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幾萬,才敢在發工資時點一杯茉酸奶?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從名不見經傳到人盡皆知,現製酸奶品牌茉酸奶隻用了一周時間。

在最近的一周內,茉酸奶共上了 30 多次熱搜榜單。這一切都始於茉酸奶敢於在價格 " 危險的邊緣 " 試探。

茉酸奶近日發布了一個問卷,針對新品貓山王榴蓮酸奶奶昔征求價格,起步價是 68 元,緊接著還有 88 元和 108 元的選項。

茉酸奶微信公眾號截圖

現製酸奶界的老大哥 Blueglass 酸奶,在線上小程序中最貴的一杯 ( 不加料 ) 售價才到 45 元。

消費者們不禁戲謔,在每個月發工資那天,敢不敢大膽點一杯茉酸奶 ?

01

現製酸奶,人均貴價

中國人記憶中的瓷瓶酸奶已經問世近 50 年的時間,酸奶進入現代化生產、年產量破萬噸也已經有超過 30 年的曆史。一杯人們已經足夠習以為常的飲品,怎麽突然有了如此高的身價 ?

雖然茉酸奶在發出 68 元至 108 元的問卷之後做了澄清,問卷價格不等於實際售價,茉酸奶走的也不是高價策略,但即便如此茉酸奶的實際售價,也早已觸及到了不少消費者心中的價格防線。

一杯在售的茉酸奶價格在 20 至 40 元,其招牌牛油果係列的價格在 29 元至 34 元,如果再添加一些額外的小料,如堅果碎、芝士粒等等,價格直接衝向 40 元 +。

當然,這還不是現製酸奶中最貴氣的品牌,比茉酸奶再早一點麵世的 Blueglass 價格更是突破大眾認知:最便宜的 210g 重的隨身杯酸奶售價 29.9 元,更主流的 650ml 裝的酸奶售價 45 元,它可額外選的配料價格也更高,比如添加燕之屋膠原蛋白肽索鮮燕窩需加 86 元,添加膠原蛋白肽針葉櫻桃 VC 液態飲需加 9.9 元,總價或超百元一杯。

Blueglass 小程序截圖

比茉酸奶和 Blueglass 更接地氣、主要在下沉市場開店的品牌 " 一隻酸奶牛 ",也借著這波現製酸奶的熱潮,推出了售價 23 元的牛油果酸奶新品,而在此之前它的產品價格帶主要在 20 元以下。

這股現製酸奶風也刮到了現製茶飲品牌之中,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也都推出了酸奶產品,定價也略高於日常產品,在 20 元至 25 元之間。

現製酸奶,人均貴價,似乎已經成了氣候,那麽這股風潮究竟是誰助長起來的 ?

02

資本的酸奶,消費者的代餐

答案在於賣和買的兩端。

在賣端,早在茉酸奶有大動靜之前,Blueglass 就從 2020 年起較高頻率開店,尤其是從 2020 年 5 月起,幾乎每月都新增門店,而且它 96% 以上的門店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一線城市。

因此,在近幾年的時間裏,Blueglass 已經悄無聲息地在都市白領中耕耘,在高淨值人群中種下了 " 高端酸奶 " 的種子,等待開花結果。後麵一眾貴價酸奶們前方就有了領路人。

當然,除了頭部品牌夯實基礎之外,更重要的是資本的參與。Blueglass 在 2021 年曾拿到了 2 億元的 B 輪融資,一隻酸奶牛也曾被新希望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斥資 2.3 億元收購了 60% 的股份,蘭熊鮮奶也拿到了 IDG 的投資,最近麗茉酸奶也獲得了 5000 萬元的 A 輪融資。

在推波助瀾上,資本是現在快消及餐飲行業最有力的因素。在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現在有大量資本需要找到出路,那麽在消費尚未完全複蘇,而且茶飲行業內卷嚴重的情況下,高端市場成了人們爭相爭奪的對象。現製酸奶,恰恰滿足了在現製茶飲的基礎上,資本對高端市場的想象。

在買端,消費者也在現製酸奶上得到了 " 自洽 ":貴歸貴,但如果視為一頓飯,價格合理。

有不少消費者告訴有意思報告,Blueglass 等動輒三五十的酸奶,與奶茶的消費場景相當不同。酸奶的角色並不是飯前或飯後喝,而是 " 代餐 "。

來不及吃飯卻又想獲得營養和能量的中午,一杯厚實的現製酸奶最合適不過 ; 懶得大開大合吃頓飯或胃口寡淡的晚上,一杯簡單的現製酸奶恰恰好。

茉酸奶大眾點評截圖

" 酸奶在我們眼裏不是一杯飲料,而是類似於一盒輕食沙拉,所以反而比奶茶更容易接入日常生活,成為一日三餐中的某一頓 ",消費者娟子表示。

資本的蜂擁而入,以及消費者 " 當飯吃 " 的新消費場景,貴價酸奶開始遍地開花。

03

誰給茉酸奶的勇氣?

消費者更關心的是,酸奶 " 變貴 " 這件事,究竟是怎麽堂而皇之發生的 ?

