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娛樂圈梗姐
感謝作者為豆瓣提供優質原創內容
前不久,央視的一部開年大劇開播。
在開播首日,該劇在CCTV-1的電視收視率達到了3.4809%,黃金時段收視率穩居全國第一。
截至2月6日,該劇的收視率已經突破3.7514%,並且在CVB中國視聽大數據黃金時段收視率中破4,繼續穩居全國全部頻道電視劇收視率第一。
高收視之外,這部劇在口碑上卻兩極分化,遭受了諸多爭議。
豆瓣上,一星和五星直接對線,吵得不可開交。
這部劇到底怎麽樣?今天就讓@娛樂圈梗姐 來聊聊。
六姊妹
導演: 樓健
編劇: 伊北
主演: 梅婷 / 陸毅 / 鄔君梅 / 奚美娟 / 劉鈞
類型: 劇情
首播: 2025-02-03(中國大陸)
集數: 38
單集片長: 45分鍾
穿越半個世紀的年代感
看《六姊妹》有一種看《父母愛情》的感覺,故事講述的就是父母小時候發生的事情。
劇集以20世紀60年代到21世紀初為背景,通過何家的故事展現新中國幾十年來的曆史巨變。
因為這部劇,我知道了淮南這個地方。劇組選擇淮南作為拍攝地點,正是因為這裏保留了許多具有曆史感的建築和街道。
例如,劇中何家和湯家的老宅都位於淮南市大通區九龍崗民國小鎮,這些老宅不僅保留了當年的風貌,劇組還根據劇情需要進行了精心布置。
為了滿足拍攝需求,劇組還搭建了超過1萬平方米的主場景,包括街道、菜市場、老宅等,讓觀眾仿佛置身於那個年代的生活場景中。
這些場景不僅在視覺上還原了時代感,更通過細節的雕琢,讓觀眾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煙火氣。
按理說,這樣的劇情應該是更能吸引中老年觀眾的,畢竟那是他們的“童年記憶”。比如,何家的醬油廠、奶奶為兒媳準備的“油滋啦”,還有自行車、搪瓷盆、保溫瓶……這些在當代社會都不太常見了,可能北京南鑼鼓巷之類的老街還能買得到。
但實際上,年輕人喜歡的更多,可能是因為前幾集雖然發生在上世紀那個年代,但是演員還是青春靚麗的,也演繹出了當時的淳樸。
何家麗和湯為民從小就有CP感,因為何家一直都是生女兒,所以何父認為是樹擋住了陽光,導致院子裏陰氣太重要砍樹。
童年何家麗就攛掇湯為民把院外的樹砍了,結果讓湯為民挨了一頓揍。
由於何家和湯家是世仇,但兩家結仇的原因其實也有一定的時代因素,一是當時人們愚昧,道聽途說;二是確實存在了階級對立。
而這種結仇方式也就二十世紀60年代的時候才會有,但這卻導致了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
後來何家麗到了18歲,響應國家號召上山下鄉,這也是那個年代的特色。對於上山下鄉,年輕人是“一腦門子熱”,但家長卻格外擔心。
因為鄉下的生活條件不好,城裏的小孩沒吃過苦。再加上都是十七八歲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和情竇初開的小姑娘,因為下鄉在一起的也很多。
何家麗和湯為民就在那個時候在一起了,然而也很快被來看望他們的父母撞破。兩家都想要盡快把孩子調回到身邊。
劇中選擇的年代其實弱化了“十年動蕩時期”,這個話題非常敏感,但看時間就是發生在那個時候的事情。
整部劇的時間線也用這些大事件串聯了起來,比如唐山大地震、周總理去世……
看年代劇就是在學習當代史的過程,讓現在的觀眾也能了解那個時候的價值觀、真實的曆史事件。
鮮活的人物群像
目前為止,《六姊妹》更新了十來集,還有很多故事沒展開,但是人物已經足夠立得住了。
