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呼籲俄烏和談的北京會因為美國的加入而被邊緣化嗎?

一直呼籲俄烏和談的北京會因為美國的加入而被邊緣化嗎?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過去三年來,盡管中國被指為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提供了隱性支持,但北京在公開場合一再強調“中立”,呼籲各方和平談判。然而,隨著美國新任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加入停火呼籲,北京精心打造的“和平締造者”角色可能麵臨邊緣化風險。

特朗普施壓:呼籲中國協助停火

剛入主白宮不久,特朗普總統就在他的個人社交媒體賬號上呼籲俄羅斯和烏克蘭停火。

特朗普上任後不久便在社交媒體上敦促俄羅斯與烏克蘭停火。他警告,如果和平無法盡快達成,他將對俄羅斯商品施加高額關稅和製裁。

“現在就和談,停止這場荒謬的戰爭!情況隻會變得更糟,” 他寫道。“如果我們不盡快達成‘協議’,我別無選擇,隻能對俄羅斯向美國及其他相關國家出售的任何商品實施高額稅收、關稅和製裁。”

讓烏克蘭和俄羅斯停火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就一直承諾要做的事。他曾稱他上任第一天就會讓這場戰爭停止。在1月23日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特朗普透過視頻連線對在場的與會者們稱他很快會與普京就停戰一事會談。

他還說他已經對中國表示希望他們能幫忙實現這場停火。

“他們對局勢有很大的影響力,”他說,並補充道:“希望我們能共同努力,讓其停止。”

對於這番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第二天表示了歡迎。

“對話談判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唯一可行出路。我們樂見各方發揮建設性作用,為推動局勢降溫、政治解決危機積累條件,”她在例行記者會上說。

北京與莫斯科重申緊密聯係

特朗普上任後表示不排除會再次對來自中國的商品施加關稅。在達沃斯論壇上,他還批評了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

《華爾街日報》的首席中國事務記者魏玲靈在她1月29日的新聞信中分析稱:“特朗普的這些言論表明,如果中國能在解決烏克蘭問題上予以配合,特朗普可能會緩和關稅威脅。”

然而,“如果特朗普希望中國政府減少對莫斯科方麵的大力經濟支持,他最終可能會大失所望。習近平將繼續與普京保持夥伴關係,以對抗華盛頓,”她寫道。

北京將自己與莫斯科之間的友誼稱為“無上限”。就在特朗普宣誓就職的第二天,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的最高領導人舉行了視頻通話,再次確認了兩個軍事大國之間的緊密聯係。

“新的一年,我願同總統先生一道,繼續引領中俄關係登高望遠,以中俄關係的穩定性和堅韌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共同促進兩國發展振興,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習近平在通話中說。

北京公開呼籲和談,但被批暗中援助莫斯科

從烏克蘭戰爭伊始,中國在公開場合的發言中一直表示和談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在當天的記者會上,時任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中方密切關注當前最新事態的發展,呼籲各方保持克製,避免局勢失控。”

“我們希望各方不要把和平大門關上,繼續致力於對話、協商、談判,努力盡快緩解事態,不要使局勢進一步升級,”她表示。

2023年戰爭一周年之際,中國發表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再次呼籲停止戰火並啟動和談。這份文件還表示“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都應該得到切實保障”。

然而,中國在戰爭開始後的一係列舉動都被批評是在實際上幫助俄羅斯。

戰爭初期,中國官方一直使用莫斯科的說法——“特別軍事行動”來指代這場戰爭。普京所謂的攻打烏克蘭是為了“去納粹化”的說法也在中國審查嚴格的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包括美國在烏克蘭的實驗室內製造生物武器等來自俄羅斯的虛假信息也被中國官媒放大。

中國還被指控在物資上援助了俄羅斯。根據媒體報道和研究機構的統計,戰爭開始後,中國在無人機、芯片、坦克、戰鬥機零件、通信技術等等方麵向俄羅斯提供了支持或是合作。

中國駐聯合國大使耿爽今年1月16日表示,這些指控是“徹頭徹尾、地地道道的謊言”。

美國轉換姿態

美國新一屆政府對烏克蘭戰爭的態度轉變,讓中國麵臨更複雜的外交挑戰。

布魯金斯學會的亞洲政策研究中心的帕特裏夏·金博士(Dr. Patricia M. Kim)對美國之音表示,烏克蘭戰爭的結束對中國政府而言會是一件好事,但美國加入和談努力並不是北京最願意看到的。

“中國將受益於戰爭的結束,因為這將緩解其因與俄羅斯保持戰略關係而受到西方國家施加的壓力,”她指出,“但與此同時,北京可能也有些緊張,因為如果特朗普與普京的談判過於順利,這可能會讓中國被邊緣化。”

自從烏克蘭戰爭開始以來,中國不斷批評前拜登政府對烏克蘭的軍事和外交援助,並指控華盛頓試圖“通過戰爭挑動陣營對立,製造分裂對抗,打壓孤立他們眼中的戰略對手一一中國。”

同時,北京也通過不斷呼籲和平,不僅在烏克蘭戰爭上,也在加沙的衝突上,以打造自己作為國際社會和平使者的形象。除了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外,中國還發布了《中國關於解決巴以衝突的立場文件》和《關於阿富汗問題的中國立場》等文件,並在緬甸推動停火,對也門的緊張局勢表態。

“如果北京希望提升其全球和平締造者的形象,並在西方和全球南方贏得信譽,就應盡最大努力推動其烏克蘭立場文件中所闡述的原則,”金博士在她寫給美國之音的分析中指出。

“它應利用與莫斯科的外交影響力,推動通過談判達成盡可能尊重烏克蘭領土完整和主權的解決方案。”

在2022年2月對烏克蘭的戰爭開始前,普京曾希望迅速攻入基輔以建立親俄的新政府。但這場計劃的“閃電戰”未能成功。開戰近三年後,俄羅斯與烏克蘭在戰場上依然處於拉鋸狀態。

俄羅斯方麵多次表示,和談的前提是俄羅斯保留已經占領的烏克蘭東部的大麵積領土。克裏姆林宮還要求烏克蘭承諾不加入北大西洋聯合公約組織(NATO)。

俄烏停火談判影響深遠

國際關係專家們認為,如果俄羅斯最終在和平談判中真的被允許保留已經占領的土地,這不僅對烏克蘭的領土主權是一次打擊,其餘波也會影響到中國和台灣之間的緊張氛圍在未來的走向。

“對中國而言,這一結果將向台灣發出一個信號:如果侵略國堅持足夠長的時間直至勝利,即使麵臨民主夥伴的幹預,大國仍然可以奪取領土,”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研究員賈科布·斯托克斯(Jacob Stokes)在最近的一篇發表於《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的文章中寫道。

“北京希望這將有助於讓台北相信,抵製統一是徒勞的,正如習近平所說的那樣,兩岸統一是‘必然的’。”

布魯金斯學會的金博士也對美國之音表示,讓俄羅斯獲得占領的領土對台灣的未來而言並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領土完整和主權之所以是基本準則,是有其原因的。為了維護穩定的國際秩序,堅持這些準則符合所有各方的利益,”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