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譚維維新歌震動中國社會:夜鶯變啞巴 誰敢不聽話?

譚維維新歌震動中國社會:夜鶯變啞巴 誰敢不聽話?

文章來源: 自由亞洲 於 2020-12-15 07:26:0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日正式上線的中國女歌手譚維維最新專輯《3811》,大膽為飽受身體和精神暴力的女性發聲。名為《小娟(化名)》的主打歌歌詞更是直白地列舉了近些年出現在暴力事件中的女性受害者,再次將悲劇呈現在公眾麵前,喚起社會的集體記憶。有專家認為,中國民間覺醒的女權思想長期受到官方打壓,女權人士通過民間運動來爭取權利推動變革仍困難重重。

“我們的名字不叫小娟,化名是我們最後防線。社會新聞,聳動版麵,雙眼打碼照片。”女歌手譚維維12月11日發布的最新專輯

《3811》,收錄了11首歌曲,分別以11個姓名為單曲名稱,講述了11個女人的人生。其中主打歌《小娟(化名)》隱喻中國新聞媒體在報道相關暴力事件時為女性受害者選取的通用化名。這首歌的歌詞由著名作詞人尹約執筆,直白大膽地羅列了近些年出現在社會新聞版麵的女性暴力慘案。網友對譚維維的勇敢表達歎為觀止,同時對譚維維挑戰社會敏感話題的行為表示擔憂。譚維維隨後發布微博回應說:“不是勇敢,隻是一份責任。”

旅居美國的中國民聯副主席呂京花女士在接受本台采訪時表示,公眾對譚維維的擔憂不無道理。像譚維維這樣有前衛意識的女權主義者展現了對社會的擔當,更易受到男性為主的中共當局的壓製。

“女性對社會的敏感度不亞於男性,有些西方文明思維的女性,她們關注社會敏感話題,寫的文章和其他創作引起社會關注相對比較多。女性在所有類似事件當中一旦覺醒,社會一定是壓製的,中國還是一個男權主義社會。”

呂京花認為,中國從權力結構到輿論環境,自上而下對女性的包容和認可度極低。除了官方打壓具有前衛思想的女權主義者,中國媒體在報道女性權利受侵害的社會事件時,常常為男性嫌疑人開脫,引導公眾對女性受害者的外貌、人格和社會關係進行羞辱和譴責。

“女性一旦寫出揭露社會黑暗麵的作品,而這麽慘烈的案件得不到社會廣泛的關注,還變相用語言對女性加害,這就是社會的環境。官方率先開始打壓,然後社會上也沒有同情。”

“用拳頭用汽油用硫酸;衝進下水道,從婚房沉入河床;塞滿行李箱,陽台上冰箱冷藏;無聲用眼淚擦拭墓碑石頭。”這些歌詞全部來源於真實發生過的社會新聞。今年5月,合肥一男子捅刺女友20多刀,並藏屍冰櫃;6月,廣東一女子被求愛不得的前男友潑硫酸,導致全身大麵積燒傷;7月,溫州女企業家被同居男友拳擊頭部死亡;同月,杭州失蹤女子來惠利被丈夫殺害分屍棄入化糞池;9月,四川彝族網紅主播拉姆遭前夫潑灑汽油並縱火去世等等。這些侵害女性權益的社會新聞屢見不鮮,更有甚者,當新聞暴露在公眾視野中時,往往伴隨著讀者對女性受害者的性別羞辱。

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告訴本台,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在於中國男性主義為上的官方意誌通過統治輿論環境壓縮女權思想的發展空間。

“這種的輿論環境是非常惡劣的,因為在任何一種暴力事件裏,我們首先要保護的是受害人,但是往往媒體為了嘩眾取寵,尤其是受害者是女性的話,可以把這些事情渲染變成這種新聞,大家都會去看,覺得很有趣,他們就不會把女性作為受害者去理解她的痛苦。”

她說,正是因為中國女性社會地位低下,打壓女性後所負的責任較小,媒體才敢通過聳人聽聞的方式報道此類暴力事件,踐踏弱勢群體。

“這個背後又是隱藏著權力的問題。女性是弱者,特別是沒有什麽社會背景,隻是一個普通女性的話,那麽(社會輿論)踐踏這樣一個弱小角色的人,所受到的壓力就少,要負擔的責任就小,這種做法是非常惡劣的。”

廖天琪認為,隻有女性在權力階層中的占比大幅度提高,才能真正保護女權的生存空間,並推動政治和法律向保護女性權益的方向變革。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35歲失去高薪,我在14個月後重啟生活
直擊廣州車展:被拋棄的油車重回C位,靠的是什麽
9.9元“偷甘蔗”爆火,人流量暴漲,老板虧出血
Claude 4.5重奪最強模型王冠:編碼能力超越人類專家
重慶男子6年前花116萬買房,如今55萬賣掉,還借了26萬




