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曾在白宮“抗美援朝” 好萊塢要拍郎朗傳:不成功毋寧死

曾在白宮“抗美援朝” 好萊塢要拍郎朗傳:不成功毋寧死

文章來源: 綜合新聞 於 2020-09-26 09:54:2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近日,好萊塢獨立電影公司AGC宣布,將投拍世界著名鋼琴家郎朗的傳記電影。影片改編於郎朗自傳《我用鋼琴改變世界》(又名:《千裏之行:我的故事》)。

  這個消息很快登上了微博熱搜。很多人好奇,為什麽好萊塢會選擇拍郎朗的故事,也有人說這大概會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家長”的故事,還有人猜也許會成為《彈琴吧!爸爸》……

  那麽,從一個有著音樂天賦的孩子到如今的世界著名鋼琴家,郎朗都經曆了什麽?

  音樂家庭

  “自打我記事以來,我的腦海裏就有音樂,像電影配樂一樣,為我生活中最難忘的時刻伴奏。”

  郎朗出生於一個有著音樂夢想家庭。

  上世紀70年代,郎朗的父親郎國任在工廠工作。但他喜歡拉二胡,也夢想成為專業音樂家,但現實是他隻能在雜技團樂隊裏演奏,這還隻是一份兼職工作。

  這樣的情況隨著郎國任考入沈陽空軍文工團而有所好轉。但這個家庭對於音樂的夢想並未就此停止。

  1982年,郎朗出生了。而從出生的那一刻起,這個家庭的音樂夢想似乎已經開始在這個孩子身上延續。

  多年以後,郎朗在自傳中說,“我父母這兩個搞音樂的人沒有實現他們的抱負和理想,作為他們的孩子,我一出生就擔負著巨大的期待。他們的期待既引導了我,也把我推向了巨大的成功。”

  郎朗和音樂的故事就此開始。

  還不到2歲的時候,家裏給他買了一架立式鋼琴。那一年,鋼琴還是郎朗的“新玩具”。

  而他真正對鋼琴產生濃厚的興趣,則是源於動畫片《貓和老鼠》中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

  動畫片中,湯姆是一隻貓,但也是一位鋼琴演奏家。它穿著一身禮服出場,對觀眾鞠躬,然後開始彈琴。

  當時隻有2歲多的郎朗,將彈鋼琴和動畫片中湯姆、傑瑞之間的惡作劇劃上了等號。對於他來說,彈鋼琴意味著樂趣。他想要越彈越快。

  當然,興趣往往隻是啟蒙。對於郎朗而言,真正的練琴還未開始。

  “第一名”

  四歲的時候,父母給他找了第一位鋼琴老師。

  而在正式練琴開始前,郎朗先要通過這位老師測試。於是,壓力就來了。

  “現在你練琴得加倍地努力。給這個老師彈的時候,你必須一個錯都不能犯。一個都不行。現在就給我開始練。”父親告訴他。

  前所未有的緊張感甚至讓郎朗將這位老師想象成“一個高大的巫婆的形象”。“她站在我邊上俯視著我,我彈錯了一個音,她就用戒尺敲我的指節。我很害怕。”

  好在這位老師並不如想象中那樣嚴厲,她甚至還勸郎朗的父親:”如果我們對他過於嚴厲,毫無節製地把他往極限推,我們有可能會危害、甚至摧殘他的那份精神。”

  但郎朗似乎挺喜歡這種有壓力的感覺。

  如果你是一個有明顯天分的小孩,那“第一名”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你的符咒。“一定要贏的決心當時是流淌在我的血液裏,現在還在我的血液裏。在夜晚,它塑造了我的夢想;在白天,它推動了我的修煉。”

  5歲那年,郎朗參加了他的第一次正式比賽——沈陽市少兒鋼琴比賽,拿下了第一名。他在回憶中說,“我喜歡在舞台上表演,溫暖的燈光照在我身上的感覺。我喜歡聽眾的掌聲。”

