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美國總統選舉結果如何,美中貿易戰在這次選舉之後將會再次升溫似乎已經沒有多少懸念。路透社周五(11月1日)的報道說,中國多年來持續追求糧食進口來源多樣化,可能會使中國在新一輪美中農產品關稅戰中處於有利地位,而且能夠減少中國在糧食安全方麵受到的損害。中國已開始為美國大選後雙邊貿易戰重啟做準備,謀求降低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 https://t.co/a5fm2rceeZ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November 1, 2024
從目前美國選戰的情形看,對於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大豆和玉米等農產品進口國來說,一場新的貿易戰已經脅迫在眉睫。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多次發出警告,他一旦當選,將對中國商品加征60%的關稅,以振興美國製造業。
特朗普曾經在2017年至2021年他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首次向中國發起了貿易戰,對幾乎價值大約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加征了高額關稅。中國方麵為了報複,也對美國的大豆、牛肉、豬肉、小麥、玉米和高粱等農產品征收了25%的關稅。
特朗普的競爭對手,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卡馬拉·哈裏斯(Kamala Harris)對中國也持強硬的立場。一般認為,如果哈裏斯當選,下屆美國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也不會有任何緩和的跡象。
自從2018年以來,中國就在努力減少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程度,開始從更多的國家進口糧食。
特朗普和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2020年一月簽署了一項貿易協議,北京承諾增加購買美國的商品和服務,包括農產品。此舉改變了全球農業貿易的流動方向。但實際上,中國減少了對美國農作物的采購,將更多的訂單送給了巴西、阿根廷、烏克蘭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中國也提高了中國國內的農作物產量。
總部位於北京的策緯谘詢公司(Trivium China)的農業分析師埃文·佩伊(Even Pay)女士對路透社說,“北京感覺安全多了,它發現在遭遇重大衝突時,美國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影響力沒有過去那麽大了。”
“這種減小是刻意而為的,”她說。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今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的份額已從2016年的40%下降至18%,而巴西的份額則從46%增加到76%。
就玉米而言,巴西將在2023年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玉米供應國,這距離北京批準從這個南美農業大國進口農產品隻有一年。
與此同時,中國畜牧業企業一直在減少飼料中豆粕的使用量,這有助於減少中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而北京也批準轉基因大豆和玉米品種以提高產量。
中國農業部沒有立即回應路透社發出的置評請求。
路透社說,特朗普的發言人沒有直接就中國對美國農產品依賴度下降發表評論,隻是重複了特朗普說過的話,例如關稅是“一個美麗的詞”,“我們將向我們的國庫注入數千億美元並用這些錢造福美國公民”等。
哈裏斯的競選網站稱,哈裏斯“不會容忍中國或任何損害美國工人利益的競爭對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貿易商和分析師們說,由於預計選舉後美中貿易將會更加緊張,中國買家增加了農產品進口,包括美國大豆和玉米。
主要用於動物飼料的大豆進口量今年前九個月增長了8%,大麥采購量增長了63%,高粱出貨量增長了86%。
“這次不同了。中國的庫存充足,可以滿足大部分需求,”新加坡一家向中國銷售穀物和油籽的國際貿易公司的一位交易員表示。路透社說,由於沒有接受媒體采訪的授權,這位交易員拒絕透露姓名。
他表示,“這不會馬上引起任何供應衝擊,中國將有時間計劃和調整采購方向。”
美國大豆出口溢價目前正處於14個月來的最高水平。糧商們都在忙著趁總統大選還沒有結束把豐收的糧食運出去。
位於紐約伊薩卡市的康奈爾大學助理教授兼農業經濟學家張文東表示,雖然北京方麵希望避免與美國在貿易戰中針鋒相對,但這一趨勢很難避免。
張文東表示,“中國的報複將與貿易價值的大小一致,目標就是(給對方)造成經濟和政治成本,所以農產品就很容易成為報複的對象。”
今年九月份,中國對美國的整體貿易順差總額為333.3億美元,這限製了中國采取報複措施的選擇。
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分析師丹尼斯·沃茲內森斯基(Dennis Voznesenski)表示,“中國……隻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美國商品的依賴。它(在美國之外)獲得替代產品的選擇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