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頜後縮(下巴後縮),聽起來很陌生的詞語,其實很多人有這個問題。
當你從側麵觀察一個人的麵部輪廓,如果發現下巴似乎“縮”進去了,看起來特別短小,襯托得嘴唇凸起,甚至形成“鳥嘴”樣外觀,這很可能就是下頜後縮。

社交媒體新聞截圖,援引深圳衛健委公號
下巴後縮從孩童時期開始形成。今年年初,明星田亮的16歲女兒“森碟”(田雨橙)就因下頜後縮上了熱搜。網友在田亮評論區留言:“森碟下巴後縮好嚴重,父母怎麽不管管。”田亮當時回應:矯正在進行中,但需要時間。
明星家庭的矯正不一定及時,普通家長也可能錯過最佳矯正期。有時候,家長以為孩子是下巴肉太多了,或者,以為是臉型問題,隻是單純“長得不太好看”。
殊不知,顏值本可以拯救,而孩子們失去的下巴,將帶來不少問題。
01
用嘴呼吸,害慘了中國孩子
識別下頜後縮最簡單的方法是“E線測試”——從側麵看,鼻尖、嘴唇和下巴尖應該大致在一條直線上。如果下巴明顯後退於這條線,可能存在下頜後縮問題。
與下頜後縮相伴的還有一係列特征:上嘴唇凸出、牙齒前突、嘴唇閉合困難(也就是“齙牙”)、口腔內下前牙高位咬合(甚至咬到上齶)等。
不要低估這個問題。下頜後縮最典型的結果是“長得不好看”,但又不止於長相。作為一種頜麵骨骼發育異常,下頜後縮在醫學上被視為“骨性Ⅱ類錯頜畸形”的一種表現。

其形成原因多種多樣。首先有先天性因素,研究發現,下頜後縮有“強烈的遺傳成分”。家族中出現下頜後縮,後代發生的概率顯著增加。
同時,後天性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口呼吸”習慣。
這通常不是孩子有意為之。正常情況下,我們應該用鼻子呼吸。鼻呼吸時,嘴唇自然閉合,舌頭抵住上顎,這種狀態能促進頜麵部的正常發育。
什麽情況下,孩子會依賴張嘴呼吸,進而導致下頜後縮?
慢性鼻炎首先幹預了這一點。穀雨數據近日發布的過敏性鼻炎文章中,我們告訴大家,中國兒童過敏性鼻炎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城市兒童過敏性鼻炎率可達23.2%。鼻炎發作,鼻腔黏膜腫脹、鼻塞,迫使孩子轉為口呼吸。

腺樣體肥大加劇了鼻子通氣的問題。腺樣體是位於鼻咽部後壁的淋巴組織,兒童時期自然增大,年長後萎縮。過敏體質的兒童,腺樣體更容易肥大。
受此影響,孩子會覺得呼吸不暢,但又不至於完全喘不過氣,不一定要跟父母講。但為保持氣道通暢,他/她的下頜會向下後移,頭部前傾,舌頭位置也會下降,不再抵住上顎。
即使原發疾病治愈,一些孩子因已習慣用嘴呼吸,仍會保持這一習慣,形成“習慣性口呼吸”。
長此以往,頜麵部肌功能失衡,使下頜向下後旋轉發育不足。研究預計,兒童口呼吸的發生率在11%-56%之間,總體不低。
此外,腺樣體肥大導致口呼吸,還會進一步形成“腺樣體麵容”。表現為警覺性減弱的眼神、麵色蒼白、鼻子歪斜、顴骨發育不足、臉部變窄、前傾的頭部姿勢等。

