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tty Images,釹用於製造喇叭和電腦硬碟中使用的強力磁鐵。
中美貿易戰升級之際,外界的關注焦點一直集中在兩國相互加征的報複性關稅上。
然而,北京的報複手段不僅限於向華府征收對等關稅。
中國近日更對一係列關鍵稀土礦物及磁鐵實施出口管製,對美國造成重大打擊。
此舉突顯了美國對這些礦物的高度依賴。
本周,特朗普已指示商務部尋求方法以提升美國對於關鍵礦物的生產,同時降低對於進口的依賴——華府正試圖重奪這個關鍵的產業。
但究竟稀土為何如此重要?它們又會如何撼動這場貿易戰呢?
什麽是稀土?稀土的用途是什麽?
“稀土”是指一組化學性質相近的17種元素,這些元素是製這許多高科技產品的關鍵。
盡管大多數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其實相當豐富,但之所以被稱為“稀土”,是因為它們很少以純淨的形式存在,且開采過程非常危險。
盡管你對這些稀土元素的名字並不熟悉——例如釹(Neodymium)、釔(Yttrium)、銪(Europium)——但你肯定會熟悉需要用到它們的產品。
例如,釹被用於製造強力磁鐵,這些磁鐵廣泛應用於喇叭、電腦硬碟、電動車摩打和噴射引擎,讓這些裝置能夠變得更小巧和更高效。
釔和銪則因展示顏色的方式,通常會用來製造電視及電腦螢幕。
“所以可以開關的東西,幾乎都是用稀土元素來運作。”法國顧問公司Ginger International的總監克魯默(Thomas Kruemmer)解釋。
稀土同時也是製造醫療科技的關鍵,像是雷射手術、核磁共振掃描(MRI)等設備的製造都需要用到稀土元素。此外,許多關鍵的國防技術也需要仰賴稀土。
中國控製了什麽?
中國幾乎壟斷了稀土的開采與提煉,提煉是指將稀土從其他礦物中分離的過程。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估算,中國約占全球稀土產量的61%,而在稀土提煉上,則占了約92%。

這意味著,中國目前主導著稀土的供應鏈,並擁有決定哪些公司能夠、哪些公司不能夠獲得稀土供應的能力。
稀土的開采與提煉除了成本高昂外,過程中還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
此外,所有稀土資源中都含有放射性元素,這也是為何包括歐盟國家在內的許多國家不願意生產。
“稀土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放射性廢料,絕對需要經過安全、合法且永久性的處置。然而目前在歐盟,所有廢料處置設施都隻是暫時性的,”克魯默指出。
不過,中國在稀土供應鏈上的主導地位,並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數十年來政府的戰略政策與投資的結果。
1992年,推動中國經濟改革的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內蒙古視察時,曾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伯明翰大學關鍵材料研究員加文·哈珀(Gavin Harper)表示:“從20世紀末開始,中國就將稀土開采與提煉的發展列為優先戰略,這往往在環保標準與勞動成本方麵低於其他國家。”
“這讓中國能夠以較低價格擊敗全球的競爭對手,並在整個產業價值鏈上,從開采、提煉,到最終產品的製造,例如磁鐵,逐漸建立起近乎壟斷的地位。”
中國怎樣限製這些礦物的出口?
作為對華府加征關稅的回應,中國本月稍早已開始下令限製七種稀土礦物的出口——其中大多屬於“重稀土”,這類元素對國防工業非常關鍵。
相比之下,重稀土的產量比“輕稀土”更加稀少,提煉的過程也更加困難,因此更加具有價值。
自4月4日起,所有企業若要出口稀土礦物及磁鐵,必須申請並獲得特別出口許可證,才能將其運往海外。
由於中國簽署了《禁止核武器條約》,中國擁有控製交易“兩用產品”的能力。
根據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分析,這讓美國特別容易受到打擊,因為目前除了中國之外,目前尚未有任何地方擁有製造重稀土的能力。
美國會如何受到衝擊?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一份報告指出,從2020年至2023年間,美國約有70%的稀土化合物與金屬進口需要依賴中國。
這意味著,中國最新實施的出口限製,極有可能對美國造成沉重打擊。
重稀土廣泛應用於軍事領域,包括導彈、雷達,以及永久磁體。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指出,包括F-35戰機、“戰斧”巡航導彈,以及“捕食者”無人機的國防技術,都離不開這些礦物。
該報告還補充,中國目前正“以比美國快五至六倍的速度,擴大彈藥生產規模及獲取先進武器係統及設備”。
“對美國國防產業的衝擊將會是巨大的,”克魯默指出。
而衝擊也不限於國防領域。
特朗普曾表示希望透過加征關稅來振興美國製造業,這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對製造商而言,特別是國防與高科技產業,因為貨運中斷與有限的庫存,將可能麵臨潛存的短缺與生產延遲的風險,”伯明翰大學的哈珀博士指出。
他補充說:“關鍵稀土材料的價格預計將大幅上漲,導致從智能手機到軍事硬件等各類產品的零件成本會立刻上升,進而可能拖慢受影響企業的生產進度。”
若中國的供應短缺長期持續,美國或將不得不加速將其供應鏈多元化,並擴展本土的加工能力。但這需要“龐大且持續的投資、提升技術,並且整體成本預計將高於以往依賴中國進口的模式。”
而很明顯,特朗普已經在考慮一些事情。本周,他已下令調查,評估美國對這些關鍵礦物的依賴所帶來的國家安全風險。
該命令指出:“總統特朗普認識到,對外國關鍵礦物及其衍生產品的過度依賴,可能會危及美國的國防能力、基礎建設發展以及科技創新。”
“包括稀土元素在內的關鍵礦物,對於國家安全與經濟韌性而言,都是不可或缺。”
美國能生產自身的稀土嗎?
美國目前僅有一座稀土礦場仍在運作,但該礦場並不具備將重稀土分離的能力,因此必須將礦石運往中國進行提煉處理。
事實上,美國曾經也有生產稀土磁鐵的企業,直到1980年代,美國還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
然而,隨著中國在產量規模與成本控製上逐步占據優勢並占據主導地位,這些美國企業最終退出了市場。
外界普遍認為,這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積極推動與烏克蘭達成礦產交易協議的部分原因,因為美方希望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除了烏克蘭,另一個吸引特朗普目光的地點就是格陵蘭,這裏擁有全球第八大的稀土儲量。
特朗普過去多次公開表達對掌控格陵蘭的興趣,並拒絕排除采取經濟甚至軍事手段以實現此目標的可能性。
盡管美國原本有望從這些地區尋求稀土供應,但由於特朗普對這些國家與地區采取對抗性語氣,美國如今可選的替代供應來源可能所剩無幾。
“美國麵臨的挑戰其實是雙重的:一方麵,它已經疏遠了掌握稀土壟斷供應的中國;另一方麵,它又因為關稅與其他敵對行為,正在激怒許多曾經友好的合作夥伴國,”哈珀博士博士指出。
“在這個政策不斷變動的新政府下,這些國家是否還會把與美國視為優先合作的對象,這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