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飆升至每盎司4000美元,點燃金礦股史詩級行情。標普全球金礦指數年內暴漲129%,遠超科技與加密板塊,Newmont、Barrick等巨頭股價翻倍。金價上漲帶來的利潤杠杆效應使礦企現金充裕,但投資者警惕2011年泡沫重演。
在一眾科技巨頭與加密貨幣的光環之下,今年美股市場的最大贏家悄然來自一個“備受冷落”的傳統行業——金礦開采。
隨著金價自1月以來飆升52%,並在本周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大關,金礦公司的股價迎來了更猛烈的漲勢。標普全球金礦指數(S&P
Global Gold Mining
index)今年已飆升129%,成為標普行業指數中表現最佳的板塊。美國政府停擺的風險、各國央行的持續買入以及對主權債務膨脹的擔憂,共同點燃了這輪貴金屬牛市。
對於Agnico Eagle、Barrick
Mining和Newmont等行業巨頭而言,金價的上漲意味著即將到來的豐厚利潤。由於礦企的日常生產成本在很大程度上是固定的,金價上漲所帶來的額外收入幾乎可以轉化為純利潤。投資公司VanEck的投資組合經理Imaru
Casanova直言:
“對金礦股來說,這是非常棒的一年。他們手握的現金多到不知如何處理。”
黃金股表現碾壓科技巨頭
金礦股之所以能跑贏黃金本身,核心在於其運營模式的利潤杠杆效應。更高的金價可以直接增厚利潤率,從而對股價產生放大作用。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Newmont股價上漲了137%,Barrick上漲118%,Agnico
Eagle則上漲116%。就連於9月30日上市的紫金黃金國際,其股價也已翻倍,成為今年第二大首次公開募股。相比之下,AI領域的明星公司英偉達上漲了40%,甲骨文上漲72%,穀歌母公司Alphabet上漲30%,微軟則上漲25%。
同期,比特幣的價格漲幅也僅為31%。這使得曾一度被部分投資者視為“價值毀滅者”的金礦行業,重新回到了聚光燈下。
曆史的警鍾:投資者擔憂行業重蹈覆轍
盡管市場一片繁榮,但資深投資者仍對該行業過去的“不良記錄”記憶猶新。上一輪黃金牛市(2011年見頂)期間,飆升的金價帶來了巨額利潤,但也助長了大規模的企業並購、高管薪酬的急劇膨脹和生產成本的上升。
隨之而來的是殘酷的清算。從2011年的高點開始,金礦股在接下來的四年裏暴跌了79%。VanEck的Imaru
Casanova指出:
“當時大量價值被摧毀。在投資者的腦海裏,這段記憶仍然很清晰。這些公司在上一周期犯下的錯誤,以及一些懷疑主義,會讓人們不禁要問,這些錯誤會再次發生嗎?”
資產管理公司Ninety One的黃金開采基金投資組合經理George
Cheveley也表示,這個長期“不受待見”的行業本質上是周期性的,往往“在短時間內賺大錢”,也正因如此,“它確實會變得過度”。
資本配置成關鍵挑戰
麵對預期中的資金流入,黃金礦業公司的管理層正麵臨如何最佳配置資本的難題。BMO資本市場預測,該板塊明年的自由現金流將達到600億美元。
董事會層麵的變化也反映了改善回報的壓力。Newmont和Barrick上周都宣布了新的首席執行官任命。BMO資本市場分析師Matthew
Murphy表示,Barrick意外更換CEO Mark Bristow可能"與股價相對同行表現不佳有關"。
貝萊德主題與板塊投資主管Evy Hambro建議公司優先考慮分紅而非股票回購。他認為:
"考慮到黃金礦業公司終於享受到強勁的利潤率,向長期受苦的股東返還資本應該是關鍵優先事項。"
然而,並購交易的誘惑可能難以抗拒。由於新金礦的稀缺性,生產商可能會尋求通過並購來補充因開采而持續減少的儲量。分析師認為,類似Anglo
American和Teck Resources最近全股票合並交易的模式可能成為未來並購的範本。
另一個股東擔憂是高管薪酬問題。黃金礦業公司CEO的薪酬已經高於其他礦業公司高管,投資者擔心他們可能會像過去一樣試圖攫取更多現金。
Paulson & Co合夥人、金礦商Perpetua Resources董事長Marcelo
Kim承認這次情況有所改善,但仍警告避免過度行為:
"我希望沒有人僅僅因為金價上漲就獲得瘋狂的薪酬包,因為他們與此毫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