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流行“結婚登報”,咋回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今年結婚流行什麽?可能你根本想不到,就是登報“官宣”。

最近,在95後、00後青年中悄然掀起了一陣“結婚登報”的熱潮,“原來結婚也可以登報”之類的話題也登上了社交平台熱搜。

在網上搜索,可以發現不少年輕人在網上曬出了自己在報紙上刊登的結婚啟事,贏得了不少網友的點讚和祝福。



不少人曬出結婚登報啟事。圖源:小紅書

據國內多家媒體報道,目前國內多家官方紙質媒體都可以提供該服務,根據字數多少、版麵大小,刊登費用在百多元到上萬元不等,經審核完成即可登報。

據報道,來自河北省的一對新人在《中華工商時報》登報,隻花了180元。《深圳晚報》7月推出的相關服務顯示,“結婚啟事”價格從199元到整版封麵199999元不等。該服務一推出,當天就接到了800多人次的谘詢,不到3天時間,已經有30多位年輕人下單,還有人提前預約了明年的報紙版麵。

上海的章女士也曬出與丈夫王先生花了265元刊登在報紙上的結婚啟事:“特此登報!敬告親友,亦作留念。”白底紅字,非常醒目。她表示,自己和丈夫也是在網上看到這一形式,覺得很新穎很有意思,而且可以保存起來,留作紀念。

結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新人們都希望人人皆知,天下同喜。報紙上的“結婚啟事”,不僅是最具權威的“官宣”,也是向城市和社會所有人發出去的一份喜柬。預算小的,可以用短短幾行字告訴大家,有經濟實力的伉儷也可以不惜重金刊登整版結婚誌慶廣告。

雖然在報上刊登“結婚啟事”並不能代替向親友發送婚慶請柬,但是對新人們來說,具有刻骨銘心的紀念意義,擁有珍貴的收藏價值。一片可能隻有火柴盒大小的廣告,就像一個“鑒證”和“公證”,記載了兩個人的牽手,蘊含著兩個人必須相互忠誠、生死相依、不離不棄的承諾。國家正規出版的新聞報紙的官方性和權威性,也將這件人生喜事的儀式感拉滿。



小小結婚啟事對新人們具有紀念意義和收藏價值。圖源:看看新聞

相比傳統的張燈結彩、鞭炮齊鳴、親朋好友集聚一堂,一醉方休的結婚儀式,當下的這股“結婚登報潮”的流行,無疑讓新人們的結婚更“花式”,更浪漫與時髦。

人們常說,時尚是一種輪回,結婚登報也正是這樣的一種“複古”的浪漫。說起來,結婚登報不是95後、00後的專利,這形式很有年代感,能追溯到一百年前,那時候的人結婚喜歡登報,交友也要登報,就連離婚也會登報。

大約一百年前,結婚登報曾風行一時。當時,國內婚姻法和婚姻登記製度並不完善。於是,結婚時在報紙上公示,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一來知會了遠近親友;二來擁有一定法律效力,日後可以作為憑證;三來報紙便於長久保存,更具紀念意義。

當時,接受過西式教育思想開明、家境富裕、人脈廣的人家一般會選擇這種方式,名人的分分合合都在那一則啟事中。一百年前的報紙幾乎每天都有一到兩條這類啟事,成為報紙的一個利潤來源。

有意思的是,在報上的訂婚啟事比結婚啟事還要多。今天訂婚早已不是結婚前的必經程序,也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在大約一百年前的人的生活中,訂婚非常受重視,是男女婚娶的一個“硬性流程”。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一百年前盛行同居和結束同居廣告,其開放程度讓現代人也隻能仰望。當時有不少青年,厭煩婚姻的繁文縟節,隻在報紙上刊登一個“同居”啟事,便算結婚了。過幾年,雙方產生嫌隙,又登報“結束同居”。同居、結束同居廣告與結婚廣告,雜然並陳,蔚為大觀。



大約一百年前報紙上的訂婚結婚啟事。圖源:網絡

2013年,上海圖書館曾利用館藏資源為網友的外公外婆找到了1946年11月刊登在《和平日報》上海版上的結婚啟事,重拾了兩位老人和家人多年的回憶,一度傳為佳話,受到廣大網友粉絲的讚譽。



上海圖書館為網友的外公外婆找到的《和平日報》上海版上的結婚啟事。圖源:上海圖書館信使

所以說,今天結婚登報在年輕人群體重新風靡,它更像是紙質版的官宣朋友圈,遠比電子版的TXT、JPG更為厚重。試想一下,幾十年後,當兩位老人再拿起那張泛黃的結婚報紙,當年的那些心悸、甜蜜、浪漫、驕傲……就像鑽石一樣,在記憶裏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