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當總統+沃爾茲當副總統:這種結果絕非不可能
文章來源: ZAKER新聞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當全球的目光聚焦於美國總統選舉之時,一個決定選舉最終結果的關鍵機製——選舉團製度,正逐漸進入公眾的視野。美國的開國先賢們基於對無限民主的擔憂,選擇了建立有限的聯邦共和國。他們深怕人口眾多或實力強大的州會憑借數量優勢,將自己的意誌強加於其他州。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他們在憲法中設計了一套加權選舉製度,即每個州根據其在國會中的議員總數(包括兩名固定的參議員以及根據人口分配的眾議員)來分配選舉人票。
在這套製度下,除了極少數特殊情況外,贏得一個州普選多數票的總統和副總統候選人,將自動獲得該州的所有選舉人票。然而,從數學角度來看,存在一種可能性:總統候選人雖然在全國普選中獲勝,但在選舉團投票中卻未能贏得多數席位。這種情況在曆史上已經發生過五次,分別是1824年、1876年、1888年、2000年和2016年。盡管每次選舉結果都引發了爭議和批評,但美國的共和體製依然穩固。
更為特殊的是,選舉人製度還可能導致“臨時選舉”的發生。當沒有任何候選人獲得選舉團多數席位時,國會將承擔起決定選舉結果的重任。在這種情況下,眾議院將從普選得票最高的前三名候選人中選舉總統,每個州代表團擁有一張集體選票。同時,參議院則通過簡單多數投票,從普選得票最高的兩名候選人中選出副總統。
曆史上,臨時選舉曾兩次決定總統人選。1800年,托馬斯·傑斐遜和亞倫·伯爾在選舉團投票中勢均力敵,最終由眾議院選擇了傑斐遜。而根據當時的憲法規定,伯爾作為亞軍,未經參議院投票便自動成為副總統。這一規定後來通過憲法修正案進行了調整。1824年,選舉人票被四名候選人瓜分,無人獲得多數。盡管安德魯·傑克遜在普選和選舉人票中都占據了領先地位,但眾議院最終選舉了約翰·昆西·亞當斯為總統。
那麽,未來是否有可能再次上演臨時選舉的戲碼呢?從數學角度來看,這並非不可能。假設總共有538張選舉人票,特朗普和哈裏斯各自有望獲得269張,形成平局。這種結果可能源於多種因素,比如哈裏斯在預期勝出的州份中穩固勝利,並成功拿下三個“搖擺州”——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和賓夕法尼亞州。
憲法的最終裁決將取決於一月份眾議院和參議院回歸時的席位分布。如果共和黨保持其在眾議院26個州代表團的多數席位,他們可能會選舉特朗普為總統。反之,如果民主黨贏得大多數州代表團的席位,他們則可能選擇哈裏斯。同樣地,副總統的選舉也將取決於參議院席位的分布。如果民主黨保持多數席位,蒂姆·沃爾茲可能當選副總統;而如果共和黨奪得多數,JD·萬斯則可能勝出。
在這種複雜的政治格局下,理論上甚至可能出現一個由對立黨派候選人共同組成的行政部門。例如,特朗普-沃爾茲或哈裏斯-萬斯政府。這將是美國曆史上的首次,但絕非不可能。因為盡管參議院預計共和黨將獲得多數席位,但眾議院的結果仍然充滿變數。此外,如果眾議院在前三名候選人中無法達成共識,他們還有可能選擇獨立候選人小羅伯特·F·肯尼迪為總統,因為他仍在大多數州的選票上,並符合憲法規定的資格。
如果眾議院投票出現平局,則將繼續投票直至打破僵局。如果在一月二十日總統就職日期之前仍未選出總統,則副總統獲勝者將暫時擔任總統職務。如果參議院也出現平局,則根據美國總統繼任條款,現任眾議院議長將承擔行政職責。如果眾議院無法選舉出議長,則最高職位將依次移交給臨時參議院議長以及內閣秘書。
美國憲法的複雜性不言而喻,但即使麵對選舉團平局的情況,一月份也將迎來新的國家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