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威脅已久的藥品關稅最終還是“靴子落地”。當地時間9月25日,特朗普在其自創的社交媒體平台“真實社交”上宣布,自10月1日起,美國將對進口的所有品牌或專利藥品征收100%關稅,除非相關公司在美國“開工建設”製藥廠。
此外,他還對所有廚房櫥櫃、浴室櫃及相關產品征收50%關稅、軟體家具征收30%關稅;對在美國境外生產的重型卡車征收25%關稅。
美國彭博社9月26日稱,這些舉措是特朗普建立的“關稅製度”的快速擴張,他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行使行政權力。美國《紐約時報》25日也指出,新一波關稅可能會影響從醫療保健、住房到物流等各個經濟領域,人們已經開始對即將到來的藥價上漲和關鍵藥品短缺感到擔憂。
“關稅隻會威脅投資美國製造的錢”
關稅宣布後,製藥行業股價率先承壓。丹麥諾和諾德公司股價一度下跌3.1%,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下跌1.1%,英國阿斯利康製藥公司下跌1.6%。澳大利亞傑特公司(CSL)股價跌至六年來新低,日本住友製藥下跌逾3%,中國香港和印度等地的醫藥股指數也出現不同幅度的跌幅。
彭博社表示,特朗普對品牌藥品征收的關稅可能會使美國平均關稅稅率提高3.3個百分點。英國路透社分析稱,這一舉措不僅會導致美國消費者價格上漲,還可能“給全球經濟增長蒙上陰影,使世界各地的商業決策陷入癱瘓”。
重返白宮後,特朗普多次公開放話要對進口藥品征收關稅。今年8月,特朗普告訴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他最初將對藥品征收“小額關稅”,然後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最高”期限內,將這一稅率提高到150%,之後再提高到250%。
特朗普的威脅讓感到危機將至的製藥行業一邊大力遊說以爭取豁免,一邊紛紛宣布在美投資擴產。諾和諾德正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新建一座占地140萬平方英尺(約合13萬平方米)的工廠,美國製藥企業禮來公司今年早些時候宣布計劃在美國新建四個生產基地。
在25日的聲明中,特朗普還特別提及,已經在美國“開工建設”製藥工廠的公司不會被征收關稅。彭博社認為,這可能會稍微緩和新關稅帶來的影響。《紐約時報》也發現,新的藥品關稅沒有包括仿製藥,隻針對品牌藥,這對印度仿製藥製造商來說可能是一個勝利,因為利潤微薄,他們無力將生產遷至美國。
然而,即使有這些豁免,100%的藥品關稅也可能會大幅推高成本。行業遊說組織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25日晚表示,這些關稅威脅到製藥公司在美國計劃的製造業投資。
PhRMA在一份聲明中指出,“關稅會使這些計劃麵臨風險,因為花在關稅上的每一美元都無法投資於美國製造業或用於未來治療方法的研發”。
美國投資銀行Leerink Partners也在25日晚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很難預測那些小型製藥公司可能麵臨的風險。
而且,近年來,美國對進口藥的依賴大幅提高,如果製藥公司無法證明他們在美國已破土動工建設生產基地,關稅將使美國藥品進口成本瞬間翻倍。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庫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藥品進口比十年前增長了近兩倍,達到2130億美元。
2024年美國十大藥品進口來源國 路透社製圖
彭博社指出,受特朗普此舉影響最大的國家是新加坡和瑞士,日本、歐盟和英國最近在與美國的貿易協議中達成了對藥品等特定產品設定最高基準關稅的條款,但尚未達成正式稅率,特朗普在最新聲明中也並未詳細說明。
據路透社報道,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26日回應稱,歐盟與美國達成的協議規定,美國對其藥品征收15%的關稅,日本也在貿易協議中同意其關稅稅率不會超過包括歐盟在內的其他國家。目前,日本政府仍在評估新關稅與現有協議的關係。
“企業現在的考慮是:等特朗普卸任後再做商業決策”
同日,特朗普還宣布對所有廚房櫥櫃、浴室櫃及相關產品征收50%關稅、軟體家具征收30%關稅,對在美國境外生產的重型卡車征收25%關稅。
《紐約時報》分析指出,近年來,美國進口的家具、廚櫃和浴室櫃份額不斷增加,關稅可能會對消費者以及房屋建築商造成沉重打擊。
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家具進口額達到255億美元,其中六成來自越南和中國。越南同奈木材和手工藝協會(Wood and
Handicraft Association of Dong Nai
province)直言,“我們聽到這個消息時非常震驚,加征關稅的決定是不公平的”。
路透社稱,特朗普今年8月預告要對家具征收新關稅時宣稱,此舉將“使家具業務重回”美國,但美國政府數據顯示,本土家具製造業自2000年以來就業人數已腰斬至僅剩約34萬人。
此外,對於卡車關稅來說,大多數在美國銷售的卡車都是在美國生產的,唯一主要外國來源是墨西哥。墨西哥政府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從墨西哥進口的重型車輛零部件總額接近1280億美元,占總進口的28%。
墨西哥方麵抗議稱,其出口至美國的卡車平均含有50%的美國產零部件,根本不構成“安全威脅”。
美國商會今年5月也敦促美國商務部不要對卡車征收關稅,因為美國前五大進口來源國是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國和芬蘭,“他們都是美國的盟友或親密夥伴,不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在征收這一輪關稅時,特朗普繞過國會,動用了《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根據該法律,美國總統有權對被視為關乎“國家安全”的關鍵商品加征關稅。此前,特朗普政府已借該條款對半導體、關鍵礦產、風電設備、飛機等商品展開調查,25日又對進口醫療設備、機器人和工業機械等領域展開232調查。
《紐約時報》稱,特朗普動用232條款加征關稅是因為他的關稅政策正麵臨法律挑戰。美國國際貿易法院、聯邦巡回上訴法院在此前的裁決中認定,特朗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以不經過國會批準、直接頒布行政令的方式出台的一係列關稅措施違法,該法律並未授予特朗普實施“芬太尼關稅”和“對等關稅”的權力。
美國最高法院本月將對此作出裁決,若其如下級法院那樣,做出不利於特朗普的裁決,特朗普政府將被迫撤銷有關關稅,但援引232條款頒布的關稅將不受影響。美國智庫進步政策研究所(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估算,在特朗普25日宣布新一輪關稅之前,美國政府根據或提議根據232條款征收的關稅,已覆蓋美國1/3的進口產品。
“全球供應鏈非常複雜,製藥業是其中最複雜的,他不像工人擰幾個小螺絲製造iPhone那麽簡單。”BMO資本市場分析師埃文·塞格曼(Evan
Seigerman)表示,關稅對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沒有多大作用,大多數製藥公司現在考慮的可能是,等多變的特朗普任期結束後再做出永久性的生產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