  從那時起,郎朗決定,要成為一名鋼琴家。他開始為這個目標努力——不斷地練琴。

  7歲時,郎朗從沈陽到太原去參加人生中的第二次競賽。

  可原本期待一舉奪冠的郎朗卻在這次比賽中失利,隻獲得了安慰獎。不過,也正是從那時起,他下定決心,絕不在比賽中再次失敗。“如果這意味著需要加倍努力,通宵練琴,那也在所不惜。”

  沒有後退可言

  郎朗下定決心的時候肯定沒想到,為了音樂,他即將麵對的是什麽樣的生活。

  與此同時,在郎朗上學的問題上,他的父母也要下一個決心。

  郎朗的父親“不想讓兒子當一條小池子裏的大魚”。他希望孩子能到北京上學,還要考上國內頂尖的中央音樂學院附小。而這需要從幾千人的考試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優秀的那十幾個人之一。

  郎朗還記得當時父母關於這一問題的激烈討論。今天看來,這有點像一次賭博,而籌碼是整個家庭在沈陽的安逸生活。

  為了考學,此時已離開空軍文工團,加入沈陽治安特警支隊的郎國任辭去了工作,帶著郎朗一起在北京求學。兩個人的生活開支則都要依賴郎朗的母親:母親按月從沈陽寄來錢維持生計,可也隻是剛夠交房租,付鋼琴課的費用,買蔬菜、雞蛋,偶爾買一塊雞肉。

  冬天,在北京租的公寓裏沒有暖氣,可父子二人甚至連買一隻小型取暖器的錢都沒有。

  郎朗後來曾這樣回憶那段時間的生活:“在我練琴的時候,父親給我穿上厚厚幾層衣服。我會穿上兩條褲子,兩件襯衣。彈琴帶來的熱力讓我的雙手保持溫暖。事實上,我常常彈琴彈到深夜,好不用太早上床。床上太冷,凍得我睡不著。為了確保我能睡得好覺,父親會在我前麵先爬上床睡一會兒,把床睡暖和。”

  除此之外,父親在北京的目的主要就是督促郎朗練琴。這幾乎成了他的執念,甚至在郎朗剛坐了一天火車,從沈陽來到北京的當天,父親一打開門就說:”你的鋼琴在那兒。現在就開始練琴。”

  在北京,郎國任給郎朗找到了一位新老師。可這位老師覺得郎朗在彈鋼琴這件事上毫無天賦,最終拒絕繼續教郎朗鋼琴。

  這讓父子之間的矛盾最終爆發。這次,父親對他說到了“死”。

  “老師不要你了,你還不練琴,你還不照我說的去做。你真是沒理由再活下去了。隻有死才能解決問題。即便現在就死,也不要生活在羞辱之中!這樣對我們倆都更好。首先你死,然後我死。”

  郎朗也開始和父親吵架:“我恨我的手。我恨你。我恨鋼琴。如果不是鋼琴,這些事都不會發生!鋼琴讓你發瘋。鋼琴讓你想要殺死我!我恨這一切!”

  那天之後,雖然父親為失去理智感到極度內疚,但郎朗還是決定不再彈鋼琴了。

  新的開始

  經曆了與父親長時間的冷戰之後,郎朗還是重新開始彈琴了。

  事實上,那次吵架後沒過多長時間,郎朗就開始惦念鋼琴了。再加上周圍人的鼓勵,鋼琴漸漸重新回到父子倆的生活中來,兩個人又找了新的老師,重新為了能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鋼琴科而努力。

  隻是父親似乎再沒像之前那樣逼他練琴了。

  和大多數人經曆的考試相似,這場賭上無數心血、努力的考試也伴隨著緊張、不安。不過最終的結果是,郎朗從3000餘人的報考大軍中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鋼琴科。

