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真正的AI醫生已上線!中國科技公司在海外全球首發AI診所

真正的AI醫生已上線!中國科技公司在海外全球首發AI診所

文章來源: AI未來指北 於 2025-05-14 20:40:1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在沙特阿拉伯的一家診所內,一場靜默的醫療革命正在上演。

患者走進診室,麵對的不是穿白大褂的醫生,而是一個裝有攝像頭和麥克風的智能終端。這個被命名為"Doctor Hua"的AI係統用阿拉伯語與患者交流,詢問症狀,指揮真人助手測量體溫,甚至要求拍攝喉嚨照片進行分析。

在7-8分鍾的問診後,係統生成診療記錄和總結,發送給後台值班醫生,當診斷結果處於預設的安全範圍內,醫生隻需約1分鍾審核確認,整個就診流程便完成了。

這是由中國醫療AI公司森億智能部署的"AI診所"——全球首個由AI主導診療的實體醫療機構。

與傳統的AI輔助診斷不同,這裏的人工智能不再是醫生的助手,而是主角,醫生反而成了把關者。

"傳統醫療場景中一個醫生對應一個診室,而在AI診所模式下,一名醫生可以同時監管10個AI診室,效率提升近10倍,"森億智能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少典對騰訊科技介紹道,"這不僅是效率變革,更是醫療資源配置的根本性重構。"

真正的AI醫生已上線!中國科技公司在海外全球首發AI診所

突破"不可能三角":如何讓 AI 直接“替代”醫生?

在醫學研究領域,AI的"勝利"宣言早已司空見慣。

2024年,穀歌DeepMind的AMIE模型在 28 / 32(專家打分)與 24 / 26(患者演員打分)項上優於 初級醫生,不僅診斷更準確,治療建議也更符合臨床指南。同年,多個大模型在美國醫師執照考試(USMLE)中取得了超過平均醫學生的成績,顯示出紮實的醫學知識基礎。25年OpenAI推出 HealthBench開源基準測試,其o3模型在6項主要維度中都與人類醫生判斷無差距。

如果僅從論文數據看,AI替代醫生的時代似乎已經來臨。但在落地上,我們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目前,全球範圍內真正獲得監管批準並廣泛部署在醫療機構的AI產品,幾乎全部屬於"輔助型"或"分診型"工具,沒有一款能夠自主完成從問診到開處方的完整診療流程。

2025年5月12日,森億智能對外宣布,在其技術支撐下的全球首個AI診所在沙特阿拉伯東部省的哈薩地區的Almoosa診所已正式投入試運營,這是大模型技術支撐下的智能體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實現了“無人化”端到端全流程診療的落地。

森億智能的創新嚐試,正試圖突破醫療AI領域長期存在的"不可能三角"。

醫患溝通壁壘:傳統AI無法像醫生那樣靈活詢問病情。例如,詢問大模型咳嗽三天怎麽辦,它會給到一些可能性的結論。而如果患者對醫生描述"咳嗽三天",醫生會自然地追問"是否有痰、痰的顏色、有無發熱"等關鍵信息,這是普通 AI 大模型難以實現的臨床式追問。

知識廣度限製:醫療AI往往專注單一疾病或器官,如皮膚癌篩查或肺結節檢測,但作為一名全科醫生,需要具備鑒別數百種常見病的臨床能力。

責任歸屬困境:如果AI醫生誤診,誰來承擔法律和倫理責任?這一直是醫療AI投入臨床應用的最大障礙。

關於醫患溝通壁壘和知識廣度的難題,森億智能通過四個專業智能體的協同工作嚐試解決:

·問診智能體:基於臨床路徑的動態追問係統,會像人類醫生一樣根據患者回答有針對性地提問。

·診斷智能體:整合問診信息、體檢數據和檢驗結果,根據醫學規則庫和醫學知識圖譜進行推理。

·處方智能體:根據診斷生成符合當地用藥習慣的診療建議。

·質控智能體:實時檢測診斷和處方是否存在風險點,如藥物禁忌、危險症狀遺漏等。

這四個智能體是基於森億智能過去多年積累的大量臨床知識、質控規則嵌入模型推理過程;,其中包含沉澱自服務800多家中國醫院所形成的海量醫學質控規則、數據糾錯規則和國際國內融合醫學術語體係。

然不直接使用患者病曆訓練模型,森億通過服務醫院不同業務場景提取和積澱了大量醫療流程規則和決策路徑,並形成醫學知識圖譜,之後這些圖譜和規則通過檢索增強 (RAG) / Finetune作用於大模型。