總的來說,這部劇從選角上來看演員和角色的年紀還是符合的,《六姊妹》的審美明顯體現了中老年人的偏好。
說回角色本身,何家麗這個角色讓不少人狠狠共情了。她是家裏的長女,承擔的最多,而且父親永遠都是想要男孩,結果母親一口氣生了五個丫頭,後來又生了老六。
尤其是在那個年代,生育條件不好,女人每次生孩子都像去了一趟鬼門關。老五出來的時候是剖腹產,還是個女孩,何常勝雖然想要男孩,但是也心疼妻子,於是特別痛恨老五,甚至不想起名字。
一氣之下,母親就讓老五跟著自己姓,所以隻有老五叫劉小玲。
常勝這個角色雖然讓人討厭,但是寫得也很真實,那個年代,本身就是重男輕女思想非常嚴重的時代,再加上,他的死對頭湯家一連三個小子,每次常勝添丁都會被嘲笑。
常勝在聽到老五是刨腹產的時候很擔心妻子,聽到母女平安的時候鬆了一口氣,隨後又突然意識到是“母女平安”,眼神明顯有惋惜。
對大姐何家麗的塑造,該劇著墨最多,她因為是老大,親眼看著妹妹們出生後父親失望的樣子,於是索性剪短了頭發,說要當個男孩。
所以她的性格也最像小夥子,甚至剛成年就跑去當兵,也是在那裏認識了自己人生最後的歸宿。
在第九集播出後,何家其他的妹妹也才長大成人,卻輕點筆墨就交代了五個姊妹的性格特征。
二姐何家文溫柔聰慧,三姐何家藝在事業中摸爬滾打,四姐何家歡是家族的驕傲,五妹劉小玲叛逆自由,六妹何家喜從嬌寵到成熟……
有觀眾猜測,後麵的劇情不會都在講六姐妹的戀愛婚姻生活吧?戀愛婚姻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講「家」的團結。
「家」本位
中國人是最講團圓的,也是最講「家」本位的,不然不會春節、元宵、中秋要一起吃個團圓飯。
雖然六姊妹性格不同,未來發展不同,但是他們之間互相扶持,互相幫忙,才是「家」應有的凝聚力。
大姐何家麗放棄了自己的初戀湯為民,就是為了家。因為家人不喜歡湯為民,兩家有世仇關係。
而她嫁給自己沒那麽喜歡,家裏人卻非常欣賞的軍人張建國,也是因為「家」的責任。
張建國喜歡何家麗,想要融入這個家庭,把何家麗的家當成是自己的家,也是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沒有家的人。
從小就是孤兒的張建國,特別渴望家的感覺,所以當他第一次在何家吃飯的時候,就是他最踏實、最安心的時候。
事業發展最好的何家藝是六姊妹裏最有錢的,而何家麗向何家藝借錢的時候,何家藝二話不說。
雖然讓大姐寫了借條,但她在大姐走後就撕了借條,並說自己讓大姐寫借條壓根沒想讓大姐還,但是大姐的性子肯定不想白拿錢。
當然,何家麗也對妹妹們很包容,照顧有加。當愛美的老三總是指責自己沒有新衣服的時候,何家麗會想著給老三買衣服。
而當何家麗懷孕,父母卻恰好要回鄉奔喪的時候,姐妹們也都齊心協力照顧大姐。
「家」有合,也有爭吵,當大家都在覺得獨生子女孤獨,羨慕何家姊妹多熱鬧的時候,六姊妹也會因為東西分配不均而爭吵,指責母親偏心。
然而這種吵吵鬧鬧,才是「家」應有的味道。
據說,劇集改編和原著出入較大,原著的結局還是挺慘的。
具體這部劇的走勢如何並不知曉,看得出來,劇集的改編也是要根據當今時代的主流價值觀的。
但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改編,以及選角和節奏等問題,讓這部劇褒貶不一,也遭受了諸多爭議。
作為央視的開年大劇,希望它後續能夠呈現更精彩的故事,才不負“收視第一”的稱號和觀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