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朝鮮留學 我看見的神秘國度:商店不賣米和麵…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與朝鮮相鄰,但在多數中國人眼中,朝鮮是一個充滿神秘感的國家。

大眾隻能從新聞報道上碎片化地捕捉有關這個國度的信息:仿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舊街道,貧窮的民眾生活,瘋狂的領袖崇拜,極度封閉的信息接收狀態……

2019年,在某外國語院校修讀新聞和朝鮮語雙學位的20歲女孩安安,意外得到了一個去朝鮮做半年交換生的機會。

安安的大部分同學聽到去朝鮮公費留學,第一反應都是“誰會想去這個國家?”

報名的人寥寥無幾,但安安第一時間報了名,並成為那一年中國派到朝鮮的60名交換生中的一員。





● 關於朝鮮生活的紀錄片《太陽之下》

她從前就對朝鮮充滿好奇,不時觀看關於朝鮮的報道和視頻,試圖從各種媒介中窺探朝鮮的信息。表情誇張的兒童表演、無處不在的領袖崇拜……視頻裏呈現出的朝鮮生活時常讓她感到割裂,世界上真的存在這樣的地方嗎?

安安的腦海中閃過新聞課堂上老師講的“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她心想,“我一定要親眼去看看,這是一個怎樣的國度。”

以下內容根據她在朝鮮留學半年的真實經曆和感受整理。

01

朝鮮初印象:

“這麽窮的地方,能吃飽穿暖嗎?”

廣播宣布即將落地時,我透過機窗看雲層之下的朝鮮。

整片光禿禿的黃土,不見植被,不見房屋。未開墾的土地上,並無其它顏色點綴其間,像是幹涸的沙漠。

眼前之景比想象中更糟,我開始擔心:這麽窮的地方,能吃飽穿暖嗎?

抵達朝鮮的第一站是入境安檢。朝鮮的安檢格外嚴格,所有行李必須在過完安檢儀器後開箱檢查,手機、電腦、硬盤等電子設備需要先上交海關,嚴禁攜帶關於韓國、日本、英美等國相關的資料內容。

據留朝師兄師姐們的經驗,電腦可以設置文件隱藏,在硬盤裏放下載的各國影視劇和書。我成功利用“文件隱藏”保留下一些日韓劇、美劇和國產劇,在後來的日和夜裏重溫了《甄嬛傳》和《破產姐妹》。

有個朋友則比較倒黴,他存在電腦裏的課程作業被海關搜了出來。那是幾份PPT文件,有關韓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介紹。他因此被帶到“小黑屋”,遭受異常嚴肅的動機盤問,最後寫下保證書,承諾絕對不會傳播文件內容。




● 在接機大巴上拍的平壤機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安檢後,我們拉著行李箱走出機場,看到開至麵前的接機大巴,窗戶沒玻璃,一旁立著鐵質行李架,座位是皮質並排式樣。

從機場到平壤市區,田野和山村逐漸隱沒,街道變得寬闊而熙攘。

春天的平壤是一個繽紛的世界,到處都是五顏六色的房子,女士們穿著彩色緊身連衣裙或小西裝,男士們則穿著軍裝或正裝,胸前都佩戴著徽章。沿途碰見很多軍人列隊而行,他們戴著土黃色高簷軍帽,流蘇掛在肩膀上,褲腿筆直。

道路兩旁還有為孩子們設置的遊樂場,憨態可掬的卡通造型裝點牌匾。窗外的風徐徐吹進車廂,讓我的心情突然變得雀躍,如同飛出車窗的調皮氣球。




● 白天的金日成綜合廣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朝鮮的第一周,我與家人朋友處於失聯狀態。朝鮮人有自己的內網,而我們作為外國人,直到去中國使館才用上網絡。朝鮮同學帶我們去國際通信局開電話卡,一張200美金,隻能供外國人之間通話,打不進朝鮮人的電話。電話卡也提供開網服務,但流量按每M收費,實在太貴,公派留學生通常不舍得用。

在朝鮮,全民下載軟件都要到線下的“情報交流所”(根據朝鮮語 정보교류소的直接音譯,更像信息交流所),付費請這裏的老板幫忙把軟件下載到手機或電腦裏。剛去時,我們想下載朝鮮語字典,老板在我的電腦上捯飭半天,結果軟件和windows係統不兼容。

