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象棋中,實力最強的棋子是“皇後”(Queen),大約是中國象棋“車”的兩倍,而中國象棋中卻“無後”——沒有“皇後”。究其原因,是因為歐洲國家的“皇後”勢力強大,而中國的“皇後”通常沒有名正言順的權力。“後宮幹政”是有違祖宗規矩的。
為什麽中國和歐洲的“皇後”會有這麽大區別?原來是因為中國帝王家的婚姻,從來都不能“門當戶對”,而“皇後”的娘家從來都是夫家的下臣,“皇後”們沒有一個出生於帝王家,全都是通過婚姻關係才進入皇室;而歐洲的“皇後”有很多是從父母那裏繼承君主地位,江山本來就是她娘家的(在這種情況下,中文一般譯為“女王”或“女皇”而不是“皇後”,例如剛去世的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但在英文裏,都是“Queen”,並無區別)。中國從來沒有這樣的情況,君主位置都是隻傳給兒子(或弟弟、侄子),從來沒有傳給女兒(或姐妹、侄女、外甥女)的。
是不是說中國重男輕女,而歐洲一貫男女平等呢?倒也不是,歐洲一樣重男輕女,凡是君主,如果有兒子的,一定傳位給兒子,隻有沒有兒子,迫不得已,才傳給女兒。畢竟,再重男輕女也不會把別人家的“男”看得比自己家的“女”更重,以至把江山傳給別人家的“男”。比如說伊麗莎白的父親英王喬治六世,隻有兩個女兒,沒有一個兒子,隻好傳給女兒了。那麽是不是中國的君主竟然寧可傳給別人家的“男”也不肯傳給自己的“女”呢?倒也不是,中國的君主通常都還是傳給自家的“男”,無“男”可傳的情況不多,久而久之,隻傳“男”不傳“女”成了習慣,偶爾無“男”可傳時也不傳“女”了。
為什麽大多數時候,中國的君主都有“男”可傳呢?是不是中國的帝王家有什麽仙丹妙藥,所以能多生“男”少生“女”呢?那就更不是那麽回事了。中國與歐洲的根本區別是:中國的帝王有三宮六院,有一大幫後妃為他生孩子,生了一大堆,男女都不少,自然通常不缺男性繼承人;而歐洲從來是一夫一妻製,隻有一個女人為他生孩子(或作為女人自己生孩子),生不了幾個,自然常常沒有男性繼承人。
這麽說是不是中國的君主生性用情不專,喜歡廣納嬪妃,而歐洲的君主忠誠專一,一妻足矣?倒也不是,歐洲的君主常常都有很多“女朋友”,隻是“女朋友”們不是法定配偶,生的孩子不算數,絕對沒有繼承權。歐洲曆史上君王最有名的“女朋友”,要數法王路易十五的“女朋友”蓬皮杜夫人,文化修養十分了得。如果讀者諸君讀過巴爾紮克的《邦斯舅舅》,可能還記得邦斯舅舅手裏的珍貴古董之一就是蓬皮杜夫人的扇子。蓬皮杜夫人沒有為路易十五生過孩子;但是即使生了,也絕對沒有繼承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