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假期,“雞排哥”幾乎天天刷屏。
從默默無聞到婦孺皆知,這是人格的力量,還是雞排的美味?
在我看來,都不是。
這不過又是抖音的一張流量彩票而已。
像雞排哥這樣的好人,我敢說每個地方都有,我讀書那會學校門口就有不少話說的好聽,雞排又便宜厚道的小攤老板。
為什麽火的偏偏是雞排哥呢?
運氣,自然是一方麵。
但深層次的原因,是背後給雞排哥運氣的平台——抖音。

“十年炸雞無人識,一拍短視頻天下知”,這出戲碼,堪稱抖音“流量彩票”的標準化流水線產品。
前麵的產品還有:郭有才、東北雨姐、秀才、張同學、拉麵哥……
你會發現,每隔一段時間,抖音平台都會出品一個草根網紅,而且是瞬間引爆網絡的那種。
吃瓜群眾,往往隻對這些人物切片津津樂道,卻忽視了流量平台在背後推波助瀾的作用。
算法的推薦,流量的傾斜,可以說,今天的抖音,已經具備了新時代“數字帝王”的能力。
它擁有著“冊封”平民的權力:雞排哥、聞神、張同學,而等皆是其冊封的“平民貴族”。

想火嗎,想成功嗎?打開抖音,記錄“美好生活”吧!在這個過程中,抖音不僅僅提供了奶頭樂,也成了奶頭樂的大莊家。
表麵上,是雞排哥火了,實際上是真正受益的是平台。
就像雙色球的500萬,中獎的那個人,遠遠沒有發行彩票的福利機構來的痛快。
我讓你火,你就能火,算法的威不可測,本身就是一種相當大的商業權力。
這種權力,甚至可以讓全國無數個行政單位較勁腦汁,削尖腦袋去爭當網紅。
雞排哥大火之後,景德鎮的地方文旅就是又急又喜,一邊投流加熱度,一邊準備迎來潑天的富貴。
這樣的劇情,淄博有過,哈爾濱有過,隻是現在又複製了一遍。
但問題是,然後呢?

現在的“雞排哥”被地方聘任為“景德鎮文旅推介官”,每天出攤,都要麵對百十個鏡頭的圍追堵截,很多去景德鎮的網紅,都是為了蹭一把熱度。
這種急功近利的“刷存在感”式營銷,暴露了城市文旅的焦慮:
隻要有關注度,無論內涵是否契合,趕緊炒作,趕緊上熱度!
其結果,必然是“文化空心化”——文旅宣傳淪為短暫狂歡,個體的真實困難也被簡化為“勵誌素材”,整個城市的文化靈魂,都被流量裹挾。

其實雞排哥並非什麽“逆襲故事”,在算法選中前,他十年勤勞仍困於街頭;隻是被選中後,才成為耀眼的彩票。
而他的結局,最終也會和曾經平台捧紅過的彩票一樣,在被點石成金後,轉入冷宮。
在這個周而複始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低認知人群,自願把自己的精神能力交給算法,甘當流量的提線木偶。
至於控製算法的平台,將會不斷枝葉繁茂,不斷夯實自己的“基本盤”,用更為強大的流量去引誘個體和政府,成為難以動搖的巨頭。
我對這樣的生態,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