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23億美元家族信托在法庭上被擊穿,許家印失算了

23億美元家族信托在法庭上被擊穿,許家印失算了

文章來源: 騰訊 於 2025-10-09 07:46:2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直以來,在頂級富豪的世界裏,家族信托長久以來被視為財富的“諾亞方舟”和“最後防線”。它像一個結構精密的金融保險箱,理論上可以將個人資產與企業風險、債務糾紛徹底隔離。

然而,2025年9月,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紙判決,擊碎了許家印精心構建的海外資產“安全屋”。法院不僅授權清盤人接管許家印名下資產,還將其通過離岸家族信托持有的財產一並納入接管範圍,同時也引發了一場席卷全球的資產追索風暴。

01

許家印家族信托“防線”被擊穿

時間撥回2019年,彼時恒大危機尚未全麵爆發,許家印夫婦已悄悄在美國搭建起23億美元的家族信托架構。

這筆資金主要來自兩人2009年至2022年間從恒大分得的500多億元人民幣紅利,通過離岸公司層層轉移後注入信托,指定兩個兒子為受益人。為確保財富傳承,信托設計得頗為精細:長子許智健隻能領取收益、動不了本金,本金則留給孫輩;這一安排意在確保長子及其後代“衣食無憂”,同時保持家族財富的長期穩健傳承。

相較之下,次子許滕鶴並未獲得同等信托安排。2023年,他因恒大財富事件被內地部門帶走調查。而長子許智健雖有離岸信托“防火牆”,卻仍被香港清盤人起訴並凍結全球資產——信托終究未能擋住法律和債務風暴的穿透。

法官指出,許家印雖名義上把資產轉入信托,卻保留了投資決策、更換受益人等核心控製權,受托人淪為“傀儡”。更關鍵的是,恒大早在2017年就埋下財務黑洞,許家印明知公司危機四伏,仍在2019年危機爆發前突擊轉移資產,這明顯屬於“欺詐性資產轉移”。

香港法院“擊穿”許家印家族信托所依據的是“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和“欺詐性資產轉移原則”。首先是“實質重於形式”,不管信托架構多複雜,隻要委托人能實際控製資產,就不算真正的獨立信托;其次是“反欺詐原則”,債務人不能一邊欠著巨額債務,一邊用信托為家人保留財富;最後是“債權人保護優先”,在大規模債務危機中,法律更傾向於維護被欠薪、欠房款的普通債權人權益。這三大法理支柱,讓許家印的家族信托防線被“擊穿”。

23億美元家族信托在法庭上被擊穿,許家印失算了

一直以來,離岸家族信托因其“資產隔離”“稅務優化”等功能,成為富豪群體的“標配工具”,甚至被部分人曲解為“避債神器”。但許家印的案例用事實證明,信托的核心價值在於“合法合規的財富規劃”,而非“逃避債務的避風港”。

致高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致高家族辦公室

專委會主任、致高財富傳承中心主任陳麗婭律師對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表示,“離岸信托絕對安全”是營銷話術,而非法理結論。信托的安全性取決於結構獨立性與設立目的的合法性。香港法院此次判決已明確:“信托並非天然避風港,當其用於規避債務時,”法院有權透過形式,審查信托設立的真實目的與經濟實質。

陳麗婭律師還表示,實現“資產隔離”的必要前提:信托的資金來源必須清潔;委托人徹底放棄控製權(不得保留撤銷權、投資指令權);受托人必須具備獨立受監管資質,與委托人無利益關聯;受益權透明、分配機製合理;信托設立時未處於已知或可預見的債務風險中。若任一條件缺失,法院即可認定信托名實不符,從而“穿透信托屏障”。

而從公開資料可見:許家印家族信托資金主要源自恒大巨額分紅,且恒大當時已負債累累,存在潛在債務風險;許家印疑似保留投資決策權與更換受益人權;信托受益人安排不均(長子受益、次子未涵蓋),“反映出高度的家族意誌控製傾向。這些特征共同構成‘形式信托、實質自益’的結構性缺陷……”使法院有充分理由認定信托缺乏獨立性。

02

全球資產追索行動

許家印家族豪門夢碎?

