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碩"變"水博":中國學生讀書留港攻略碩士變博士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日在中國的社交媒體,頻頻出現「讀博留港」攻略短片,教導中國人如何透過報讀香港的授課式博士課程,畢業後申請留港,更聲稱是「水個博士永居首選」。翻查公開資料,在教育大學的「數學與資訊科技學係」,單單32名教育博士生,有30人疑來自中國。

抖音影片:「聰明人都知道,碩士讀香港,博士讀澳門,現在這句話也要改一改了,不需要雅思成績,你也可以讀香港的博士了。香港有幾所大學,悄悄的開通了中文授課的博士課程。」

過去大批中國學生透過來港讀「水碩」(即是易畢業的授課式碩士)取得留港身分,這股熱潮有「升呢」之勢,由「水碩」變「水博」。近日在抖音,出現不少介紹中國人到香港讀博士的資訊短片或帖文。當然,不止是介紹大家到港進修這麽簡單。

抖音影片:「等你博士畢業了,香港政府會再給你一個簽證,基本上你中間隻要再續簽一次,就已經可以滿足7年這個簽證累積了。」

小紅書開宗明義指是留港首選

小紅書更直接有「太香了!水個博士拿香港永居」的攻略文章,指教育大學的授課式教育博士入學門檻低,每個月隻需集中上堂一次,形容「眯埋眼」直接申請都可以,適合已在港取得第一個學曆,但未達到留港七年標準,需要續簽而又未找到工作的人;以及本身已有碩士學位,想通過讀博士拿香港身分的人。

到底這些博士有多「水」呢?記者根據這些中國網紅推介的兩大「水博」查看,首先教育大學的教育博士,設有中文班,即使全職修讀都隻需要在平日晚上及周六上課,更有十幾個主修範疇可選擇,由語言到政策研究都有,課程學費為38萬港元,約為修課式碩士的兩倍。連中國韻律泳奧運金牌王柳懿、王芊懿,亦成功獲錄取入讀教育博士(中文班),儼如「生招牌」。

而都會大學亦有相近的中文授課教育博士,若以三年課程計,學費約為二十多萬元。

《教育刺針》創辦人楊穎宇指出,中國學生追捧的授課式博士以授課為主,付出可以很少;而純研究式博士則要做刻苦的研究,楊舉例指,早前曾揭發有東莞博士生同時全職教書,及修讀香港的教育博士:「如果本身交一些功課,就可以取得博士學位,對於中國大陸人來說是最吸引的地方,小紅書上披露,教育大學這個博士學位,很貼心地為大陸全職工作的人,來設計的一個課程,根本就是掛羊頭賣狗肉。所謂全職博士學位,其實是假的,令一個身處中國大陸的人,都可以既做全職工作,同時全職讀這個博士學位。」

教育大學教育博士課程32名學生有30名疑來自中國。(教育大學網頁截圖)

香港2.3萬名非本地生77%來自中國

《教育刺針》亦發現,單單是教大的數學與資訊科技係,網頁列出的32名教育博士學生,30人名字都是以普通話拚音;至於純研究式的碩博士,15人中有14人的名字是普通話拚音。換言之,該學係的授課式博士生及研究生,已有90%以上是中國學生。

曾在理工大學任教多年的鍾劍華指,香港高等教育的碩博士,多年來已淪為中國學生的天堂,擔心濫竽充數下,香港「博士」貶值成學士一般:「對香港來說,這種教育質素的淪落,因應市場向低走,這是早已存在的事實,你拿著個 Doctor of 某某博士與 PhD 銜頭給人看,大家一眼就知兩種頭銜是不同,大部分都是滿足了一種,想讀博士學位,但是有不足以讀 MPhil、PhD的人。」

根據政府最新的公布的數字,教資會資助的學士及碩博士課程,有2.3萬名非本地生,來自中國占77%。當中研究課程,即是哲學碩士及博士,便有7300多人,占非本地生的九成。過去香港大專院校在多個排名中,「國際化」部分都取得高分,間接令排名提升,但事實上,香港的大學一貫將中國學生列入「國際生」,似乎與港府現時的「國家」概念相違背。

查看評論(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