有趣的是,朝鮮當地人也會去情報交流所下載電視劇資源。那一年,情報交流所門口上貼著一張海報“今天更新《偽裝者》X集-X集”。




● 朝鮮電視上的《偽裝者》,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中國諜戰劇在朝鮮很受歡迎,《偽裝者》和《潛伏》的宣傳信息無處不在,是朝鮮街頭巷尾熱播的電視劇。

不僅是流行國內完結已久的電視劇,在朝鮮的半年,周遭的一切都仿若穿越回過去,我時常感到自己陷落進時間的縫隙,過去和現在彼此拉扯,唯獨看不清未來的生活。

02

留學生在朝鮮:

無處不在的集體生活和領袖崇拜

我所前往的金日成綜合大學是朝鮮的最高學府。這座學校雄偉壯觀,三層的電子圖書館、體育館、遊泳館、食堂、健身房等一應俱全。3號教學樓的一樓大廳掛著金正恩同誌的畫像,路過的朝鮮同學都會停下來鞠躬致意。

剛來的時候,我們這些留學生猶豫了很久,最後學著他們的樣子,拘謹地鞠完躬再上樓。後來我才知道,學校沒有規定學生們這樣做,是朝鮮學生們自發的舉動。

宿舍是二人間,獨立衛浴,房間裏掛著一台液晶電視。電視隻有4個台,會播放唱歌表演、電視劇、國內體育賽事、天氣預報等,從下午3點之後才有信號,每次都要把天線夾到窗簾上接收信號。




● 安安宿舍裏的電視,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們上課的時間是周一到周六,隻安排上午課程。我從宿舍走到教學樓需要20分鍾,教室裏經常停電,沒有空調和電扇。4月的教室透著陰冷。到了夏天,教室則像汗蒸房,我們隻能用書本扇風,卻依然全天冒著熱汗。

課程一般從早上8點上到11點,有時會延遲到下午1點,食堂的開飯時間跟著課程表走。每到中午12點,我餓得魂都沒了。朝鮮食物也是以炒菜為主,食堂日常供應米飯和小炒菜。

可能是食材處理得不太幹淨,油水又大,前幾個月我每周腹瀉,帶的三盒蒙脫石散8月份全吃完了。腹瀉最嚴重的一次,我甚至在宿舍暈倒,被送到朝鮮的親善醫院治療。




● 平壤親善醫院的正門,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朝鮮上學期間,留學生的課程包括講讀、會話、寫作和地理。在課本上,我總能讀到一些令人大跌眼鏡的文字材料,比如領袖誕生的神話故事,以及批判“美帝國學生”抽煙喝酒、酒精中毒等不良行為。

我們還會被安排鑒賞朝鮮電影,其中有一部叫《少女媽媽》,講述一位16歲的女孩在孤兒院收養了幾個孩子,每天任勞任怨為他們洗衣服做飯,放棄來之不易的升學機會。還有一部講述鄉村建設的電影,主角是一個生產隊的姑娘,她為了在暴雨中救下一隻隊裏的羊,最終犧牲了。

我被這種朝鮮特色電影大大震撼。這些電影裏,女主人公為了集體或他人,都犧牲掉了個人欲望甚至生命。盡管是電影,我還是很難過,“個人的欲望”是否必須是“集體”的對立麵?故事的結尾,生產隊為姑娘舉行了葬禮,這樣的結局是一種必須嗎?

學校舉辦過歌唱大會,我們這些留學生被要求站在大禮堂的舞台上向台下4000名朝鮮同學表演節目,有齊唱、獨唱、雙人唱。從排練到登台,整個過程對我來說像是一場“崇拜價值”的脫敏。




