年來,H1B一直采用抽簽製。
如果因為費用上漲導致申請總數下降,像亞馬遜、穀歌這樣常年招聘高薪H-1B員工的大型科技公司,中簽率可能會提高。
但即便是這些科技巨頭,很多崗位的薪資也達不到22.5萬美金。
比如25財年提交H1B申請數量TOP1的亞馬遜,隻有4%的崗位年薪超過22.5萬,大部分崗位的薪水集中在10萬到20萬美金之間。
但要注意的是,這個數據不僅包括首次申請,還包含了延期和轉換雇主的情況。
對於首次申請的職場新人,雇主是否願意為這些初級員工支付20萬美金以上的年薪,還是未知。
更何況,H1B還將迎來“按薪資水平加權分配抽簽”的改革,如果處於Level1或者Level2等級,企業的10萬美金申請費很可能打了水漂...
薪資水平查詢:https://www.dol.gov/agencies/whd
麵對政策的頻繁變化,我們不能隻是祈禱自己運氣好,而是要提前做好準備,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規劃”,為未來的留學與職業路徑做好充分準備。
選擇高薪領域,提高起薪競爭力
在專業選擇上,建議優先考慮STEM專業及熱門交叉學科,如數據科學、金融工程等,此類崗位薪資較高。
此外,在大學期間要注意積累項目經驗並提升專業能力,這樣即便畢業後剛進去企業,也有機會爭取更高的起薪水平。
避免依賴單一的留美路徑
如果計劃長期留美發展,提早進行身份規劃仍是關鍵,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於H1B。
如果你是高學曆背景,或在某專業領域有突出成就,可以考慮人才類移民EB1A或NIW;
如果家裏經濟基礎不錯,新法EB5投資移民是目前唯一對留學生本人無要求、無排期、可直接申請綠卡的項目。
特別是眼下一波三折的政策走向,H1B成本和不確定性都急劇上升,EB5的高成本與確定性之間的“平衡”顯得更具性價比。
那麽,H1B“按薪資水平加權分配抽簽數量”以及“10萬申請門檻”的新規將為26財年的申請帶來哪些影響,80萬的EB5到底還能不能“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