  那一年是1991年,郎朗還不到10歲。他說,那時自己看到父親笑了,這也是他記憶中,搬到北京後,父親第一次笑。

  但對於父親來說,北京不是終點。

  1994年,郎朗自費參加德國埃特林根第四屆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獲得了甲組的冠軍、傑出藝術成就獎。1995年,他以公派的身份參加在日本仙台舉辦的第二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獲得金獎。

  1997年,郎朗進入美國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加裏·格拉夫曼。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郎朗被媒體評為“古典音樂領域中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多次參與柏林、維也納愛樂樂團、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等世界頂級樂團的演出。在過去的這些年裏,他一直為世界各地的觀眾帶來驚豔的鋼琴表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以及多屆的格萊美頒獎典禮。

  2003年,在美國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郎朗和父親同台演出。他彈鋼琴,父親拉二胡。在一部紀錄片中,郎朗這樣形容父子關係——

  “因為我父親基本上把他的生命都投注在我的職業生涯上了,而他同樣也被訓練成為一名音樂家。在我實現夢想的同時,他也實現了他的夢想。我覺得那是我們人生一個很美妙的時刻。”

  而這部關於郎朗成長的紀錄片片名叫Do or Die,中文名翻譯過來是“不成功毋寧死”。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重慶男子6年前花116萬買房,如今55萬賣掉,還借了26萬
Claude 4.5重奪最強模型王冠:編碼能力超越人類專家
一個詞概括中國旅遊業在國家的地位,"夜壺"再合適不過
"我的偽證導致三人被判終身監禁"美校園槍擊案證人告白
恒大清盤追資再獲突破,許家印前妻2.2億美元資產被凍結




24小時討論排行

賴清德稱中國目標2027武統,宣布高額國防特別預算
中日爭端中,台灣人吃日料對高市早苗表達支持
香港大火疑人禍?工人竹棚架旁吸煙畫麵瘋傳
日本研議放棄非核三原則,掀國內外安全疑慮
和平協議擋不住?學者示警:俄最快"停戰1年內"挑戰北約
高市早苗越過紅線後:中日航線減少、文娛活動取消
美財長證實特朗普致電習近平,重申對台立場不變
台灣因應“超高齡化” 擬放寬近親結婚 引爆倫理爭議
被曝在俄烏問題上尖銳對立,魯比奧、萬斯回應
特朗普正在考慮:是否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出售先進AI芯片
特朗普:美方提出的烏克蘭和平方案從28點縮減至22點
特朗普稱:習近平基本同意加快采購美國商品
在德國錯過登機 兩男子砸玻璃、闖安檢、攔飛機
派拉蒙將發行電影《尖峰時刻4》 成龍據稱將回歸
直擊廣州車展:被拋棄的油車重回C位,靠的是什麽
香港大埔火災背後:42年樓齡 曾住4643人 4成超65歲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曾在白宮“抗美援朝” 好萊塢要拍郎朗傳:不成功毋寧死

綜合新聞 2020-09-26 09:54:29

       近日,好萊塢獨立電影公司AGC宣布,將投拍世界著名鋼琴家郎朗的傳記電影。影片改編於郎朗自傳《我用鋼琴改變世界》(又名:《千裏之行:我的故事》)。

  這個消息很快登上了微博熱搜。很多人好奇,為什麽好萊塢會選擇拍郎朗的故事,也有人說這大概會是個典型的“中國式家長”的故事,還有人猜也許會成為《彈琴吧!爸爸》……

  那麽,從一個有著音樂天賦的孩子到如今的世界著名鋼琴家,郎朗都經曆了什麽?