現製酸奶的貴,當然有其成本相對較高的緣由。淩雁管理谘詢首席谘詢師林嶽告訴有意思報告,現製酸奶的綜合成本比起奶茶相對較高,一方麵由於其酸奶、堅果等原料本身價格偏高導致,另一方麵,其高成本最重要的來源是門店租金及運營費用。

根據窄門餐眼的數據,Blueglass 以及茉酸奶等頭部品牌,門店類型占比最高的皆為商場店,其中 Blueglass 有近六成的門店都是商場店。寸土寸金的商場商圈,自然成本高昂。

不過這些或許都不是最直接的原因,市場中生牛乳的價格從 2021 年達到高點之後便呈現出波動且下降的趨勢,從今年 6 月的一組數據看,內蒙古、河北等 10 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同比下跌 7.2%,收購價格與年初相比降低了 27.2%。

在宋亮看來,稀奶油降價、白糖降價,甚至連茉酸奶使用的網紅元素榴蓮都在降價,因此,茉酸奶等品牌的定價采用的不是成本定價法,而是品牌定位定價法。

" 現製酸奶的定位不是大眾消費品,而是時尚休閑快銷品,它的定位本身就很高 ",宋亮說。

的確,現製酸奶本身也沒想做薄利多銷的大眾生意,把品類調性打上去,賺的自然是溢價所帶來的高利潤。在媒體公開報道中,有茉酸奶的加盟商表示,茉酸奶的利潤率在 50%-55%。這其實與商超中零售的酸奶一脈相承,高端包裝酸奶的利潤率也在 60% 左右。

其實這高品類調性的背後,不得不提兩位老大哥領過的路。

一位便是商超零售的酸奶。酸奶一直在變貴,有據可依。一方麵是酸奶銷售量增長和銷售額增長之間的差異,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數據, 中國酸奶產品銷售量從 2020 年的 960 萬噸增長至 2022 年的 1360 萬噸,年均複合增長率達 9%,同時酸奶產品銷售額從 2020 年的 1400 億元增長至 2022 年的 2205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 11.67%。這意味著酸奶正在漲價。

酸奶向高端化發展是已經發生的大趨勢,不僅傳統乳企們紛紛推出高端產品,有一批新銳品牌也在占領高端酸奶的高地,比如簡愛、吾島、樂純等品牌,售價早就脫離了人們對 "5 元酸奶 " 的傳統認知,進入 10 元 + 以上的地帶,其中樂純的酸奶,135g 一杯的價格已經逼近 20 元。

另一位便是現製茶飲。2012 年誕生的 Blueglass 以及 2014 年誕生的茉酸奶,與喜茶和奈雪的茶屬於同時代人物。雖然現製酸奶在早期並未獲得現製茶飲的勢頭,但喜茶們走過的路他們都看在眼裏。

先通過造概念、造社交貨幣,從而實現高品質、高價格的品類印象,而後再經受市場供需關係的調節,最終穩定價格。而且,對年輕人下手,也是二者相同的策略。

有先入為主的定價策略,還有老大哥們引路,當然,現製酸奶還有拿下消費者的殺手鐧:健康。

即便不提酸奶是所謂保加利亞人 " 長壽的秘訣 " 這一坊間淵源,前有 " 一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 " 深入人心的 slogan,後有各種圍繞酸奶的花式減脂餐、代餐菜譜,酸奶也自然而然憑借著高蛋白、活菌潤腸通便、質地口感美味的特性,一下子就與健康捆綁在一起。

人們願意為健康的東西買單,哪怕充滿了溢價。

不過," 健康 " 也是風口浪尖上的茉酸奶淪陷的重災區。有消費者發現,茉酸奶使用的原料或許不是純酸奶,而是冰淇淋奶漿,以及葡萄糖漿、精煉食物油、乳化劑等 " 科技與狠活兒 "。有消費者質疑其中的成分或許就是臭名昭著的 " 植脂末 "。

而茉酸奶的回應也很有趣,它對酸奶的貨源、冰淇淋原奶的貨源乃至牛油果都做出了回應,唯獨不提植脂末的事。

其實植脂末令消費者聞風色變是因為,某些種類的植脂末含有反式脂肪酸,對健康會產生負麵影響。

雖然並非所有植脂末都含有反式脂肪酸,但此一事件令消費者們警醒:曾經酸奶被認為健康,是因為商超中的酸奶把一切都明明白白寫在配料表中,而現製酸奶卻一切近乎於不透明。

林嶽認為,判斷酸奶的品質,一般而言從乳含量、蛋白質含量、是否添加增稠劑 / 乳化劑 / 甜味劑 / 香精色素 / 防腐劑等來判斷,而消費者恰恰對此全然不知。

注冊營養師顧中一提醒,常見的酸奶往往都添加了糖,這對於酸奶的營養會打折扣。而且,高端酸奶會傾向於追求口感,但口感和營養價值很多時候是相悖的。

一杯現製酸奶,究竟是白領們的減脂營養代餐,還是快樂肥宅甜奶,這個黑匣子至今沒有公開。

那麽 " 翻了車 " 的現製酸奶,未來還會是一片坦途嗎 ?

品牌們一窩蜂出現,再一窩蜂消失,這在消費領域比比皆是。消費的考驗,對現製酸奶們而言,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