這就不是單純的顏值問題了,而是讓人覺得他/她看起來“傻乎乎”的。
02
顏值“打折”,貽害不少
下頜後縮是錯頜畸形的表現。而中國兒童的錯頜畸形問題不容忽視。
《中華口腔醫學雜誌》的一份早期研究表明,我國兒童和青少年階段為牙齒畸形的多發年齡段,該年齡段錯頜畸形患病率為67.82%。其中,乳牙期為51.84%,替牙期為71.21%,恒牙初期為72.92%。研究完成在2002年,作者預計錯頜畸形患病率會持續走高。
例如,2021年發布的《中國兒童錯????畸形早期矯治專家共識》指出,中國兒童與青少年錯頜畸形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影響我國近2.6億兒童牙頜麵功能、顏麵美觀及生長發育。
2023年,複旦大學學者基於上海市1799名青少年數據,發現上海市青少年錯頜畸形患病率已上升到83.5%。
總體來看,在中國的錯頜畸形兒童患者中,Ⅱ類錯頜畸形(主要為“下頜後縮”問題)在中國混合牙列期兒童中的患病率約為9.9%。相比之下,Ⅰ類錯頜(牙齒排列不齊但上下頜骨關係正常)約占30.1%,Ⅲ類錯頜(下牙超前於上牙)約占4.8%。

下頜後縮,在心理與健康層麵的貽害不少。
當氣道因下頜後縮而變得狹窄,反過來加劇本身就有的“口呼吸”習慣,孩子的睡眠質量會受到影響,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下降、易疲勞等問題。此外,血氧飽和度降低,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也會致使身高發育不足。
有些被判斷為“多動症”的孩子,可能隻是因為口呼吸導致的睡眠質量差。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吃飯特別慢,或者偏愛軟食。這可能是因為下頜後縮伴隨的深覆蓋、深覆牙合等咬合問題,影響了正常咀嚼功能。
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問題可能演變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TMD),引起關節疼痛、開口受限,甚至頭痛等問題。
麵部外觀異常讓青年一代承受巨大心理壓力。他們或許變得自卑,回避社交活動,甚至伴隨抑鬱焦慮傾向,這些心理問題甚至會伴隨他們進入成年。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對成人錯頜畸形患者的調查顯示,他們的人際敏感、焦慮、精神病性分數會高於普通人群。其中,57.2%的成人錯頜畸形患者被提示有亞健康心理狀態,另有6.6%的人有中重度心理問題。

03
下頜矯正,宜早不宜遲
遺憾的是,對於成年人,錯頜畸形矯正已錯過最佳時段。
下頜後縮,在兒時發育時期就已形成。成年後,頭骨發育已基本完成。有人成年後才有鼻炎,雖然也會讓人采取口呼吸,並一定程度上“加劇”或“誘發”類似“腺樣體”的外觀,但通常不會影響到骨骼。
反過來,也意味著,兒時留下的下頜後縮問題,成年後想矯正,就很難了。
專業醫療共識認為,畸形矯正問題,需要早發現、早幹預。
在乳牙期和早期替牙期(大約3-9歲),治療的重點是解決導致口呼吸的原發問題。
如果孩子主要的困擾是過敏性鼻炎,那麽先應對過敏症狀;如果腺樣體肥大,直接摘除腺體樣也是個方法,可以為正常鼻呼吸通道騰出空間。同時,注意孩子有沒有吮吸手指、咬下唇等不良口腔習慣。在這個階段,使用肌功能訓練器可以幫助正確引導下頜位置和發育,為後續正常生長打下基礎。
生長發育高峰期是矯正下頜後縮的“黃金時期”。女孩約在10-12歲,男孩則在12-14歲左右進入這一階段。
此時可利用孩子的生長潛能,通過功能性矯正器治療(如雙頜活動矯治器、肌激動器等)引導下頜向前發育。配合適當的肌功能訓練,許多輕中度下頜後縮問題都可以得到改善。
戴上矯正器,雖然樣子會醜一點。但選擇醜一時,還是美一世,大家還是分得清的。
到了青少年晚期(16歲以後),骨骼發育已基本完成,單純的正畸治療效果比較有限。這時可能需要正畸聯合正頜外科手術治療,嚴重者甚至需要考慮下頜前移手術和頦成形術,花費較為高昂。

跟許多健康問題一樣,下頜後縮同樣是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忙著“卷”各種培訓班之外,家長仍需關注麵部發育這個基礎問題。
平時多留意孩子的呼吸方式和口腔習慣,發現異常及時就醫,把握最佳的治療窗口期。當然,森碟的案例也提醒我們,即便16歲已過黃金期,及時矯正總比不治好。
成年後的孩子,會感謝你當年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