  音樂家庭

  “自打我記事以來,我的腦海裏就有音樂,像電影配樂一樣,為我生活中最難忘的時刻伴奏。”

  郎朗出生於一個有著音樂夢想家庭。

  上世紀70年代,郎朗的父親郎國任在工廠工作。但他喜歡拉二胡,也夢想成為專業音樂家,但現實是他隻能在雜技團樂隊裏演奏,這還隻是一份兼職工作。

  這樣的情況隨著郎國任考入沈陽空軍文工團而有所好轉。但這個家庭對於音樂的夢想並未就此停止。

  1982年,郎朗出生了。而從出生的那一刻起,這個家庭的音樂夢想似乎已經開始在這個孩子身上延續。

  多年以後,郎朗在自傳中說,“我父母這兩個搞音樂的人沒有實現他們的抱負和理想,作為他們的孩子,我一出生就擔負著巨大的期待。他們的期待既引導了我,也把我推向了巨大的成功。”

  郎朗和音樂的故事就此開始。

  還不到2歲的時候,家裏給他買了一架立式鋼琴。那一年,鋼琴還是郎朗的“新玩具”。

  而他真正對鋼琴產生濃厚的興趣,則是源於動畫片《貓和老鼠》中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

  動畫片中,湯姆是一隻貓,但也是一位鋼琴演奏家。它穿著一身禮服出場,對觀眾鞠躬,然後開始彈琴。

  當時隻有2歲多的郎朗,將彈鋼琴和動畫片中湯姆、傑瑞之間的惡作劇劃上了等號。對於他來說,彈鋼琴意味著樂趣。他想要越彈越快。

  當然,興趣往往隻是啟蒙。對於郎朗而言,真正的練琴還未開始。

  “第一名”

  四歲的時候,父母給他找了第一位鋼琴老師。

  而在正式練琴開始前,郎朗先要通過這位老師測試。於是,壓力就來了。

  “現在你練琴得加倍地努力。給這個老師彈的時候,你必須一個錯都不能犯。一個都不行。現在就給我開始練。”父親告訴他。

  前所未有的緊張感甚至讓郎朗將這位老師想象成“一個高大的巫婆的形象”。“她站在我邊上俯視著我,我彈錯了一個音,她就用戒尺敲我的指節。我很害怕。”

  好在這位老師並不如想象中那樣嚴厲,她甚至還勸郎朗的父親:”如果我們對他過於嚴厲,毫無節製地把他往極限推,我們有可能會危害、甚至摧殘他的那份精神。”

  但郎朗似乎挺喜歡這種有壓力的感覺。

  如果你是一個有明顯天分的小孩,那“第一名”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你的符咒。“一定要贏的決心當時是流淌在我的血液裏,現在還在我的血液裏。在夜晚,它塑造了我的夢想;在白天,它推動了我的修煉。”

  5歲那年,郎朗參加了他的第一次正式比賽——沈陽市少兒鋼琴比賽,拿下了第一名。他在回憶中說,“我喜歡在舞台上表演,溫暖的燈光照在我身上的感覺。我喜歡聽眾的掌聲。”

  從那時起,郎朗決定,要成為一名鋼琴家。他開始為這個目標努力——不斷地練琴。

  7歲時,郎朗從沈陽到太原去參加人生中的第二次競賽。

  可原本期待一舉奪冠的郎朗卻在這次比賽中失利,隻獲得了安慰獎。不過,也正是從那時起,他下定決心,絕不在比賽中再次失敗。“如果這意味著需要加倍努力,通宵練琴,那也在所不惜。”

  沒有後退可言

  郎朗下定決心的時候肯定沒想到,為了音樂,他即將麵對的是什麽樣的生活。

  與此同時,在郎朗上學的問題上,他的父母也要下一個決心。

  郎朗的父親“不想讓兒子當一條小池子裏的大魚”。他希望孩子能到北京上學,還要考上國內頂尖的中央音樂學院附小。而這需要從幾千人的考試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優秀的那十幾個人之一。

  郎朗還記得當時父母關於這一問題的激烈討論。今天看來,這有點像一次賭博,而籌碼是整個家庭在沈陽的安逸生活。

  為了考學,此時已離開空軍文工團,加入沈陽治安特警支隊的郎國任辭去了工作,帶著郎朗一起在北京求學。兩個人的生活開支則都要依賴郎朗的母親:母親按月從沈陽寄來錢維持生計,可也隻是剛夠交房租,付鋼琴課的費用,買蔬菜、雞蛋,偶爾買一塊雞肉。

