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到撒哈拉:席卷全球的沙塵暴肆虐場麵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據《衛報》報道,從澳大利亞到沙特阿拉伯,從中國甘肅到撒哈拉地區,沙塵暴肆虐全球、來勢洶洶。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328f0292.jpg" border=0>

這個星期,70年來最嚴重的沙塵暴席卷整個澳大利亞東部,狂風來襲,被幹旱肆虐的內陸地區數百萬噸紅色塵土離地而起,強勁的西風卷著滾滾紅塵,越過著名的大分水嶺,將它們傾瀉在澳大利亞東部沿岸。本周氣象專家預測,如果氣候變化一如預期導致更嚴重的幹旱,那麽將會發生更多大型沙塵暴。

圖1(上圖):悉尼的布拉德菲爾德(Bradfield)高速公路,攝於2009年9月23日。本周穿越澳大利亞東部大部分地區的沙塵暴籠罩悉尼並把空氣渲染橙紅色。而沙塵也如同瘟疫一般,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擴散開來。並且,正在研究這種還對其不甚了解的全球現象的科學家稱,這場沙塵暴可能可以吸收導致氣候變化的排放物。圖片來源:Brendon Thorne/蓋蒂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33716505.jpg" border=0>

圖2:在邦迪海灘(Bondi Beach),一名跑步者在一隻狗身邊跑過。澳大利亞東海岸的沿岸居民醒來時看到一片發著橙光的天空,原因是狂風掃起了該國被幹旱肆虐的內陸地區數百萬頓紅色塵土,並把它們傾倒在悉尼。圖片來源:Paul Miller/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346268e7.jpg" border=0>

圖3:2002年,巨大的塵霧席卷了悉尼西南400公裏(248英裏)的澳大利亞城鎮格裏菲斯(Griffith)。澳大利亞現正處於一個持續了10年的普遍被認為是由氣候變化導致的幹旱期,持續的幹旱令澳大利亞內陸的大部分地區變成一個巨大的塵碗。圖片來源:Jamie Alexander/美聯社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320a24c8.jpg" border=0>

圖4:在澳大利亞悉尼,滾滾紅塵被困在一個蜘蛛網中。圖片來源:Newspix/Rex Features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31234894.jpg" border=0>

圖5:沙塵暴不是一個新現象——這張攝於1955年的照片,顯示一場巨大的沙塵暴正肆虐著一個荒蕪的德克薩斯農場。大多數沙塵暴都與長期幹旱有關,而過度放牧和濫伐森林等人類活動加劇了它的發展。圖片來源:Joseph Scherschel/蓋蒂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305b0aba.jpg" border=0>

圖6.2009年3月,塵霧籠罩著沙特阿拉伯的首都利雅得。本周氣象專家預測,如果氣候變化一如預期導致更嚴重的幹旱,那麽將會發生更多大型沙塵暴。圖片來源:法新社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25737e3f.jpg" border=0>

圖7:今年五月的一張衛星圖片顯示,一條厚厚的沙塵帶蜿蜒流經紅海。圖片來源:Aqua/MODIS/NASA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247765ab.jpg" border=0>

圖8:來自北非的塵土刮過了地中海沿岸國家,並穿過西西裏島到達希臘的西部。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sation)的資料,大約每月一次來自撒哈拉沙漠的塵土會到達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地區。圖片來源: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NASA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2389717c.jpg" border=0>

圖9:一個盤旋在中國東北地區上空(底部中心在朝鮮半島北部)的巨大的沙塵氣旋。該氣旋雲實際上推動了一堵覆蓋下方土地的塵土牆,這些塵土甚至把一些較低的雲層也覆蓋了。據目擊者報道,塵土所到之處就像夜晚般黑暗,並且它們被推至北美五大湖。圖片來源:AquaModis/NASA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20597c61.jpg" border=0>

