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台灣演員江祖平在社交平台貼出一張長圖,配文隻有四個字:“她說真的。”
長圖裏,一名自稱是電視台實習生的女孩回憶:
“那天我發燒,拜托同組攝像師幫忙買藥。他把白色小片混在維生素裏遞給我,十分鍾後我就像被拔掉電源的機器人。”
女孩醒來後發現自己的衣服被調換,手機相冊裏多了一段加密視頻。
對方隻留下一句話:“台裏雲端有備份,報警隻會讓你先失業。”
江祖平沒有把女孩的名字打碼,而是把“雲端備份”四個字加粗標紅。
01
或許很多人並不熟悉江祖平。
她1978年出生於台灣,中國台灣影視女演員、模特,畢業於國光藝校戲劇科。
1997年,19歲的江祖平以模特身份出道,同年主演了首部電影《衝破死亡遊戲》和電視劇《此情可問天》,正式進入影視圈。
2015年,在拍攝電視劇《愛你沒條件》時,因劇情需要,江祖平被對手演員郭子乾打了一巴掌。
由於對方未控製好力道,導致她輕微腦震蕩、內耳失衡,留下了終身後遺症,不得不停工治療一年。
事後,郭子乾雖多次道歉,但江祖平表示無法原諒,認為對方缺乏誠意。
如今46歲的江祖平,雖然演藝事業未能達到巔峰時期的輝煌,但她依然活躍在影視圈,過著獨立自由的生活。
這一次,江祖平選擇站出來,硬剛娛樂圈潛規則。
她說,她發那條帖子時手一直在抖,“但我想試試。”
02
評論區瞬間炸了:這一次,人們不再追問“她是誰”,而是開始追問“雲端到底存了多少這樣的文件”。
過去二十年,娛樂圈的“交易”換了三套外衣:
2000 年前後,關鍵詞是“酒桌”。副導演把房卡夾在劇本裏,“想拿角色,先陪投資人唱 KTV”。
2010 年後,關鍵詞是“試鏡”。選角導演在微信發定位,“酒店套房,穿涼快一點”。
2020
年之後,關鍵詞是“雲端”。微型攝像頭、加密網盤、匿名社交賬號,把脅迫從線下搬到線上,留下永不消失的“數字把柄”。
一位離職的宣傳總監告訴我:“以前怕狗仔,現在怕雲端。”
狗仔還要考慮成本,雲端隻需要一個鏈接。
近三年來,如果要總結工作室、警方通報、媒體暗訪的案例,我們會發現,85% 的受害者都踩過以下五個陷阱:
以慶功為名的灌酒遊戲,輸的人要答應“一個小要求”;
女經紀人攢的下午茶,把女孩介紹給“能寫劇本的姐姐”;
以封閉培訓為由,收走手機、隔離外界,用“藝術犧牲”洗腦;
打著國際製作的旗號,落地就把護照收走;
拍攝私密素材後,用加密鏈接反複勒索。
最可怕的是,這些陷阱往往層層嵌套,像傳銷一樣裂變。
03
去年冬天,橫店一個古偶劇組開機三天,女二號突然“因身體原因退出”。
副導演私下透露:“小姑娘拒絕了製片人的‘深夜對戲’,經紀人當晚接到三個電話,第二天機票就被取消。”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男藝人身上。
一位選秀出身的唱跳歌手,因為回絕了品牌女高層的“單獨旅行”,商務合約從五頁紙變成半頁紙,宣發預算直接歸零。
他們付出的代價並不隻是“少賺一點”,而是被精準地被娛樂圈“擦除”——海報被換、鏡頭被剪、微博限流,像從未存在過。
過去幾年,勇敢發聲的藝人大多隻能“自保”,無法“救人”。
這一次,江祖平在帖子裏附了一份“自救清單”,包括:保留藥物包裝、第一時間血檢;用另一部手機同步錄音;
此外,她還在帖子裏@了三位律師、兩家公益機構,並呼籲建立“行業黑名單”。
也就是把有過性侵、脅迫前科的投資人、製片人、導演列入內部通報,任何劇組不得錄用。
評論區裏,超過五十名從業者接力補充名單,有人直接貼出 Excel 表格。
一個由律師、心理谘詢師、前娛記組成的誌願小組,兩天內就收到了 172 份私信。
或許,當“黑名單”不再是 Excel,而是一張聯網的、實時更新的行業準入係統,“雲端備份”才會失去它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