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積壓多年的曆史劇《霍去病傳奇》終於拿到了上映許可。
名字改成了《風起大漠》,92集變成75集,張若昀飾演少年將軍霍去病,不久後或能見到。
同樣是曆史劇,同樣2017年殺青,主打硬核、真實的68集《天下長安》則沒有這麽幸運。
該劇原計劃在2018年7月16日,登陸央視八套的黃金檔,卻在播出前一天“緊急撤檔”。
7年過去了,該劇仍杳無音信。
本劇製作規格極高,對外號稱投資高達5億,拍攝周期更是長達176天,並運用了電影級別的戰爭特效。
集結了老中青三代實力派演員,李雪健、張涵予和秦俊傑領銜主演,配角有韓棟、舒暢、王勁鬆、杜源等。
當年劇照和預告片發布後,被《人民日報》盛讚“讓曆史劇回歸正統”。
去劇組探班的記者,稱這是李雪健老師塑造角色的又一個巔峰。
正因如此,距播出一步之遙的《天下長安》,成了很多曆史劇愛好者心中的意難平。
這部劇,還有機會播出麽?
01、不得見兩代“宋江”同台飆戲,最為遺憾
李雪健是1998版《水滸傳》的宋江,張涵予是2011版《水滸傳》的宋江。
關於誰塑造的“宋江”更好,一直有網友爭論不休。
私以為李雪健版本在複雜人性的刻畫方麵更具深度。
尤其是宋江那略顯滑稽的一跪,跪出了人物的諂媚和虛偽。
反觀張涵予版本,隻能說更加商業化。
更符合年輕人的審美,更偏向一個理想化的領袖。
而在這部劇裏,他們是李淵和魏征,且有著大量的對手戲。
自《集結號》成功塑造穀子地之後,憑這個鐵骨錚錚又兼具柔情的硬漢角色,張涵予終於熬出頭了。
在出演該劇以前,他主攻電影,並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如《風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等作品,已然是躋身國內一線的電影演員。
在當時想要打動他拍電視劇,無非兩點,一個有挑戰的角色,一個他無法拒絕的條件。
剛正不阿的諫臣,輔佐唐太宗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的魏征,在曆史上地位極高。
並且,在本劇這個角色儼然是真正“男一號”,在宣傳海報上穩居C位。
另外,根據新聞報道,他當時的片酬高達6000萬,這實在是給的太多了。(“限酬令”之後,這個數字已成為過去)
與此同時,想要李雪健老師出山,既是最難,也最簡單。
難在李老師是圈內有名的挑劇本,對於三觀不正或隨意編造曆史的劇組,怕是給的再多也請不動他。
導演連奕名親自上門拜訪,他打動李老師同意出演。
用了一個不同以往的角度,“李淵是一個好皇帝,這個角色的出發點是愛”。
劇組曾曝光一場“玄武門事變”多年後君臣對飲的重頭戲。
太上皇李淵一身紅衣,須發皆白,跟魏征喝酒,起初挺客氣。
酒過三巡,氣氛突然劍拔弩張,他罵魏征是“三姓家奴”。
魏征說,“您錯了,我前麵還有倆主子。”
李淵痛訴家史:“我孫子、兒子死了這麽多,換來一個天下長安。我對得起天下人。”
李雪健老師此時的狀態是由內而外,他沒有眼淚,而是用手撫著眼睛一側,額頭兩邊的青筋都露了出來。
他的表演兼具喪子之痛和君王的豪情,實在令人感動。
不能看到兩代“宋江”同台飆戲,最為遺憾。
那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這部劇,遲遲不能上映?
02、三重暴擊:修改、“網台博弈”和出品方暴雷
在播出前一天被央視“緊急撤檔”,可謂極具戲劇性。
導演連奕名在社交媒體上情緒激動地打下“6個感歎號”,稱多次改動後的劇作他都不認識了。
不過,從後麵發生的事情來看,這可能隻是一個讓雙方“體麵”的說法,問題並非這麽簡單。
跟《霍去病傳奇》作為“傳奇古裝劇”是“限古令”後整改的重災區不同。
本劇早在2017年就拿到了發行許可證。
所謂的修改,可以說是央視單方麵的要求。
在央視八套黃金檔播出,對劇作的綜合要求堪稱國內最高(至今依然是)。
至於“網台博弈”,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頗為有趣,可以說這個過程見證了電視台話語權的沒落。
以2017年6月播出的《軍師聯盟》舉例,該劇開啟了“先網後台”的新時代。
此前通常是同步播出,或是電視台早於網絡。
原因很簡單,網播平台的出價要遠高於電視台。
央視在為《軍師聯盟》開了綠燈後顯然“後悔”,在非黃金時間段讓步已是底線。
到了《虎嘯龍吟》(《軍師聯盟》的下部)播出時,央視拿出了“寧玉碎”的態度,寧肯不播,也堅決不讓步。
之後,該劇便成了褲子的獨播劇。
如今看來,此舉像是央視試圖重新拿回話語權的奮力一擊,隻可惜大勢不可違。
當時夾在兩部《軍師聯盟》播出之間的《天下長安》,則成了央視調整態度的“實驗品”。
在網播平台的資料上,《天下長安》是68集,而在央視的節目單裏顯示是48集。
出品方為了滿足多方的要求,勢必要在短期內付出更多的後期成本。
進入博弈的緊要關頭,在當年7月13日出品方發布的信息:7月16日起CCTV8每晚19:30兩集連播。
按照慣例,視頻平台會在當日24點跟播。
不過緊接著第二天出品方就更新了播出方式:《天下長安》將早一天在網絡平台上線,會員搶先看兩集。
大概率上,此舉徹底“激怒”了央視。
作為還擊,在播出前最後一天,央視跟出品方“談崩”,並緊急下架了這部劇。
迎接這部劇的倒黴事兒還遠遠沒有結束,那便是出品方歡瑞世紀暴雷。
根據財報顯示,正是《天下長安》的撤檔導致歡瑞世紀陷入“未播劇拖累財報—審計質疑—股東逃離”的惡性循環。
早在2017年公司財報裏顯示,該劇“被賣了5.06億”,然而這筆款項遲遲不能兌現,反而成了它財務造假的“證據”。
在財經網最近的報道裏,《天下長安》被視為歡瑞世紀“會計差錯風險高懸”的例子。
本劇和《風起大漠》遲遲不能播出有本質區別,在“網台博弈”的表麵現象背後,它是被資本拖累的典型案例。
後記
現如今,“同步播出”已成為曆史。
電視台和網播平台專注不同的下沉市場,網絡先行早已成為常態。
從觀眾角度來看,無論何種原因,還是希望優秀的劇集能有問世的一天。
希望《天下長安》不要成為有生之年係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