24小時討論排行

賴清德稱中國目標2027武統,宣布高額國防特別預算
中日爭端中,台灣人吃日料對高市早苗表達支持
香港大火疑人禍?工人竹棚架旁吸煙畫麵瘋傳
日本研議放棄非核三原則,掀國內外安全疑慮
和平協議擋不住?學者示警:俄最快"停戰1年內"挑戰北約
高市早苗越過紅線後:中日航線減少、文娛活動取消
美財長證實特朗普致電習近平,重申對台立場不變
台灣因應“超高齡化” 擬放寬近親結婚 引爆倫理爭議
特朗普正在考慮:是否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出售先進AI芯片
被曝在俄烏問題上尖銳對立,魯比奧、萬斯回應
特朗普:美方提出的烏克蘭和平方案從28點縮減至22點
在德國錯過登機 兩男子砸玻璃、闖安檢、攔飛機
特朗普稱:習近平基本同意加快采購美國商品
恒大清盤追資再獲突破,許家印前妻2.2億美元資產被凍結
"我的偽證導致三人被判終身監禁"美校園槍擊案證人告白
派拉蒙將發行電影《尖峰時刻4》 成龍據稱將回歸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譚維維新歌震動中國社會:夜鶯變啞巴 誰敢不聽話?

自由亞洲 2020-12-15 07:26:03

近日正式上線的中國女歌手譚維維最新專輯《3811》,大膽為飽受身體和精神暴力的女性發聲。名為《小娟(化名)》的主打歌歌詞更是直白地列舉了近些年出現在暴力事件中的女性受害者,再次將悲劇呈現在公眾麵前,喚起社會的集體記憶。有專家認為,中國民間覺醒的女權思想長期受到官方打壓,女權人士通過民間運動來爭取權利推動變革仍困難重重。

“我們的名字不叫小娟,化名是我們最後防線。社會新聞,聳動版麵,雙眼打碼照片。”女歌手譚維維12月11日發布的最新專輯

《3811》,收錄了11首歌曲,分別以11個姓名為單曲名稱,講述了11個女人的人生。其中主打歌《小娟(化名)》隱喻中國新聞媒體在報道相關暴力事件時為女性受害者選取的通用化名。這首歌的歌詞由著名作詞人尹約執筆,直白大膽地羅列了近些年出現在社會新聞版麵的女性暴力慘案。網友對譚維維的勇敢表達歎為觀止,同時對譚維維挑戰社會敏感話題的行為表示擔憂。譚維維隨後發布微博回應說:“不是勇敢,隻是一份責任。”

旅居美國的中國民聯副主席呂京花女士在接受本台采訪時表示,公眾對譚維維的擔憂不無道理。像譚維維這樣有前衛意識的女權主義者展現了對社會的擔當,更易受到男性為主的中共當局的壓製。

“女性對社會的敏感度不亞於男性,有些西方文明思維的女性,她們關注社會敏感話題,寫的文章和其他創作引起社會關注相對比較多。女性在所有類似事件當中一旦覺醒,社會一定是壓製的,中國還是一個男權主義社會。”

呂京花認為,中國從權力結構到輿論環境,自上而下對女性的包容和認可度極低。除了官方打壓具有前衛思想的女權主義者,中國媒體在報道女性權利受侵害的社會事件時,常常為男性嫌疑人開脫,引導公眾對女性受害者的外貌、人格和社會關係進行羞辱和譴責。

“女性一旦寫出揭露社會黑暗麵的作品,而這麽慘烈的案件得不到社會廣泛的關注,還變相用語言對女性加害,這就是社會的環境。官方率先開始打壓,然後社會上也沒有同情。”

“用拳頭用汽油用硫酸;衝進下水道,從婚房沉入河床;塞滿行李箱,陽台上冰箱冷藏;無聲用眼淚擦拭墓碑石頭。”這些歌詞全部來源於真實發生過的社會新聞。今年5月,合肥一男子捅刺女友20多刀,並藏屍冰櫃;6月,廣東一女子被求愛不得的前男友潑硫酸,導致全身大麵積燒傷;7月,溫州女企業家被同居男友拳擊頭部死亡;同月,杭州失蹤女子來惠利被丈夫殺害分屍棄入化糞池;9月,四川彝族網紅主播拉姆遭前夫潑灑汽油並縱火去世等等。這些侵害女性權益的社會新聞屢見不鮮,更有甚者,當新聞暴露在公眾視野中時,往往伴隨著讀者對女性受害者的性別羞辱。

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告訴本台,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之一在於中國男性主義為上的官方意誌通過統治輿論環境壓縮女權思想的發展空間。

“這種的輿論環境是非常惡劣的,因為在任何一種暴力事件裏,我們首先要保護的是受害人,但是往往媒體為了嘩眾取寵,尤其是受害者是女性的話,可以把這些事情渲染變成這種新聞,大家都會去看,覺得很有趣,他們就不會把女性作為受害者去理解她的痛苦。”

她說,正是因為中國女性社會地位低下,打壓女性後所負的責任較小,媒體才敢通過聳人聽聞的方式報道此類暴力事件,踐踏弱勢群體。

“這個背後又是隱藏著權力的問題。女性是弱者,特別是沒有什麽社會背景,隻是一個普通女性的話,那麽(社會輿論)踐踏這樣一個弱小角色的人,所受到的壓力就少,要負擔的責任就小,這種做法是非常惡劣的。”

廖天琪認為,隻有女性在權力階層中的占比大幅度提高,才能真正保護女權的生存空間,並推動政治和法律向保護女性權益的方向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