● 紀錄片《太陽之下》

老師會在課堂上選拔並分配內容,歌詞都圍繞著歌頌領袖或大好河山,比如“我們稱他為爸爸,我們的領袖”或者“遠山的盡頭,回蕩著山響”。

在朝鮮的大學校園,我還觀察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全民集體勞動。

朝鮮並沒有“環衛工人”這一職業,每天早上很多平壤市民自發蹲在小區的綠化帶旁拔草。周六上午,金日成綜合大學的學生們會來一場校園大掃除,掃地、拖地、除草,麵麵俱到。




● 放學路上看到單位在組織拔河比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我去留學期間,恰逢中朝建交70周年,那一天萬人空巷,我從未在街上見過那麽多平壤市民。街頭懸掛著“中朝友誼萬古長青”的條幅,人人都手拿中朝兩國的國旗湧向街頭,五顏六色的朝鮮傳統服飾看得我眼花繚亂。




● 阿姨們穿著朝服去獻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朝鮮人對中國的態度普遍比較友好。而朝鮮人對韓國的態度,卻存在鮮明差異。

很多老一代朝鮮人的心裏,都渴望著朝韓統一。在一門課上,一位老師懇切地對我們說:“諸位日後如果從事外交工作,請為我們半島的統一多做貢獻”。

朝鮮年輕人對韓國的態度截然不同,身邊的朝鮮同宿生一提到韓國就搖頭,從不主動問,也拒絕了解韓國的一切信息。

曾經有個妹妹來我們宿舍愉快地聊完天,我為了表達友好,隨機從架子上拿了幾張麵膜送給她。隻見她不動聲色地把韓國麵膜抽出來還給我,簡短地說了一句“我不用”,然後把其它的帶回去了。

03

朝鮮社會觀察:交通、物價和景點

周日沒課的時候,我會跟朋友坐上出租車逛一逛平壤。有時我們也會被司機拒載,司機搭載外國人,需要提前打電話跟總管站點報告。

如果跟朝鮮同學一起,我們會選擇坐地鐵。平壤地鐵的凱旋門站是一個專門展覽給外國人的景點,頂上懸掛著很多水晶吊燈,修建得格外富麗堂皇。




● 幹淨整潔的朝鮮街道,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平壤街頭的整體消費並不高,通用的貨幣有朝幣、美元、歐元和人民幣。街頭隨處可見賣飲料和吃食的清涼亭,2、3塊人民幣就可以買一個飯團或者一大袋烤栗子。朝鮮人常去的平價食堂門庭若市,1到5元可以搞定一頓飯。超市裏,50元可以買到一件衣服。

不過,即使在朝鮮,家境優渥的人群開銷也可以很大,我們去定製合唱穿的朝服時,老板說我們的音樂老師每月會在店裏訂購多套服裝,每件衣服都要600元上下。




● 平壤的柳京商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朝鮮的熱門飯店,同樣喜歡國內“饑餓營銷”那一套。當地有一家蒼光院炸雞腿特別出名,中午11點開始營業,雞腿12點前就賣完了。我們去了三四次都空手而歸,後來在營業前就蹲守排隊,才終於吃上了網紅雞腿。

我還喜歡去“日出食堂”,二樓的裝修特別文藝範,有華麗的鋼琴、柔軟的沙發和精致的浮雕,供應甜蜜的巧克力蛋糕和椰子牛奶。有一家叫“玉流館”的冷麵店有“天下一絕”的名號,門口排隊的人特別多,但外國人去會被直接帶到另一個包間,花費跟本地人不同。




● 植物園門口的門票價格表,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物價上的區別對待,在朝鮮很多的景點和飯店都普遍存在。我們去大同江上劃船時,就曾發現當地人隻需支付5000朝幣,外國人的花費卻是6歐元,兩者相差12倍。

我們還去逛過朝鮮第一百貨商場,商場有三層,涵蓋食品、日用品、衣服、樂器等各種商品,商場轉角處還會賣那種轉盤撥號的老式電話機。商場三樓有一位擺攤大哥,在賣一種叫做“聰明水”的藥。大哥看我是外國留學生,趕緊湊過來推銷:“喝了這個水,會變得特別聰明,考試成績能有大幅度提升”。