而判決生效後引發的連鎖反應迅速席卷全球,清盤人團隊立即啟動“全球資產追索行動”,通過國際司法協助凍結了許家印及其關聯方在12個國家和地區的77億美元資產,其中包括倫敦市中心的33套豪宅、紐約曼哈頓的寫字樓以及多艘豪華遊艇。

圖片

同時,清盤人正式向美國特拉華州法院提交申請,要求依據“欺詐性轉移”條款撤銷那筆23億美元家族信托,目前該案已進入證據交換階段。

按照美國信托法,一旦合法設立信托,信托財產法律所有權轉移至受托人名下,原則上獨立於委托人債務。然而,香港法院的裁決無疑對該信托形成巨大壓力。清盤人可能會尋求美國法院的協助,以欺詐轉讓為由挑戰信托的有效性。

陳麗婭律師對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表示,《統一欺詐性轉移法》與破產法第548條均規定:若轉移意在規避債務人責任,可被撤銷。隻要香港清盤人能證明資金轉入時已存在惡意避債意圖,美國法院理論上可承認香港判決邏輯並啟動欺詐性轉移審查。美國與香港之間雖無雙邊破產協助條約,但可通過Comity原則承認判決;若受托人為美國注冊的機構,法院可直接命令其配合披露與凍結。

因此,許家印的美國信托是否會被攻破,目前取決於美國法院對香港清盤人提交證據的認可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許家印的前妻丁玉梅也深陷泥潭,其名下資產被凍結後,法院根據其生活需求裁定每月僅能領取2萬英鎊生活費,與此前動輒揮金如土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更具戲劇性的是,丁玉梅因認為信托資產分割不公,已向香港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次子許滕鶴返還其“應得份額”,這場家族內鬥讓曾經顯赫的許家印家族徹底顏麵掃地。

許家印的案例,給所有企業家上了一堂代價高昂的法治課:靠鑽法律空子這種“小聰明”,終究保不住財富;隻有合法經營、誠實守信的“大智慧”,才是真正的“避風港”。

時代已經變了,全球監管日益收緊,“離岸”不等於“法外”,“信托”也不是萬能的“保險箱”。任何試圖轉移資產、金蟬脫殼的伎倆,最終隻會導致資產被凍結、信譽破產,甚至眾叛親離。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外交官戀上中共黨員女兒!違反"禁愛令"被美政府開除
“煙草局退休一萬九”是因為利潤多貢獻大嗎?
"這幾款廚具"恐致鉛中毒!美FDA示警:化學物質滲入食物
10月份中美線空白航班創疫情以來新高,市場進入波動管理時代
禁止悲觀,不許"躺平":中國打擊"惡意挑動負麵情緒"賬號




24小時討論排行

奧巴馬後的美國——被拯救的國家,被改寫的靈魂
曾讓川普挨罰4.5億!紐約州檢察長詹樂霞遭起訴
親曆朝鮮:平壤私家車遍地 年輕人刷支付寶喝紮啤
川普得諾貝爾獎機率極低!BBC點出殘酷真相
她朝ICE人員吐口水 芝加哥大學教授麵臨重罪起訴
永久停火!哈馬斯宣布戰爭結束 川普周日親訪中東
川普:中國將恢複買大豆 農民籲“要貿易 不要補貼”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斯洛:崇拜李白 讓全家改用筷子
教川普加密幣還合辦公司 小兒子拜倫身價估$1.5億
In-N-Out快閃到北京了!雨中排隊 人民的熱情讓人震驚
下嫁的公主在紐約過上中產生活 日本網友不淡定了
伊利諾伊州長真急了:川普就是瘋子,有種來抓我!
H1B員工年薪要多少,雇主才能“賺”回$10萬成本?
她用爽身粉患罕見間皮瘤逝世 強生被判賠償天價
今年十一,年輕人光旅遊不花錢?
特朗普:西班牙應被逐出北約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23億美元家族信托在法庭上被擊穿,許家印失算了

騰訊 2025-10-09 07:46:21

一直以來,在頂級富豪的世界裏,家族信托長久以來被視為財富的“諾亞方舟”和“最後防線”。它像一個結構精密的金融保險箱,理論上可以將個人資產與企業風險、債務糾紛徹底隔離。

然而,2025年9月,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紙判決,擊碎了許家印精心構建的海外資產“安全屋”。法院不僅授權清盤人接管許家印名下資產,還將其通過離岸家族信托持有的財產一並納入接管範圍,同時也引發了一場席卷全球的資產追索風暴。

01

許家印家族信托“防線”被擊穿

時間撥回2019年,彼時恒大危機尚未全麵爆發,許家印夫婦已悄悄在美國搭建起23億美元的家族信托架構。

這筆資金主要來自兩人2009年至2022年間從恒大分得的500多億元人民幣紅利,通過離岸公司層層轉移後注入信托,指定兩個兒子為受益人。為確保財富傳承,信托設計得頗為精細:長子許智健隻能領取收益、動不了本金,本金則留給孫輩;這一安排意在確保長子及其後代“衣食無憂”,同時保持家族財富的長期穩健傳承。

相較之下,次子許滕鶴並未獲得同等信托安排。2023年,他因恒大財富事件被內地部門帶走調查。而長子許智健雖有離岸信托“防火牆”,卻仍被香港清盤人起訴並凍結全球資產——信托終究未能擋住法律和債務風暴的穿透。

