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七十年代
作者:平陽
什麽樣的時代造就什麽樣的人物,無論大人物小人物,不分忠奸善惡美醜,隻要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他們就一定在骨子裏都刻著某些同樣的印跡,而這種印跡,會讓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對某些同樣的東西產生強烈的共鳴,這就是時代的力量。
對於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生的人來說,在他們的心裏埋藏著的很多寶貴的東西,這些東西總是會在一些不經意的時候轉化成一種並不悲哀卻令人想哭的情緒,,比如偶而聽到一首老歌,偶然看到了一張舊照片,於是他們感慨地說,越來越喜歡懷舊了,是不是自己已經老了?其實不是隻有老人才喜歡懷舊,懷舊是人類最自然最樸實最真誠的情感,人在懷舊的時候,才更容易看清真實的自己。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有著讓他們永遠都難以忘懷的童年,雖然是用黑白黃灰綠幾種單調的顏色織就的,讓今天的孩子們看起來未免覺得寒酸,但是對他們來說那仍然是他們一生中獨一無二的快樂時光。每天中午十二點都會準時打開收音機,收聽評書連播,迷上了楊家將,愛上了嶽飛傳,短短半個小時總覺得不盡興,小夥伴湊在一起的時候還總是喜歡學著劉蘭芳的口氣喊:“可了不得啦,快跑呀,南蠻子來啦!”,然後嘰嘰嘎嘎笑作一團。那個時候總是喜歡在出租連環畫,小人書的地攤兒前留連,喜歡到處收集糖紙,人頭像和香煙盒(盡管是千篇一律的大前門可就是興致不減)。那個時候出去玩兒總是想快跑把身後象尾巴一樣的弟弟妹妹甩得遠遠的,可是一聽見身後傳來他們的哭聲總是會不自覺地把腳步放慢,那個時候沒什麽好吃的為了解饞就和小夥伴一起抓了麻雀到野地裏籠火烤了吃,總是不小心把黑灰抹了一臉!那個時候雖然口袋裏沒有半毛錢可還是有辦法偷偷地溜進電影院!光《少林寺》就看了二十多遍,那個時候總喜歡玩打仗的遊戲都搶著當小兵張嘎誰都不願意當壞蛋。那個時候還總是被大人們支使得團團轉,打醬油,掃地,涮碗,摘韭菜剝蔥剝蒜,盡管心裏一百個不情願,也不敢有半句怨言。那個時候總是能聽見一些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吆喝聲在街巷間流傳:“磨剪子勒,戧菜刀----------”;“冰棍了,賣冰棍兒,三分錢一根兒!”;“爆米花了,甭爆米花勒---------”,在那個生活艱苦的年代裏,他們的童年因這些日日遊走於街巷間的聲音而美好而親切而歡樂。
當鮮豔的紅領巾飄揚在胸前的時候,他們成長為小小少年,小小少年們開始有了煩惱,為了自己胳膊上沒有杠或者掛著的是一道杠而不是兩道杠或者 三道杠而煩惱,為了自己每周得幾朵小紅花期末能不能當選三好學生而煩惱,為了不喜歡的同桌和討厭的三八線而煩惱!在這樣的煩惱裏他們學會了用統一的標準約束自己,習慣了做聽話的好孩子,上課的時候手要放在身後背要挺直,眼睛要正視黑板,認真聽講,下了課要遵守五講四美三熱愛,“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和“語言美、心靈美、行為美,環境美”,“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 共產黨”,草原英雄小姐妹和劉胡蘭 是他們學習的榜樣。他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聽過對越自衛反擊戰英模報告,他們下決心要向張海迪大姐姐學習,他們看了電影《少年犯》,心靈感受到巨大的震撼,回家以後認真地寫了觀後感。此時此刻的中國正在全方位地走向改革開放,小小少年們總喜歡在作文裏寫上那麽一句:“改革的浪潮席卷了神州大地”,其實對改革開放還沒有什麽實際的概念,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帶著這樣的懵懂他們走進了自己的青少年時代,他們喜歡上了程琳的《酒幹倘賣無》、張行的《遲到》、朱曉琳的《那一年我十七歲》,迷上了港台和日本電視劇,迷上了《上海灘》《霍元甲》《射雕英雄傳》,迷上了《血疑》,也因此瘋狂地迷上了翁美玲、趙雅芝和山口百惠。再後來他們迷上了古龍、瓊瑤、三毛、席慕容、北島、汪國真,他們就這樣一路在迷戀中成長著,受到這種迷戀的影響,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體驗了早戀的甜蜜與青澀,可是當心情還來不及在第一次牽手的激動與慌張裏稍作停留,不管是上了大學的還是高考落榜的他們都不得不麵對更重大的人生課題:選擇人生的方向設計自己的未來。在這個重大的課題麵前,他們開始感受到生活的壓力,他們開始學習思考,開始試著做抉擇。
八九學潮的風起雲湧,讓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取向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考驗,他們的心中充滿著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感使命感,可是年輕衝動的他們卻不懂得如何才能夠肩負起這份沉重的責任,怎樣才不會辜負了如此神聖的使命。 他們就這樣在迷茫和困惑中掙紮著成長,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在這個成長過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學潮之後的他們,學會了理智的思考問題和冷靜的對待時局,於是他們走向了回歸!
當三毛不聲不響地選擇了永遠的離開,當顧城自殺的消息傳來,人人在傳誦“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的詩句,當有人唱起《白衣飄飄的年代》,他們在無比震驚和無限痛惜的心情裏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開始認真整理自己的感情,開始小心嗬護自己的靈魂。
他們就這樣長大了,和中國改革開放的事業一起走進了成熟走進了繁榮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儼然已經成長為熱血青年的他們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改革開放的洪流中,下海南,闖深圳,探廣州,走珠海,背負著他們的理想和信念,把淚和汗灑滿了南中國的熱土。
如今的他們已然成了社會的棟梁,成了各行各業的骨幹,他們年輕有為,出類拔萃。他們目光遠大,能夠放眼世界,他們胸懷寬廣,可以海納百川,不管經曆多少的風雲變幻, 他們對國家的前途民族的未來始終充滿著信心!中國因為擁有了這一代人而擁有了中興的力量,這一代人是優秀的,是不可取代也無法複製的 !雖然他們沒有像上一個年代出生的人那樣經曆過上山下鄉,但是吃苦耐勞的精神卻毫不遜色。雖然他們不像下一個年代出生的人一樣從小就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優越的生活條件,但是他們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們自信卻不輕狂不囂張,因為從小接受的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教育。
他們自立卻不自私不跋扈,因為在和兄弟姐妹共渡的時光裏他們學會了彼此關愛相互謙讓。
他們尊重師長孝順父母愛護兄弟姐妹珍惜同學友誼,他們懂道理重感情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和立場考慮問題,在人生的路上他們不懈努力並不斷進取,可是從不背叛過去,他們喜歡懷舊熱愛懷舊以至於上一代人懷舊的內容如今也成了他們懷舊的一部分,因此在念念不忘靖哥哥俏容兒,念念不忘許文強和馮程程,念念不忘幸子、光夫、大島茂的同時也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血色浪漫》和《激情燃燒的歲月》。
這就是他們,他們生於七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