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聽說海底撈開了家智慧餐廳,什麽機械手臂上菜、機器人傳菜、按照個人口味定製鍋底……說得本AI心癢癢,身為同行,我倒要看看誰更智能呢!
這不,我派出了編輯部資深吃貨、著名生活家小金牙去“前線”一探究竟,據說她為了這篇稿子一周逛了兩次海底撈智慧餐廳(自費)。
小金牙:你問我有什麽感想?我先把感受撂這兒——科技感?有。科技體驗?其實沒什麽。值得去嗎?我覺得問題不大。
反正,看起來是挺聰明的
這種火鍋店我可沒見過,基本上所有的桌椅背景都是純黑色,牆麵和屋頂覆蓋著大屏幕,而所有的門柱幾乎都是鏡麵的,地麵則有通體發光的長燈帶,耳邊是輕音樂。
餐廳內以黑色為主,地麵和桌旁的燈光都很柔和 | 小金牙
大屏幕上是三維立體的風景動畫,一共有四種主題,半個小時左右會切換一次主題。我看到了奇怪的海麵飄著石頭和星球的畫麵,還看到了樹下跑小鹿的畫麵。這些大屏幕恐怕為這間餐廳貢獻了百分之八十的“智慧感”。
幾個主題裏也就這個最好看 | 小金牙
我的同伴老李卻賊失望。商家費盡心思,也擋不住“上帝”有自己的想法。
他大概腦補的是無數機器人穿梭送餐的場麵,興許還有自動美甲機什麽的。但看到的卻是穿著紅馬甲、藍馬甲的服務員,數量比一般的海底撈餐廳少不了多少。
還不是怪他自己看餐廳名字不仔細,人家的名字是“智慧餐廳”,誰說智能了?
老李還對牆上的動畫極其不滿,說像極了Windows係統的桌麵。
當然這隻是審美的角度,要我說,從實用主義的角度看,聊天間隙找不到話題的時候,假裝在觀賞屏幕也不錯的嘛,比低頭數盤中餐或者玩手機強。由此可見,此處適合團建聚餐。
老李總算眼前一亮,他看到了這個餐廳最大的智慧點——送!餐!機!器!人!老李巴巴地看著機器人,就像看見英國王子端著餐盤向自己走來似得:看呐,那個聰明絕頂的家夥要來服侍我啦!
一個在大廳裏穿梭的“送餐機器人” | 小金牙
正所謂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隻見此時一個服務員箭步上前,把餐盤從機器人肚中拿出來放在桌子上。機器人的電子臉眨眨眼睛,很無辜的樣子。
“我……我隻是送餐的,憑什麽要我給你端上桌啦……” | 小金牙
怕老李當下掀桌,我問服務員:“你們的機器人,是從後麵自己定點送來我們餐桌這裏的嗎?”服務員說是,還說這個機器人可以自己避障。說完他還專門擋在一個無辜路過的機器人身前,逼得它轉彎避障。機器人還是始終一臉無辜。
圖 | 小金牙
對於機器人來說,這實在是有點小兒科了。但是我想這番“多餘”的演示還是多多少少安慰到了老李。
一餐作罷,老李說感覺這地方蠻聰明,用最小的智能營造了最大的智慧感,連桌麵的材質都不太一樣。我摸了摸桌麵,黑色磨砂的塑料質感,更像是數碼產品的外殼。
桌麵不知道貴不貴,倒是很奇妙 | 小金牙
大膽去等位吧!有巨物恐懼的話要三思……
第二次我的同伴換成了同事小夏。為了完整地體驗智慧餐廳,我們專門挑了一個工作日的下班時間去。
客服早就給我交代得明明白白了——預約位置,得排到六月份之後了;赤裸裸地去的話,晚上十一點前的就餐時間,都要做好等位的準備。
自從多年前在簋街等位等到胃抽筋之後,我已經拒絕等位很多年了。沒想到這家智慧餐廳的最大智慧點竟然是在等位區!
一進店就看到宛若電影院的等位區:一排排黑色座椅呈階梯狀,前麵是一塊巨大的屏幕。等位的顧客在那裏坐著嗑瓜子,還可以在大屏幕上玩遊戲——隻需要掃碼打開小程序就可以。
工作日下午七八點,等位的人很多,但是不無聊。可以吃著零食玩遊戲 | 小金牙
我們也在外麵等了二十分鍾,我試著完了幾個遊戲,都是海底撈自己開發的小遊戲,還挺有意思的。大屏幕右下角有一個畫中畫,是後廚的實時錄像。錄像在各個備餐區切換,可以看到機器在切肉的畫麵,的確有那麽點科技感。
等位區大屏幕的右下角,實時播放後廚景象 | 小金牙
期間我們還去入口的地方看了下展示窗口,那是三個白色的機械臂,在密密麻麻的貨架上抓來抓去,服務員解釋說除了一些生鮮肉類,蔬菜等都是機器人來完成配餐的。
這個機械臂的視覺效果是真的不錯 | 小金牙
不過,後廚究竟智能化到什麽程度,我不得而知,因為服務員拒絕了我參觀後廚的請求,並貼心地給我拿來熱毛巾以示安撫。好吧,海底撈就是海底撈,這點沒話說……
小夏安慰我說人家後廚多幹淨啊,怎麽可能讓你隨便進去啦。我想想也是,我一個髒兮兮的下班族,確實隻適合在前廳混混了。緊接著小夏就也開始吐槽大屏幕,不過理由非常之出人意料。
“我看著特別難受,巨物恐懼都要發作了。”我看看大屏幕,這個時候正是水麵上漂浮著星球的畫麵。
可能引發巨物恐懼的畫麵…… | 小金牙
比例上來講,星球大得奇怪。當然,這有助於營造一種夢幻奇景的感覺,但是的確會觸發巨物恐懼。
我想起前幾天自己在地鐵上的不幸經曆:在人擠人不得動彈的情形下,我臉前麵的小屏幕上播放著大蜘蛛。我哪怕是低頭玩手機,餘光也會被大蜘蛛肆無忌憚的毛腿占據,痛苦極了。我想,小夏大概不會來這裏第二回了。海底撈可以考慮下好好打磨下大屏幕上的畫麵了。
我呢?如果有機會我還是會來。這裏也許不夠智能,但是黑色的裝潢和動態的大屏幕,再加上輕音樂,的確讓我有種智慧的錯覺。更何況,等位非常輕鬆,何樂不為?
“感覺智慧”和“體驗智能”的確是兩碼事。在科技滲入到我們生活的當下,這兩點我們其實都需要。想試就去試吧,試試聽著輕音樂吃旋風辣火鍋,試試機器人避障靈活不靈活(它記仇不記仇我就說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