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遏製正在失敗 中國在5個關鍵技術領域領先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據觀察者網報導,自前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18年對中國揮舞關稅大棒以來,美國已經對中國實施了長達6年之久的關稅政策、出口管製和金融製裁。不過,美媒彭博社發現,盡管在阻止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這一目標上,美國兩黨難得達成了統一努力,乍看之下短期內似乎使中國在先進領域發展受阻,但對13項關鍵技術的追蹤結果表明,中國實際上仍按照“中國製造2025”計劃穩步前進,在美國及其盟友的技術圍堵中成功突圍,“美國遏製中國科技發展的努力正在失敗”。

當地時間30日,這家美媒發布的長篇調查指出,其旗下機構“彭博經濟”和“彭博情報”的最新研究顯示,作為旨在推動中國成為全球新興技術領導者的產業政策藍圖,“中國製造2025”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中國已經在無人機、太陽能電池板、石墨烯、高速鐵路以及電動汽車和鋰電池等5項關鍵技術領域占據全球領先地位,並正在另外7項技術領域迅速追趕領導者。

“美國以外的世界正越來越多地駕駛中國電動汽車,使用中國智能手機瀏覽網頁,依靠中國光伏太陽能電池板為家庭供電……”彭博社強調,這個結果同時意味著,美國遏華政策正使其自身在國際上趨於孤立,還重創美國企業和消費者。

2015年,彼時處於全球產業價值鏈低端的中國出台了一項十年計劃——“中國製造2025”,其目標是在十年內實現製造業的自主創新與實力提升。

港媒《南華早報》早前曾分析稱,過去十年,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已實現了新能源汽車、信息技術等10個關鍵領域的超86%的目標,足以“證明美國關稅和製裁無效”。今年,中方又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新計劃,以發展“新質生產力”,這被視為“中國製造2025”的延續。

回顧“中國製造2025”的成果,彭博社援引彭博情報對13個關鍵技術領域的追蹤結果稱,中國現在在電動汽車、汽車軟件和鋰電池技術方麵已取得明顯領先,在液化天然氣船製造和高速鐵路產業方麵也正按計劃朝著預定目標邁進。中國還生產出了世界上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太陽能電池板,並且在生物製藥領域也在持續深入發展。

彭博經濟和彭博情報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在製造業主導地位和技術進步的階梯持續向上攀登。如果美國想在競爭中獲勝,華盛頓要麽得跑得再快一些,要麽得更努力地給中國使絆子。”

美國顯然選擇了後者。彭博社表示,無論最終是川普還是賀錦麗入主白宮,他們都將極力阻礙中國在先進技術領域的追趕步伐。川普無疑會繼續熱衷於使用關稅政策,賀錦麗則被認為大概率會延續拜登的對華出口管製措施。

但在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所長亞當·波森看來,“中國的技術崛起不會被美國限製措施阻攔,甚至可能都不會因此放慢速度。”

文章以華為近些年的突破為例,指出這家代表中國全球科技和半導體雄心的核心企業彰顯了“中國的韌性”。2019年美國對華為開始實施製裁後,華為銷售額大幅下降。但在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並積極與國內供應商合作後,華為終於挺過難關,其智能手機業務已經複蘇,正向蘋果公司發起挑戰。

去年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之際,華為推出了一款新型智能手機。有關華為芯片取得突破的報導,讓這名美國製裁政策的最高執行者直言“感到不爽”,在不同場合提及此事時都難掩尷尬。

彭博情報稱,除了大量囤積的英偉達高端芯片等半導體設備外,華為開發的最新半導體設備被認為可能優於英偉達的“中國特供”減配芯片,再輔以更高效的計算流程,“中國在2025年及以後的人工智能發展應該能確保繼續沿著正軌推進。”

高盛集團也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預測稱,盡管大部分產能擴張仍將集中於老一代半導體,但到2030年,中國的通用芯片自給率將提高到40%,幾乎是2025年的2倍。

美方自然不願承認在嚴厲打壓下,中國在半導體領域仍然取得了進步,不斷找補稱若沒有荷蘭艾司摩爾ASML公司的EUV光刻機,中國在芯片製造上難有作為,同時加強脅迫盟友遏華的力度。

注意到中方最新動態的彭博社則認為,中國在這一領域似乎也取得了顯著進展。文中提到,上個月中國工信部印發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其中包含了分辨率≤65nm的氟化氬光刻機,而此前中國最先進的國產設備隻能達到約90nm。

美國知名商業戰略顧問公司奧爾布萊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負責中國和技術政策的特裏奧羅(Paul Triolo)認為,美國的出口管製“極大地刺激”了中國企業之間的合作。他說,雖然華為目前的人工智能芯片還無法與英偉達和蘋果公司的相提並論,但“其性能已足以滿足許多應用領域的需求”。

特裏奧羅指出,中國在在製造工藝方麵取得了重大進展,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美國工具的使用,“這一過程將是緩慢且富有挑戰性的,特別是美國將繼續加大對工具製造商和前端製造設施控製力度的情況下。”

眼下,美國立法者正在推進更多措施以圍堵中國的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服務被美國劃進了“國家安全威脅”的範疇。彭博社直言,美國這一瘋狂行徑,正使其變成“全球的異類”。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相信,“美國遏製中國的努力在短期內會有一定效果,但從長遠來看,中國一定會找到新途徑繞過限製。”

查看評論(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