在模型選擇上,森億並未自研大型基礎模型,而是采用組合策略,根據客戶的要求、不同環節需求調用DeepSeek、LLaMA、通義千問等開源大模型,再通過醫學領域優化提升表現。

據森億智能官方信息顯示,對這套係統的能力和準確度也有著複雜的評價體係,並在初步試點中將綜合誤差率控製在3%以下。"大模型解決了對話流暢性和知識廣度問題,但醫療場景需要的不僅是博學,還需要精準和可靠,"張少典解釋道,"隻有將醫院積累的臨床規則與AI能力結合,才能真正滿足醫療安全的嚴格要求。"。

在沙特的試點診所的實際應用中,AI目前聚焦33種呼吸科常見病,覆蓋基層門診量的60%左右的就診需求。

患者進入診室後,AI會像資深全科醫生般層層追問:“咳嗽時有沒有痰?”“體溫超過38.5℃持續多久?”“是否有青黴素過敏史?”這些基於森億智能 9 年沉澱的知識圖譜和“臨床規則庫”,讓AI能避開大模型常見的“幻覺”陷阱。

當檢測到用戶表達“咳嗽伴咯血”等危險信號時,係統會自動觸發人類醫生介入,劃定清晰的診療邊界,查體等行為也需要由人類來操作。

這裏重點是,係統僅覆蓋明確的常見病,不處理邊界模糊的複雜病例;醫生審核環節作為剛性要求,確保每個診斷都有專業把關。

關於第三個難點,醫療AI投入臨床應用的最大障礙——責任歸屬問題,森億智能選擇出海,通過在沙特進行試點落地。

在中國,法規明確規定診斷和處方必須由持牌醫生完成,AI隻能扮演輔助角色。美國FDA對醫療軟件也有嚴格監管,尤其是直接參與診斷決策的係統。

相比之下,沙特雖然對醫療領域也有著嚴格的監管要求,但是在風險可控、邊界清晰時,對顛覆式創新抱有開放和鼓勵的態度,在目前的試點中,依然是由把關審核的醫生來作為最後的責任歸屬主體。據張少典介紹,森億智能在沙特的合作方為Almoosa醫療集團,是沙特首批在所有臨床場景全麵開展數字化轉型的醫療集團之一,還有本地科技公司Ascend Solutions。

未來的商業模式:從係統供應商到診所運營商

森億智能這家公司並非誕生於這波大模型大潮中,而是在更早一波人工智能創業時代中湧現出的醫療賽道專業公司。2016 年,它成立於上海張江高科,創始人張少典博士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信息學專業。

融資上,其已獲紅杉中國、騰訊等機構支持,2021 年完成 5 億元 E 輪融資,2024 年再獲國有投資機構戰略投資。作為醫療大數據治理 + AI 應用提供商,其 “數智醫腦” 平台融合多技術提供醫療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累計服務超 800 家醫療機構,含超300 家三甲醫院。

多年的醫院數字化體係建設能力,讓森億智能邁出了“用 AI 主導基層診療”的第一步。

森億AI診所的商業路徑展現出漸進式擴張特點,未來將從純技術提供商逐步向醫療服務商轉型。

現階段,森億智能主要采取B2B/B2G模式,將AI診療係統作為解決方案輸出給醫療機構和衛生部門。沙特試點階段暫未收費,公司正申請必要的臨床試驗和醫療器械批文。一旦獲得批準,預計將轉入商業階段,通過軟件許可費、服務費或按次問診收費等方式變現。

後一階段,森億智能計劃開展混合運營,這一階段公司將從純技術提供商向服務商轉型,獲取診療流程和患者管理的實戰經驗。

"從長期來看,在海外,我們的商業願景不僅是提供技術,還可能直接運營AI診所,"張少典向騰訊科技透露,"未來可能在海外開設由AI主導的診所連鎖,類似於餐飲行業的加盟模式。"

"基於國家給予全民基礎醫療大量扶持的前提下,現階段中國基礎醫療的診療成本相對於國外診療體係處於高性價比區間,"張少典分析道,"相比之下,在歐美和中東地區一次問診可能收費數百美元,AI診所的價值主張更容易直接體現。"

AI診所的未來:醫療資源重構的開端?