朝鮮的商店和市場,是買不到米麵的,因為糧食按照人頭直接分配下去。留學生的米麵會直接統一發放給食堂。有的朝鮮同學會要求留學生幫他們在國內的購物網站買東西。

有一次,朝鮮老師向我展示我生病期間的缺勤記錄,轉而又說自己最近皮膚不好,暗示我給她送化妝品。自費生朋友對我說,可以對當地人態度強硬一點,因為他們“欺軟怕硬”。




● 圖片中間是朝鮮第一百貨商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朝半年,我很喜歡出門遛彎,漸漸熟悉了出門沒有地圖導航,全靠經驗和問路的“探險”,因為手機上網不方便,也逐漸變成了隻能拍照的“廢鐵”。

但在朝鮮出遊期間,我時常有種“貨不對板”的落差感。我們參觀過當地幾座名山和瀑布,老師在臨行前把它們描述得巍峨壯麗,去之後發現挺荒蕪的,有點像小山溝和小水溝。

學校組織過我們去南浦的海邊玩,大巴車以每小時40公裏的速度晃晃蕩蕩地開上高速,路修得很不平整,起起伏伏地像在坐過山車。大巴中途拋錨了兩次,後視鏡都被顛掉了。

不過我很喜歡學校組織我們去各個地方參觀,看萬景台故居、爬妙香山、在海邊烤肉,站在板門店的閣樓眺望,甚至能看到對麵的韓國國旗。我想到關於朝鮮的那些影視劇《愛的迫降》《隱秘而偉大》……曾經隻出現在影視、書本上的內容,在眼前突然變得生動起來。

04

離開朝鮮4年,不願簡單評價好與壞

這些年,我偶爾會想起剛去朝鮮的第一天,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師帶著我們做“破冰活動”,他問眼前的留學生們:

“你們眼中的朝鮮是怎樣的?”

我們客氣地給出了很多正麵的形容詞,“開心”、“幸福”、“有趣”......最後這位老師說道:“朝鮮是個什麽樣的國家,大家可以在未來好好感受。到底是不是很幸福,你們也可以自己來體會。”




● 紀錄片《太陽之下》

去朝鮮前,我曾對朝鮮人的生活和觀念感到不解,在國內的社交媒體上,經常會刷到畫著濃妝的朝鮮少女,神情誇張、動作豐富地朗誦或歌唱表達對這個國家的情感。我覺得她們的表演過於怪異。但直到走入朝鮮的課堂,我發現老師們就是這麽教的,這也隻是朝鮮人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無關對錯。

每逢領導人祭日,我還會在路上看到民眾自發地拿著花束,到附近的領袖銅像下獻花。很多人邊走邊哭,哭得特別傷心。我往往震驚又害怕,但在這樣的真切悲慟麵前,他們跨越了媒體對朝鮮人的刻板印象,變得立體起來,而我也從中窺見了朝鮮人的真實情感。

有時我覺得朝鮮人的生活沒什麽不好。大家一起上學,一起畢業,一起走上工作崗位,接收內網統一發布的信息,不會因為信息過載而焦慮。

在和朝鮮同學聊天時,我發現他們大多對就業有著清晰穩定的規劃。一個女孩說她想當老師,所以現在就要好好讀書,拿到好成績,未來被分配到教師崗位上才能勝任工作。還有一個男生說他想當軍人,正在努力朝著目標邁進。




● 大同江風光,坐在江邊的朝鮮青年

但在朝鮮生活的後期,集體生活過度地擠占地了個人生活,又讓我感到茫然和迷失。人們的生活像夾心餅幹那樣,被緊密地壓實在一起。

我的身體出現了生理性壓抑。我總是感到頭暈,躺在床板上,感覺頭頂的天花板在不停轉動。走在平壤的街道,我好像置身其中,又覺得自己孤身一人。學校托升起我的社交圈與生活圈,我聽著耳機裏的流行音樂,常常覺得整個世界隻剩下自己。

另一方麵,人與人之間的聯係脆弱易散,尤其是留學生和本地學生間。我的一個朋友和朝鮮同宿生關係很好,她們經常一起寫作業、互相改作文。

有一天,這個同宿生專程找到我朋友,跟她說了一句“很高興認識你”,之後就突然消失了。朋友很傷心,問遍朝鮮的老師和同學,得到的統一回複都是對方生病了。她們沒有聯係方式,甚至來不及告別。

