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強勢辟謠:再多人說是老鼠,那也是鴨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大家好,我是一直在努力的貓二俠!

這兩天最熱的話題是“指鼠為鴨”的“老鼠頭事件”。

故事梗概複述一下:

6月1日這天,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個學生在學校餐廳吃飯的時候,一不小心吃出了一個像老鼠頭的“異物”。

然後發了個視頻到網上,結果就引發了輿論關注。

“江西一高校飯菜中疑吃出老鼠頭”也成了熱搜。

事情在網上形成輿論關注之後,該校在6月3日晚上發布了“情況通報”:

那不是什麽老鼠頭,而是鴨脖。

在這個學校官方發的“情況通報”中有兩個很重要的證據:

當事學生本人確認,是自己看錯了,“異物”不是“老鼠頭”,而是“鴨脖”。

而且,該學生在現場還出具了書麵說明對視頻內容進行了澄清。

更重要的是,事發之後,南昌市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也“第一時間”派人到現場進行調查。

這些官方的工作人員經過詢問相關人員,“反複對比”確認之後宣布:

確實不是“老鼠頭”,而是“鴨脖”。

這是一份理論上無可挑剔的“辟謠”。

當事人“承認”是自己看錯了,不是老鼠頭,是“鴨脖”。

並且還為自己的魯莽道歉了。

權威機關也是“第一時間”到學校進行了走訪調查,還不厭其煩對學校包括廚師、後廚等一線的工作人員進行詢問。

最後,局長也站出來言之鑿鑿地說:

確實不是老鼠頭,而是鴨脖。

怎麽說呢?

官方已經辟謠了,通告也發了,就連當事人都“認錯”了,可謂竭盡全力了,事情也應該結束了。

但實際情況卻是:

網友根本就不買賬!

留言處都是“閑言碎語”:

全網不會就我眼瞎吧,這TM是鴨脖?

指鹿為馬,李代桃僵!

鴨脖上長幾根胡須不是很正常?

鴨脖上怎麽會有牙齒?睜著眼說瞎話!

古有“指鹿為馬”,今有“指鼠為鴨”。

……

也不能怪網友鋪天蓋地的質疑和諷刺。

大家可以自己再看一看視頻畫麵。

看究竟是“鼠”是“鴨”。

隨著事情的發酵,網上又爆出不少相關的資料。

涉事的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已經不是一次因為“老鼠”出問題了。

早在2021年,南昌市場監督管理局就曝光過一次此類事件。

在相關部門的檢查中,發現該校衛生很成問題。

學校食堂裏麵居然有老鼠橫行。

被點名批評之後,學校還專門發了一個文件,承認了有老鼠橫行的事實,也作出了要進一步改正的承諾。

最後,還表示要“舉一反三,定期研判,開展全校環境衛生大檢查,杜絕再有相關事件發生”。

但這種事兒怎麽“舉一反三”?

是不是能徹底消滅橫行的老鼠?

這個問題,無論在哪兒,都很難確保監督到位了。

總不至於學校說老鼠沒了,誰還能蹲在那兒捉一隻證明?

反正,老鼠蟑螂這些東西確實非常難以除盡。

曾經有人為了消滅家裏的老鼠,房子都拆了一遍兒,效果也不盡如意。

不過,學校也可能是因為有過老鼠事件的“前科”,積累了一些應對這樣問題的經驗。

在處理這次“老鼠頭事件”引發的輿論時候,表現的很有章法。

網上有疑似該校學生上傳的截圖。

該校在“老鼠頭事件”爆發之後,開始給全校師生派發任務。

在一個群名為“2022級新媒體中心……”的微信群中,不但手把手教給學生了指定的“回應文案”,還細心地提示:

大家評論的時候,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包,更加真實。

看看這些擬定好的回應內容,忍不住感慨:

果然,專業的人就是不一樣。

不知道是不是一種巧合。

這些“擬定好”的文案,還真是在評論區看到了一大片。

你看這些內容,整齊劃一。

你看這些評論的時間,如此密集。

哦,還有那些地址,還真的都是江西……

這樣的巧合,讓人想到了一個成語:

欲蓋彌彰!

事已至此,看著評論區有點變味兒的評論,真得陷入了沉思。

那個異物,究竟是“老鼠頭”還是“鴨脖”,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真的有那麽難辨認嗎?

是不是有些人非要賭一把,看千萬網友的眼睛是不是都是瞎的?

發現“鴨脖”的大學生,應該不是沒有基本辨別力的孩子了吧。

是“老鼠頭”還是“鴨脖”,應該能清楚辨別吧。

但為什麽他要公開道歉呢?

其實,可以理解。

對於一個還未畢業的學生來說,那東西是不是“老鼠頭”,跟畢業證相比:

還有那麽重要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