AI診所的出現,可能標誌著醫療資源配置的一次重要變革。傳統醫療模式中,一位醫生隻能同時服務一名患者,而在森億智能診所中,一位醫生可同時監管多個AI診室,極大提升了服務效率。

這種改變可能帶來醫療資源重構:基層常見病由AI+少量醫生處理,而人類醫生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複雜疾病和危重症患者上。從醫療體係架構看,未來可能形成"家庭自診—AI社區診所—專科醫院"的三級分流模式。

然而,AI診所要真正成為主流醫療模式,還需克服多重障礙。醫學倫理、患者隱私保護、數據跨境流動限製、醫療責任界定等問題都需要新的法律和監管框架來解決。同時,醫生群體對AI的接受度以及患者對技術的信任建立也是必須考量的因素。

"目前,我們的係統仍處於'人在環路'(Human-in-the-Loop)的階段,"張少典解釋道,"這被許多監管方和倫理研究者視為過渡形態中最可行、風險最低的方案。當AI係統成熟到足夠可靠時,人類參與可能進一步減少,但我們始終認為醫生的專業判斷不可替代。"

對全球醫療科技行業而言,森億智能的嚐試值得密切關注。它正在探索一條從實驗室走向診室的全新路徑。

但AI診所的出現也提出了一個緊迫的問題:在技術越來越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麵超越)人類醫生能力的時代,醫療服務的本質、醫生的角色以及整個醫療體係的組織方式,都需要重新思考和定義。這場始於沙特的AI診所實驗,或將深刻影響全球醫療的未來圖景。

查看評論(17)

24小時熱點排行

這國以F-15戰機 駱駝隊 特斯拉卡車 大陣仗迎川普
真正的AI醫生已上線!中國科技公司在海外全球首發AI診所
巴基斯坦這個舉動,印度更是五味雜陳
巴菲特曝辭波克夏CEO主因:不讓阿貝爾接任不公平
抓律師、抓記者的,基本沒什麽好下場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暫停管製禁令,恢複向美國28家實體出口稀土
習近平為什麽贏?因為特朗普進錯了賽道
《剛買的飛機被打了》走紅 南開教授:惡搞不能越界
中國官方通報醫生出軌事件:肖飛和董襲瑩均被處分
紐約時報:特朗普為何想要一架新的“空軍一號”
假婚姻換綠卡 華女人財兩失 還被逼發生性關係
湖南重病老人被要求到場取錢,結果死在了銀行
拿錯劇本?特朗普在沙特演講:美國不再說教了
加州變天了!非法移民不再享有免費醫療
卡塔爾首相:飛機不是給川普的禮物 若不合法會撤回
又有學者炮轟習近平!北大女教授:隻會畫大餅…
小羅勃肯尼迪承認自己不懂公衛 “不必聽我的醫療建議”
DeepSinking!DeepSeek使用率暴跌 低過腰斬
最新研究成果,馬克思不但是中國人,還是回族!
伊斯坦布爾:俄公布名單 普京本人不在列
川普宣布"全麵解除"敘利亞製裁,美官員:看記者會才知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真正的AI醫生已上線!中國科技公司在海外全球首發AI診所

AI未來指北 2025-05-14 20:40:19



在沙特阿拉伯的一家診所內,一場靜默的醫療革命正在上演。

患者走進診室,麵對的不是穿白大褂的醫生,而是一個裝有攝像頭和麥克風的智能終端。這個被命名為"Doctor Hua"的AI係統用阿拉伯語與患者交流,詢問症狀,指揮真人助手測量體溫,甚至要求拍攝喉嚨照片進行分析。

在7-8分鍾的問診後,係統生成診療記錄和總結,發送給後台值班醫生,當診斷結果處於預設的安全範圍內,醫生隻需約1分鍾審核確認,整個就診流程便完成了。

這是由中國醫療AI公司森億智能部署的"AI診所"——全球首個由AI主導診療的實體醫療機構。

與傳統的AI輔助診斷不同,這裏的人工智能不再是醫生的助手,而是主角,醫生反而成了把關者。

"傳統醫療場景中一個醫生對應一個診室,而在AI診所模式下,一名醫生可以同時監管10個AI診室,效率提升近10倍,"森億智能創始人兼董事長張少典對騰訊科技介紹道,"這不僅是效率變革,更是醫療資源配置的根本性重構。"

真正的AI醫生已上線!中國科技公司在海外全球首發AI診所

突破"不可能三角":如何讓 AI 直接“替代”醫生?

