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電影市場,真是“旱得旱死,澇得澇死”,熱門影片之間的票房差距相差太大了。
截止目前,《哪吒之魔童鬧海》累計票房突破82億,早就打破了內地影史票房紀錄。
現如今的目標是衝擊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一的寶座,無論能夠超越《阿凡達》,這部國漫也成功走出國門,為國爭光,無疑是今年春節檔給觀眾最大的驚喜。
而另一邊,陳思誠執導的《唐探1900》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預測總票房可以突破34億,畢竟不是哪部電影都能創造傳奇,能穩定發揮就值得觀眾們的掌聲。
當然,不是所有影片都成績大好,比如烏爾善執導的《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就備受群嘲,拉垮的特效和注水的劇情令期待已久的影迷們失望不已,票房想要超越第一部應該是沒可能了。
不過,最尷尬的還是徐克執導的《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以下簡稱影版《射雕》),上映13天票房僅6億多,單日票房不過763萬,還不如《哪吒2》的零頭多,看來2025年春節檔血虧出局的爛片已經揭曉了。
01 又毀經典
說實話,翻拍經典這種事情在國產影視劇曆史上不算新鮮,但有大導演徐克的名頭,觀眾們心裏還是極具期望的。
然而看完影版《射雕》後,大家才知道自己多麽天真,即便是武俠鬼才徐克,也走到了江郎才盡的這一天。
總結一下,這部電影有三大硬傷勸退觀眾。
其一、打戲靠特效。
曾經徐克的電影是什麽樣的?一招一式,氣勢磅礴,具備中式武俠最純粹的韻味,讓人百看不厭。
但如今他拍攝的打戲也得依靠特效,不像是武俠片,更像是玄幻片。
有網友辣評:“整了一個超能力武俠,原力大戰炁體源流”,可見觀眾有多麽無語了。
然而即便是拉垮的打戲,也少得可憐,劇情大部分還是無趣老套的文戲,這也是電影的第二大硬傷。
其二、劇情如同短劇。
眾所周知,金庸小說更適合改編成電視劇,因為情節太多,故事體量大,如果想要全部講清楚,那就必須有足夠的時長。
所以這部電影將江南七怪之死、結識洪七公、獲得九陰真經等重要情節都一筆帶過,有一種什麽都想要講,但又什麽都沒講好的既視感。
更離譜的還是郭靖、華箏、黃蓉“三角戀”的刻畫,感情線太拖遝,又完全沒有必要,硬生生將武俠故事落入俗套,還不如不改編呢。
果然像這種經典故事,但凡加入導演的小想法都容易成為毀原著的爛片。
其三、流量演員扛不住。
能把肖戰拍得灰頭土臉,顏值下滑,導演徐克也算是有點“本事”在身上。
當然,最出戲的還是肖戰本人的演技,還是保留了偶像劇男主的演法,故意裝出一本正經的模樣,全程都端著架子,看不出放鬆自然的感覺。
很明顯肖戰挺想通過這部電影獲得觀眾的認可,可惜表演痕跡太重,太過用力,反而影響了角色塑造。
更何況黃日華珠玉在前,肖戰這樣的流量小生再怎麽去表演也還是難以超越經典,注定要成為影片的短板。
可以說,這部影版《射雕》問題太嚴重,消費情懷的前提應該尊重情懷,可惜該片這種品質在這個春節檔很難有競爭力,票房不佳也在意料之中。
02 依靠流量需謹慎
其實徐克願意為流量低頭,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當下中國電影發展的無奈。
不過,流量是一把雙刃劍,選擇流量演員固然會得到一定熱度,但也意味著會有翻車的風險。
這不,影版《射雕》因為肖戰的加盟,在預售期間票房穩居第一位,粉絲們“半場開香檳”,提前慶祝其登頂春節檔冠軍。
結果卻被狠狠打臉,現在該片票房都落後《熊出沒·重啟未來》了,僅列春節檔新片倒數第二位,丟人都丟到家了。
以前我們總覺得流量明星代表了“購買力”、“收視保障”,但在意識到了再多的流量也不如老百姓的認可,僅憑粉絲還不足以盤活一部影片。
目前《射雕》的排片率僅有2.7%,《哪吒2》的排片占比高達57%,這種巨大的差距是很難挽救的。
但仔細想想,影院排片真的顧此失彼,不夠公平嗎?
沒有影院不想要賺錢,但凡《射雕》有爆款的潛質,都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當然,有人會說電影的成功不能隻看票房成績,口碑也很重要。
然而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也不盡如人意,僅有5.3分的口碑還沒過及格線,可謂是熱度與評價雙雙撲街,根本不怪觀眾們不給麵子。
所以某些人與其怪市場不公,不如想想為什麽有些電影前期宣傳不足,但後期還能火遍全國,票房不斷刷新紀錄?
其實觀眾們的眼睛都是雪亮的,隻有作品質量過關,才是最有說服力的優勢,否者就算是被市場淘汰也是活該,中國電影隻需要用實力說話,奉勸喜歡依靠流量的電影人都趕快清醒點吧!
03 結語
影版《射雕》原本拿到了一張好牌。
徐克導演的能力家喻戶曉,他對於武俠題材的擅長也是大眾熟知的。
整部影片除了肖戰、莊達菲等流量演員,也有一些實力派的加盟,再加上經典IP做加持,贏麵還是不小的。
然而一手好牌能打得稀爛,這就說明電影本身太爛了,粉絲就算再有購買力也無濟於事,更別提黑粉們的戰鬥力了。
有時候爭奪流量不是長久之計,好的電影也不用花架子,徐克導演這一次真應該跟餃子導演好好學一學,腳踏實地去拍戲,比任何捷徑都要有效率。
眼下《射雕》還在上映中,能突破10億都成問題,隻能寄希望於奇跡發生了。不知道你覺得這部電影好不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