圖10:在中國甘肅省的民勤縣,一個中國農民在嚴重的沙塵暴中行走。中國北方、美國部分地區、非洲薩赫勒地區(Sahel)、中東和澳大利亞容易出現嚴重的沙塵暴,這些塵土每年一如既往地在高層大氣中遊曆數千英裏,有時被發現環繞地球兩次。中國科學家把過去十年日益嚴重的沙塵暴歸咎於大規模砍伐森林以及中國南部和東部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圖片來源:China Daily/美聯社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15782efe.jpg" border=0>

圖11:中國北京紫禁城裏的浮雕上蒙了一層塵土,這些塵土來自一場2009年4月席卷了中國-蒙古邊境的沙塵暴。居民發現自己的房屋、街道和汽車被棕色的塵土覆蓋。居民留在室內,或外出時戴上麵罩。圖片來源:China Photos/蓋蒂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1499c826.jpg" border=0>

圖12:阿爾及利亞的凱爾紮茲(Kerzaz)。撒哈拉的沙塵暴季節從3月持續到4月。撒哈拉沙塵暴的範圍主要是從乍得開始,微塵穿過大西洋到達加勒比海和美國。自20世紀50年代,它們的規模顯著增加,造成尼日爾、乍得、尼日利亞和布基納法索的表麵土壤的巨大流失和糧食供應的減少。圖片來源:Kazuyoshi Nomachi/Corbis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1387d1a0.jpg" border=0>

圖13:7月,在伊拉克巴格達,一棵橘子樹上布滿了沙子和塵土。多年來最強大和最頻密的沙塵暴在今夏肆虐了這個國家。該國正處於一個持續了三年的幹旱期,曾經曆了18天的沙塵暴。圖片來源:Ali Al-saadi/AFP/Getty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1307bfe4.jpg" border=0>

圖14:2003年,在也門的穆爾涸河(Wadi Mur),一名騎著毛驢的男孩幾乎被沙塵暴吞沒。圖片來源:Christophe Boisvieux/Corbis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122c82bc.jpg" border=0>

圖15:2001年,馬裏,一棵挨過了一場沙塵暴的樹。撒哈拉沙漠,特別是毛裏塔尼亞、馬裏以及阿爾及利亞地區,是沙塵暴的主要來源。圖片來源:Remi Benali/Corbis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054f9832.jpg" border=0>

圖16:2001年,馬裏,一群婦女遭遇了沙塵暴。沙塵暴造成土壤流失,特別是富含養分的最輕微粒的流失,降低了農業生產力。圖片來源:Remi Benali/Corbis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0337941d.jpg" border=0>

圖17:2008年10月,在喀布爾的一場沙塵暴中,一名年幼的阿富汗難民躲在帳篷後麵。圖片來源:Manpreet Romana/AFP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1.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0231a3b1.jpg" border=0>

圖18:紀念碑山穀(Monument Valley)的手套山(The Mittens),正處於一場沿著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的邊界行進的沙塵暴中。

(注釋:紀念碑山穀位於猶他州和亞利桑那州交界的納瓦夥族印第安人保留地裏,平坦開闊的紅土地上幾座高達300米的巨岩突兀而起,其中兩座形似連指手套的被稱為“手套山”,是紀念碑山穀的著名地標。)圖片來源:Bill Hatcher/NG/Getty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014e8be0.jpg" border=0>

圖19:延續上個月的間歇模式,在二月有更多的塵縷被吹離阿根廷的海岸,這些塵縷形成輕微的弧形並以逆時針方向旋轉進入大西洋。阿根廷的這部分地區也稱為巴塔哥尼亞(Patagonia),貧瘠的土地被無情的狂風恣意刻蝕。2009年初,這一代人最嚴重的旱災加劇了這個地區的缺水狀況。塵縷的源頭似乎是聖馬蒂亞斯灣(Golfo San Matias)北部的一個農業區。圖片來源:Terra/MODIS/NASA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img2.cache.netease.com/cnews/2009/9/30/20090930114004e0818.jpg" border=0>

圖20:1992年5月,從奮進號航天飛機上看到的一個撒哈拉沙漠巨型沙塵暴,該沙塵暴覆蓋了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數百英裏地區。圖片來源:NASA/Corbis

本文譯自/衛報 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