在醫學研究領域,AI的"勝利"宣言早已司空見慣。

2024年,穀歌DeepMind的AMIE模型在 28 / 32(專家打分)與 24 / 26(患者演員打分)項上優於 初級醫生,不僅診斷更準確,治療建議也更符合臨床指南。同年,多個大模型在美國醫師執照考試(USMLE)中取得了超過平均醫學生的成績,顯示出紮實的醫學知識基礎。25年OpenAI推出 HealthBench開源基準測試,其o3模型在6項主要維度中都與人類醫生判斷無差距。

如果僅從論文數據看,AI替代醫生的時代似乎已經來臨。但在落地上,我們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目前,全球範圍內真正獲得監管批準並廣泛部署在醫療機構的AI產品,幾乎全部屬於"輔助型"或"分診型"工具,沒有一款能夠自主完成從問診到開處方的完整診療流程。

2025年5月12日,森億智能對外宣布,在其技術支撐下的全球首個AI診所在沙特阿拉伯東部省的哈薩地區的Almoosa診所已正式投入試運營,這是大模型技術支撐下的智能體在全球範圍內第一次實現了“無人化”端到端全流程診療的落地。

森億智能的創新嚐試,正試圖突破醫療AI領域長期存在的"不可能三角"。

醫患溝通壁壘:傳統AI無法像醫生那樣靈活詢問病情。例如,詢問大模型咳嗽三天怎麽辦,它會給到一些可能性的結論。而如果患者對醫生描述"咳嗽三天",醫生會自然地追問"是否有痰、痰的顏色、有無發熱"等關鍵信息,這是普通 AI 大模型難以實現的臨床式追問。

知識廣度限製:醫療AI往往專注單一疾病或器官,如皮膚癌篩查或肺結節檢測,但作為一名全科醫生,需要具備鑒別數百種常見病的臨床能力。

責任歸屬困境:如果AI醫生誤診,誰來承擔法律和倫理責任?這一直是醫療AI投入臨床應用的最大障礙。

關於醫患溝通壁壘和知識廣度的難題,森億智能通過四個專業智能體的協同工作嚐試解決:

·問診智能體:基於臨床路徑的動態追問係統,會像人類醫生一樣根據患者回答有針對性地提問。

·診斷智能體:整合問診信息、體檢數據和檢驗結果,根據醫學規則庫和醫學知識圖譜進行推理。

·處方智能體:根據診斷生成符合當地用藥習慣的診療建議。

·質控智能體:實時檢測診斷和處方是否存在風險點,如藥物禁忌、危險症狀遺漏等。

這四個智能體是基於森億智能過去多年積累的大量臨床知識、質控規則嵌入模型推理過程;,其中包含沉澱自服務800多家中國醫院所形成的海量醫學質控規則、數據糾錯規則和國際國內融合醫學術語體係。

然不直接使用患者病曆訓練模型,森億通過服務醫院不同業務場景提取和積澱了大量醫療流程規則和決策路徑,並形成醫學知識圖譜,之後這些圖譜和規則通過檢索增強 (RAG) / Finetune作用於大模型。

在模型選擇上,森億並未自研大型基礎模型,而是采用組合策略,根據客戶的要求、不同環節需求調用DeepSeek、LLaMA、通義千問等開源大模型,再通過醫學領域優化提升表現。

據森億智能官方信息顯示,對這套係統的能力和準確度也有著複雜的評價體係,並在初步試點中將綜合誤差率控製在3%以下。"大模型解決了對話流暢性和知識廣度問題,但醫療場景需要的不僅是博學,還需要精準和可靠,"張少典解釋道,"隻有將醫院積累的臨床規則與AI能力結合,才能真正滿足醫療安全的嚴格要求。"。

在沙特的試點診所的實際應用中,AI目前聚焦33種呼吸科常見病,覆蓋基層門診量的60%左右的就診需求。

患者進入診室後,AI會像資深全科醫生般層層追問:“咳嗽時有沒有痰?”“體溫超過38.5℃持續多久?”“是否有青黴素過敏史?”這些基於森億智能 9 年沉澱的知識圖譜和“臨床規則庫”,讓AI能避開大模型常見的“幻覺”陷阱。

