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加文.紐森站在薩克拉門托的州議會大廈的台階上,麵對數十家媒體的鏡頭,宣布了一項震動全美的決定:
加州正式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濫用緊急權力,對中國、墨西哥、加拿大等國加征關稅的行為“違憲且違法”。
·紐森。(資料圖)
這一紙訴狀不僅將“美國優先”貿易政策再次推向風口浪尖,更被外界視為美國聯邦與州權之爭進入了新階段。
公開對抗“美國優先”
紐森在起訴書中強調:“總統不能像國王一樣,僅憑個人意誌就改寫貿易規則。”
這份長達87頁的法律文件,直指特朗普政府三大“違憲行為”:越權行使國會專屬的征稅權,濫用緊急狀態權力,違反憲法中的州際貿易條款。
“這不僅是經濟訴訟,更是憲政訴訟。”哈佛大學憲法學教授勞倫斯.卻伯對美國媒體如此解讀。
·紐森(右)。
早在2019年,當特朗普首次動用該法對中國加征關稅時,就曾引發巨大爭議。
當時,美國聯邦法官並未明確裁決特朗普的做法違憲,而是以“政治問題原則”回避了實質審查。但這一次,加州采取了全新的訴訟策略:不挑戰關稅政策本身,而是指控聯邦政府侵犯了州權。
對此,美國前副貿易代表羅伯特.霍利曼認為,“加州找到了法律突破口”。
東京大學博士、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趙政原對環球人物記者說:“加州在地緣經濟上高度依賴全球化貿易,其經濟尤其倚重亞太貿易和亞裔移民,是關稅政策的直接受害者。紐森的起訴是一次經濟自救,目的是鞏固本地選民的支持。”
·紐森(左)與特朗普。
趙政原補充說:“盡管以州政府名義起訴聯邦政府存在諸多程序性難題,估計很快會被特朗普政府以各種理由否決而陷入拉鋸戰,但這一起訴無疑是對‘美國優先’政策的公開對抗,間接向國際社會傳遞出‘美國仍有理性力量’的政治信號。”
作為反擊,特朗普的法律團隊搬出了其他案例,稱總統在貿易政策上擁有“廣泛自由裁量權”。他們在媒體聲明中強調:“關稅是總統應對不公平貿易的合法武器,加州不能因為不喜歡政策結果就起訴聯邦政府。”
“反特朗普旗手”
在陽光明媚的加州中央穀地,農場主羅伯特.克萊頓望著自家果園裏堆積如山的杏仁,眉頭緊鎖。
“這些本該運往中國的貨物,現在隻能爛在倉庫裏。”他告訴美國媒體,自從提高關稅以來,他的農產品出口量銳減了40%,“關稅政策毀了我的生意”。
·加州穀地的種植園。
克萊頓的遭遇隻是冰山一角。數據顯示,加州每年對華出口約160億美元的農產品,占全美農產品出口總量的15%。由於美國政府發動“關稅戰”,加州的杏仁、葡萄酒、柑橘等特色產品出口遭受重創。
“這不是普通的貿易摩擦,而是一場經濟地震。”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邁克爾.伯斯金對媒體表示。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身為加州州長的紐森第一個站出來起訴特朗普,也就不足為奇了。
“紐森正在打造‘反特朗普旗手’的人設。”加州政治評論員史蒂夫.施密特在社交媒體上表示。
從履曆上看,紐森的政治生涯比較順利。
1967年,紐森出生於加州舊金山。他的父親是律師,後來擔任上訴法院法官。5歲時,紐森的父母離婚,他和妹妹跟著身兼數職的母親生活。
由於嚴重的閱讀障礙,紐森讀書很辛苦。不過,他在體育方麵很有天賦,後來靠棒球獎學金進入聖克拉拉大學,並一直擔任學校球隊的投手,直到大二時手臂受傷,結束了他的體育夢。
1989年,紐森獲得了政治學學士學位。3年後,他遇到了第一個“貴人”戈登·蓋蒂。戈登是石油大亨保羅·蓋蒂的兒子,他家和紐森家是世交。
戈登和其他投資者一起,幫助紐森在舊金山開了一家商店,專售酒水,利潤豐厚。紐森後來把生意擴大到酒吧、酒廠、餐館和酒店,很快成為百萬富翁。
·紐森在巡視酒館生意。
1995年,威利·布朗競選市長,紐森當了布朗競選的助選誌願者。布朗當選後,成為紐森涉足政治的導師。1997年,他任命紐森為市政監事會成員。
在這個職位上,紐森成功處理了無家可歸者問題。他減少了對無家可歸者的現金幫助,改為給他們提供住房。
2003年,紐森競選舊金山市市長。當時,這座城市仍處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餘波中。紐森喊出了親商口號,被視為溫和派,得到時任市長布朗等人的支持。最終,他以6%的優勢勝出。
次年上任時,紐森是舊金山一個多世紀以來最年輕的市長。2011年,他提前一年結束市長任期,轉任副州長。在市長任上,他最被商界稱道的是提供稅收優惠來吸引企業到舊金山落戶,並支持開發各種項目。
·紐森。(資料圖)
2019年1月,紐森正式宣誓就任加州州長。他賣掉了舊金山的豪宅,搬到首府薩克拉門托。
2020年3月,美國正式宣布因新冠疫情進入緊急狀態。紐森在加州率先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雖然自家的酒莊生意會遭受巨大損失,他還是要求酒吧、夜場、酒莊等采取暫時關閉等防疫措施。
·紐森位於納帕穀的葡萄酒莊園。
6年幹下來,紐森得到了不少加州選民的支持,加上他的“高顏值”,逐漸被視為民主黨的政治新星。根據最新民調,紐森在民主黨潛在總統候選人中的支持率已經升至第三位。
訴訟引發“新內戰”
紐森此次帶領加州“硬剛”特朗普政府背後,也暴露出美國政治的巨大裂痕。
美國曆史學家約瑟夫.埃利斯認為,加州代表的多元文化、全球化的發展模式,與特朗普倡導的美國式“民族主義”路線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
目前,紐約、伊利諾伊等12個“藍州”(民主黨占據絕對優勢的州)已經表示,將提交“法庭之友”意見書支持加州。在美國,“法庭之友”製度允許當事人以外的個人或組織向法官提供證據及意見。
與此同時,得克薩斯等18個“紅州”(共和黨占據絕對優勢的州)則準備力挺特朗普。
圍繞關稅政策,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的內鬥正向著愈演愈烈的方向發展,國際社會對此也高度關注。
在中國,一些經濟學者將此次訴訟案視為觀察美國政策延續性的重要窗口;在比利時,歐盟貿易專員瓦爾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公開表示,正“密切關注”案件進展;在日本,經濟產業省悄悄調整了對美投資策略。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陳琪指出:“無論判決結果如何,美國對華戰略競爭不會改變。但加州的行動表明,美國內部存在強大的理性聲音。”這種判斷與紐森2023年訪華時強調的“非零和博弈”理念形成了呼應。
“目前全球都在等待一個答案:美國總統的貿易權力究竟有沒有邊界?”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巴黎政治學院副教授帕斯卡爾.拉米發出了疑問。他指出,如果美國政府的關稅政策被其法院判定合法,各國將加速“去美國化”。
有觀察人士指出,美國似乎正醞釀著一場“新內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法律條文與政治意識的碰撞,使美國的未來更加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