  冬天,在北京租的公寓裏沒有暖氣,可父子二人甚至連買一隻小型取暖器的錢都沒有。

  郎朗後來曾這樣回憶那段時間的生活:“在我練琴的時候,父親給我穿上厚厚幾層衣服。我會穿上兩條褲子,兩件襯衣。彈琴帶來的熱力讓我的雙手保持溫暖。事實上,我常常彈琴彈到深夜,好不用太早上床。床上太冷,凍得我睡不著。為了確保我能睡得好覺,父親會在我前麵先爬上床睡一會兒,把床睡暖和。”

  除此之外,父親在北京的目的主要就是督促郎朗練琴。這幾乎成了他的執念,甚至在郎朗剛坐了一天火車,從沈陽來到北京的當天,父親一打開門就說:”你的鋼琴在那兒。現在就開始練琴。”

  在北京,郎國任給郎朗找到了一位新老師。可這位老師覺得郎朗在彈鋼琴這件事上毫無天賦,最終拒絕繼續教郎朗鋼琴。

  這讓父子之間的矛盾最終爆發。這次,父親對他說到了“死”。

  “老師不要你了,你還不練琴,你還不照我說的去做。你真是沒理由再活下去了。隻有死才能解決問題。即便現在就死,也不要生活在羞辱之中!這樣對我們倆都更好。首先你死,然後我死。”

  郎朗也開始和父親吵架:“我恨我的手。我恨你。我恨鋼琴。如果不是鋼琴,這些事都不會發生!鋼琴讓你發瘋。鋼琴讓你想要殺死我!我恨這一切!”

  那天之後,雖然父親為失去理智感到極度內疚,但郎朗還是決定不再彈鋼琴了。

  新的開始

  經曆了與父親長時間的冷戰之後,郎朗還是重新開始彈琴了。

  事實上,那次吵架後沒過多長時間,郎朗就開始惦念鋼琴了。再加上周圍人的鼓勵,鋼琴漸漸重新回到父子倆的生活中來,兩個人又找了新的老師,重新為了能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鋼琴科而努力。

  隻是父親似乎再沒像之前那樣逼他練琴了。

  和大多數人經曆的考試相似,這場賭上無數心血、努力的考試也伴隨著緊張、不安。不過最終的結果是,郎朗從3000餘人的報考大軍中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鋼琴科。

  那一年是1991年,郎朗還不到10歲。他說,那時自己看到父親笑了,這也是他記憶中,搬到北京後,父親第一次笑。

  但對於父親來說,北京不是終點。

  1994年,郎朗自費參加德國埃特林根第四屆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獲得了甲組的冠軍、傑出藝術成就獎。1995年,他以公派的身份參加在日本仙台舉辦的第二屆柴科夫斯基國際青年音樂家比賽,獲得金獎。

  1997年,郎朗進入美國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院,師從加裏·格拉夫曼。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郎朗被媒體評為“古典音樂領域中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多次參與柏林、維也納愛樂樂團、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等世界頂級樂團的演出。在過去的這些年裏,他一直為世界各地的觀眾帶來驚豔的鋼琴表演,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以及多屆的格萊美頒獎典禮。

  2003年,在美國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郎朗和父親同台演出。他彈鋼琴,父親拉二胡。在一部紀錄片中,郎朗這樣形容父子關係——

  “因為我父親基本上把他的生命都投注在我的職業生涯上了,而他同樣也被訓練成為一名音樂家。在我實現夢想的同時,他也實現了他的夢想。我覺得那是我們人生一個很美妙的時刻。”

  而這部關於郎朗成長的紀錄片片名叫Do or Die,中文名翻譯過來是“不成功毋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