2019年10月,我們這批交換生離開了朝鮮,我回到原本的學校上學。生活重新上了“發條”,上課、寫作業、找實習,穿梭在都市的人海與車河裏。我有時感到恍惚,國內的大城市怎麽會有這麽多人?過去半年在平壤街頭,一到晚上八點鍾,幾乎看不見燈火。




● 安安在宿舍天台看到的風光

回國後,在朝鮮的日子就像做了一場夢,有種不真實感。我偶爾會想起那些在朝鮮認識的老師和同學,有位教講讀的老師長得特別帥氣,知道中國的“李陽英語”,會在我們的催促下分享自己的戀愛故事。

班級組織海邊出遊時,朝鮮同學也會給我拍照,記錄下那個非常美好的時刻。




● 離開朝鮮前,我和另一位同學給老師送的扇子

但直到現在,如果有人問我:“你覺得朝鮮是個怎樣的國家?”

我依然無法給出答案。

我的腦袋中會浮現一個畫麵,在朝鮮期間,同學們集體去南浦海邊。那是我見過最簡陋的景點,整片海灘沒有任何被開發的痕跡,甚至顯得有些髒亂。

湛藍的海水鋪展在眼前,海風掀起白色的浪花。抬眼望去,海天相接,風從遠處吹來,輕拍在臉頰上。我仿佛進入了一個無邊無際的宇宙,而我正站立著的那片海灘,像是地球上一個被人類遺忘的島嶼。
 
super-talent 發表評論於
當年毛澤東四人幫肆虐的中共國比這有過之而無不及。天天大肆宣揚文革的中共國五毛們應該回到朝鮮般的生活狀態。此人能留學朝鮮將來必成大器,看看張高麗、張德江就是活例子。
01-may_梅韻 發表評論於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特別是“文革”的十年中,比現在的朝鮮還要“一窮二白”,個人崇拜方麵更傻,這都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和集權統治的惡果。
電腦低手 發表評論於
讓她以普通朝鮮老百姓的身份,花兩周時間,必須自己賺到這兩周的各種生活費用,她就成明白人了。
拾麥客 發表評論於
去朝鮮留學都是為了進入未來的高官階層。通常會被分配在重要機關中做政工職務
notatwork 發表評論於
去朝鮮能學啥?搞個能挨餓的碩士學位?再雙修見著習包子就哭的本領。以後學成歸國,這倆技能都大有用途!
___1984___ 發表評論於
感覺作者不置可否的評價是知道中國很快成為朝鮮第二,比較好不作評論
___1984___ 發表評論於
朝鮮人哭領袖表達了他們的真實情感?
作者的經曆讓我恍惚記得中國人哭毛澤東。
回想起來那場麵極具戲劇性。
Zhisou 發表評論於

需要每天敬祝金主席萬壽無疆嗎?

河西海龜 發表評論於
朝鮮就是一個非常壓抑的封建社會。
nnndayd 發表評論於
可以中那個國家生活半年,不錯的機會。至少不會那麽容易被忽悠了。
oneflyingbird 發表評論於
你們以為中國比朝鮮好?
土撥鼠撥土 發表評論於
還有去朝鮮留學的,學什麽?
luren_1970 發表評論於
朝鮮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加油!
ajaja 發表評論於
如果不是臘肉兒子死在朝鮮,中國肯定就是第二個朝鮮。兒子死了以後臘肉拚命想扶持他老婆和他侄子,幸好沒成功,謝天謝地。
groogle 發表評論於
朝鮮果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最好能給外國留學生配幾個異性學伴 那就趕上中國了
ajaja 發表評論於
這是平壤,遠遠不能代表整個朝鮮。寫這種文章的人總是刻意忽視這個前提。
ca_lowhand 發表評論於
這就是中國的未來啊
南海歸墟 發表評論於
大外宣輔助文 哈哈哈
sandanke 發表評論於
子曰危邦不入。去那“留學”, 腦袋讓驢踢了
洋知青 發表評論於
魔都斬妖 發表評論於 2024-06-24 13:49:11
這個國家對於天朝的最大貢獻就是讓毛二世命喪黃泉
=================
可惜隻幸運了四十年,又有了習二世!
魔都斬妖 發表評論於
這個國家對於天朝的最大貢獻就是讓毛二世命喪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