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總統承諾已久的對華貿易戰上周才正式打響,但他已經搞砸了。
特朗普和他的馬屁精們吹噓他交易的藝術。因此,他們大概熟悉一些商業談判的基本原則:有一個明確的可實現目標,了解對手的痛點(並且不要暴露自己的痛點),確保不要咄咄逼人地把對手逼入絕境、搞得他們別無選擇,除了堅決對抗和報複之外別無選擇。
特朗普似乎忘記了這些事。他對中國的關稅戰考慮不周,執行得很業餘,現在已經失控,威脅到世界貿易,嚴重損害了美國的全球形象。而且現在還遠不能確定他最終會取得勝利。
特朗普的主要問題在於,他和他的團隊顯然(而且是錯誤地)認為,中國急於保護其對美出口,肯定會順從他的意願。

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多,2024年達到4380億美元。在當前中國國內消費需求疲軟、投資乏力、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之際,特朗普征收的驚人關稅以及北京相應的報複措施將會造成傷害。但與特朗普第一個任期相比,中國如今在某些方麵已經做好了更充分的準備來堅守陣地。
經過多年的貿易緊張局勢、關稅和普遍脫鉤,中國與美國的經濟聯係已經不像從前那樣緊密。許多美國公司都將製造和采購轉移到其他國家,減少了在中國的業務。2017年,在特朗普開始征收關稅之前,美國進口的商品中有21.6%來自中國。去年,這一比例降至13.4%。部分原因可能是中國產品和零部件在到達美國之前改道第三國,這是特朗普政府希望堵上的一個漏洞。
但中國一直在使出口市場多元化,以減少對美國的依賴:去年中國對美國的直接出口價值與十年前大致相當;與此同時,中國對歐盟的出口在此期間大幅增長。中國也降低了對貿易的總體依賴: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出口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006年的36%下降到2023年的19.7%。
習近平主席領導下的中國多年來一直在為與美國的貿易對抗做準備,一方麵加強國內的輿論引導,一方麵將技術自給自足、經濟安全和產業升級居於優先位置。近幾個月來,中國采取了進一步措施來提振經濟、促進國內消費,並再次重視國內領軍的民營企業家——近年來,隨著政府更多地追求國家主導的產業發展,這些企業家的活躍程度和知名度有所下降。
到目前為止,先退縮的是特朗普。上周,他宣布將對其他國家征收的高額“對等”關稅暫停90天,此前這些關稅引發了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導致全球金融市場暴跌,以及美國商業巨頭公開質疑總統的做法。他承認自己因為投資者“急躁”而退縮,這是不明智的做法,這表明如果與中國的對峙持續下去,他可能會再次動搖。
中國政府有一係列政策工具可以用來緩解長期貿易戰的痛苦,其中包括價值數以十億美元計的國家資金,這些資金可以迅速注入中國的資本市場。但隨著美國消費者感受到通脹上升的刺痛,投資者看到自己的股票投資蒙受損失,首席執行官們看到商業前景變得黯淡,特朗普的談判地位將日益削弱。

中國領導人顯然不像特朗普那樣容易受到國內壓力的影響。這有很深的曆史、文化和社會根源。中國曆史上反複出現的艱難時期,在這個民族的心靈中嵌入了一種忍耐和堅韌的能力。有個詞叫做“吃苦”,如今的中國年輕人已經習慣了比前幾代人更舒適的消費生活,但吃苦的能力仍然很強。
我祖父母那一代經曆了戰爭、饑荒和社會動蕩而變得堅強——這些記憶一直流傳下來,對今天的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仍然記憶猶新。我出生於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當時中國還沒有達到目前的繁榮水平。小時候,我和父母住在一個狹窄的、大約隻有20平米的單間公寓裏;與其他20多個家庭共用廚衛。我們家還被認為比大多數家庭的條件要好。
我認識的大多數中國人並沒有表示擔憂,隻是對美國感到惱火,並且完全支持中國領導人堅持下去的決定。在公眾眼中,特朗普的攻擊隻是證實了官方多年來的警告——中國需要為此做好準備。
中國和美國都在努力改變各自的經濟模式。中國生產太多,希望轉向更多消費;美國消費太多,想要更多生產。這兩種轉變都很棘手。但對於習慣於吃苦的中國人來說,轉向減少生產、增加消費,要比美國這樣以消費為中心的經濟體向相反方向轉變容易得多。
特朗普表示,北京對他的關稅進行報複是“錯誤的”。但他讓中國別無選擇;示弱隻會給他這樣的惡霸壯膽。他的關稅導致的全球需求嚴重下滑無疑會影響中國經濟。但他不應該坐等北京打來請求達成協議的電話。習近平可以穩坐釣魚台,把任何經濟困難都歸咎於特朗普。
特朗普粗魯、不穩定的做法沒有讓他更接近實現他那些模糊不清的對華貿易目標。他的做法增加了世界經濟衰退的風險,並使中國看起來像一個更穩定、更可靠的經濟夥伴。

所謂交易的藝術,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