當檢測到用戶表達“咳嗽伴咯血”等危險信號時,係統會自動觸發人類醫生介入,劃定清晰的診療邊界,查體等行為也需要由人類來操作。

這裏重點是,係統僅覆蓋明確的常見病,不處理邊界模糊的複雜病例;醫生審核環節作為剛性要求,確保每個診斷都有專業把關。

關於第三個難點,醫療AI投入臨床應用的最大障礙——責任歸屬問題,森億智能選擇出海,通過在沙特進行試點落地。

在中國,法規明確規定診斷和處方必須由持牌醫生完成,AI隻能扮演輔助角色。美國FDA對醫療軟件也有嚴格監管,尤其是直接參與診斷決策的係統。

相比之下,沙特雖然對醫療領域也有著嚴格的監管要求,但是在風險可控、邊界清晰時,對顛覆式創新抱有開放和鼓勵的態度,在目前的試點中,依然是由把關審核的醫生來作為最後的責任歸屬主體。據張少典介紹,森億智能在沙特的合作方為Almoosa醫療集團,是沙特首批在所有臨床場景全麵開展數字化轉型的醫療集團之一,還有本地科技公司Ascend Solutions。

未來的商業模式:從係統供應商到診所運營商

森億智能這家公司並非誕生於這波大模型大潮中,而是在更早一波人工智能創業時代中湧現出的醫療賽道專業公司。2016 年,它成立於上海張江高科,創始人張少典博士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信息學專業。

融資上,其已獲紅杉中國、騰訊等機構支持,2021 年完成 5 億元 E 輪融資,2024 年再獲國有投資機構戰略投資。作為醫療大數據治理 + AI 應用提供商,其 “數智醫腦” 平台融合多技術提供醫療解決方案,截至目前,已累計服務超 800 家醫療機構,含超300 家三甲醫院。

多年的醫院數字化體係建設能力,讓森億智能邁出了“用 AI 主導基層診療”的第一步。

森億AI診所的商業路徑展現出漸進式擴張特點,未來將從純技術提供商逐步向醫療服務商轉型。

現階段,森億智能主要采取B2B/B2G模式,將AI診療係統作為解決方案輸出給醫療機構和衛生部門。沙特試點階段暫未收費,公司正申請必要的臨床試驗和醫療器械批文。一旦獲得批準,預計將轉入商業階段,通過軟件許可費、服務費或按次問診收費等方式變現。

後一階段,森億智能計劃開展混合運營,這一階段公司將從純技術提供商向服務商轉型,獲取診療流程和患者管理的實戰經驗。

"從長期來看,在海外,我們的商業願景不僅是提供技術,還可能直接運營AI診所,"張少典向騰訊科技透露,"未來可能在海外開設由AI主導的診所連鎖,類似於餐飲行業的加盟模式。"

"基於國家給予全民基礎醫療大量扶持的前提下,現階段中國基礎醫療的診療成本相對於國外診療體係處於高性價比區間,"張少典分析道,"相比之下,在歐美和中東地區一次問診可能收費數百美元,AI診所的價值主張更容易直接體現。"

AI診所的未來:醫療資源重構的開端?

AI診所的出現,可能標誌著醫療資源配置的一次重要變革。傳統醫療模式中,一位醫生隻能同時服務一名患者,而在森億智能診所中,一位醫生可同時監管多個AI診室,極大提升了服務效率。

這種改變可能帶來醫療資源重構:基層常見病由AI+少量醫生處理,而人類醫生可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複雜疾病和危重症患者上。從醫療體係架構看,未來可能形成"家庭自診—AI社區診所—專科醫院"的三級分流模式。

然而,AI診所要真正成為主流醫療模式,還需克服多重障礙。醫學倫理、患者隱私保護、數據跨境流動限製、醫療責任界定等問題都需要新的法律和監管框架來解決。同時,醫生群體對AI的接受度以及患者對技術的信任建立也是必須考量的因素。

"目前,我們的係統仍處於'人在環路'(Human-in-the-Loop)的階段,"張少典解釋道,"這被許多監管方和倫理研究者視為過渡形態中最可行、風險最低的方案。當AI係統成熟到足夠可靠時,人類參與可能進一步減少,但我們始終認為醫生的專業判斷不可替代。"

對全球醫療科技行業而言,森億智能的嚐試值得密切關注。它正在探索一條從實驗室走向診室的全新路徑。

但AI診所的出現也提出了一個緊迫的問題:在技術越來越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麵超越)人類醫生能力的時代,醫療服務的本質、醫生的角色以及整個醫療體係的組織方式,都需要重新思考和定義。這場始於沙特的AI診所實驗,或將深刻影響全球醫療的未來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