法官指出,許家印雖名義上把資產轉入信托,卻保留了投資決策、更換受益人等核心控製權,受托人淪為“傀儡”。更關鍵的是,恒大早在2017年就埋下財務黑洞,許家印明知公司危機四伏,仍在2019年危機爆發前突擊轉移資產,這明顯屬於“欺詐性資產轉移”。

香港法院“擊穿”許家印家族信托所依據的是“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和“欺詐性資產轉移原則”。首先是“實質重於形式”,不管信托架構多複雜,隻要委托人能實際控製資產,就不算真正的獨立信托;其次是“反欺詐原則”,債務人不能一邊欠著巨額債務,一邊用信托為家人保留財富;最後是“債權人保護優先”,在大規模債務危機中,法律更傾向於維護被欠薪、欠房款的普通債權人權益。這三大法理支柱,讓許家印的家族信托防線被“擊穿”。

23億美元家族信托在法庭上被擊穿,許家印失算了

一直以來,離岸家族信托因其“資產隔離”“稅務優化”等功能,成為富豪群體的“標配工具”,甚至被部分人曲解為“避債神器”。但許家印的案例用事實證明,信托的核心價值在於“合法合規的財富規劃”,而非“逃避債務的避風港”。

致高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致高家族辦公室

專委會主任、致高財富傳承中心主任陳麗婭律師對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表示,“離岸信托絕對安全”是營銷話術,而非法理結論。信托的安全性取決於結構獨立性與設立目的的合法性。香港法院此次判決已明確:“信托並非天然避風港,當其用於規避債務時,”法院有權透過形式,審查信托設立的真實目的與經濟實質。

陳麗婭律師還表示,實現“資產隔離”的必要前提:信托的資金來源必須清潔;委托人徹底放棄控製權(不得保留撤銷權、投資指令權);受托人必須具備獨立受監管資質,與委托人無利益關聯;受益權透明、分配機製合理;信托設立時未處於已知或可預見的債務風險中。若任一條件缺失,法院即可認定信托名實不符,從而“穿透信托屏障”。

而從公開資料可見:許家印家族信托資金主要源自恒大巨額分紅,且恒大當時已負債累累,存在潛在債務風險;許家印疑似保留投資決策權與更換受益人權;信托受益人安排不均(長子受益、次子未涵蓋),“反映出高度的家族意誌控製傾向。這些特征共同構成‘形式信托、實質自益’的結構性缺陷……”使法院有充分理由認定信托缺乏獨立性。

02

全球資產追索行動

許家印家族豪門夢碎?

而判決生效後引發的連鎖反應迅速席卷全球,清盤人團隊立即啟動“全球資產追索行動”,通過國際司法協助凍結了許家印及其關聯方在12個國家和地區的77億美元資產,其中包括倫敦市中心的33套豪宅、紐約曼哈頓的寫字樓以及多艘豪華遊艇。

圖片

同時,清盤人正式向美國特拉華州法院提交申請,要求依據“欺詐性轉移”條款撤銷那筆23億美元家族信托,目前該案已進入證據交換階段。

按照美國信托法,一旦合法設立信托,信托財產法律所有權轉移至受托人名下,原則上獨立於委托人債務。然而,香港法院的裁決無疑對該信托形成巨大壓力。清盤人可能會尋求美國法院的協助,以欺詐轉讓為由挑戰信托的有效性。

陳麗婭律師對鳳凰網財經《公司研究院》表示,《統一欺詐性轉移法》與破產法第548條均規定:若轉移意在規避債務人責任,可被撤銷。隻要香港清盤人能證明資金轉入時已存在惡意避債意圖,美國法院理論上可承認香港判決邏輯並啟動欺詐性轉移審查。美國與香港之間雖無雙邊破產協助條約,但可通過Comity原則承認判決;若受托人為美國注冊的機構,法院可直接命令其配合披露與凍結。

因此,許家印的美國信托是否會被攻破,目前取決於美國法院對香港清盤人提交證據的認可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許家印的前妻丁玉梅也深陷泥潭,其名下資產被凍結後,法院根據其生活需求裁定每月僅能領取2萬英鎊生活費,與此前動輒揮金如土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更具戲劇性的是,丁玉梅因認為信托資產分割不公,已向香港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次子許滕鶴返還其“應得份額”,這場家族內鬥讓曾經顯赫的許家印家族徹底顏麵掃地。

許家印的案例,給所有企業家上了一堂代價高昂的法治課:靠鑽法律空子這種“小聰明”,終究保不住財富;隻有合法經營、誠實守信的“大智慧”,才是真正的“避風港”。

時代已經變了,全球監管日益收緊,“離岸”不等於“法外”,“信托”也不是萬能的“保險箱”。任何試圖轉移資產、金蟬脫殼的伎倆,最終隻會導致資產被凍結、信譽破產,甚至眾叛親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