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文革瑣記
在親曆者的心中,文革會有許多不同的版本,但無論如何都是一份沉重的遺產。所有發生的現象都有其深刻的根源,真實地記述與了解,進而讀懂文革,依然是中國人的一項痛苦而艱難的工作,也是為後人為未來應該做的一件事。因為人類邁向文明的步伐都是在對野蠻與殘暴的後果進行了深刻的反省之後開始的。
5A. 治病救人
1967年初春,化肥廠的造反派們要召開對書記和廠長的批判會。選在鎮上的劇場舉行,應該是希望擴大影響和歡迎其他人參加,但幾乎沒有別的人來。重點批判哪一個當權派,廠裏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後來逐漸形成保書記和保廠長的兩派,並且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對立。這種現象當時比較普遍,其成因應該和人員的來源等因素有關,如人們所說的山頭。可能會形成默契的利益認同,被稱之為依附。我以為人與人走得近,或由於比較接近的文化與習慣,互相幫助的需求和有共同理念等,本無可非議。然而,若不言義、唯言利,進而發展成牟利的群體,且無底線,罔顧一切,就會造成對他人的侵害。許多內耗與內鬥由此而生,結果往往是因小失大,兩敗俱傷。
底層群眾不少是被原所轄部門的小領導們召集與邀請參加的,都跟著一起去了。會議起先還比較正常。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當權者有時也許自己還不曾察覺。別人提出來,照照鏡子,本來是好事,若有誤會也可以化解。但後來調子越來越高,有點必欲置人於死地而後快的味道。我看不過去,覺得這麽弄下去必然會走向邪路。那時人手一冊毛澤東語錄,我翻查之後,抄了一段在小紙條上,扔向主席台。主持人撿到字條後,唸了出來:我們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黨八股,有二條宗旨是必須注意的:第一是懲前毖後,第二是治病救人。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麵,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使後來的人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這就是懲前毖後的意思。但我們揭發錯誤,批判缺點的目的,好像是治病一樣,完全是為了救人,而不是把人整死。一個人發了闌尾炎,醫生把闌尾割了,這個人就救出來了。讀完後,先有人叫好,然而馬上有好幾個人站起來大喊:這是別有用心的!為什麽剛才不說 ?我這才想到,剛才是針對書記,他除作政治報告外,平時說話少,不容易犯錯。現在換了,是針對廠長,他管事多,平時說話多,有還常常信口開河,能抓到的辮子自然要多。在我抄語錄、扔條子的時間裏,被批判的對象已經換了,所以有人以為是專為保廠長才扔的。看會場的架勢,應該是保書記的人更多一些。讓我意外的是一位平時和我一起,工作勤懇,相處很好的師傅,卻是最激動,質疑聲最響的。會場開始混亂,主持人覺得批判無法再進行下去,就讓二位當權派先回家。隨即也有一部分工人跟著退了出去。剩下反對字條的人占了絕大多數,他們不肯幹休,認為字條是破壞會議,要把扔字條的人揪出來!一時群情鼎沸,其勢洶洶。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場麵,我很緊張,一緊張就要上廁所。回來時,我邊上一個姓黃的職工正在向他們說:現在他人已出去了。一見我回來,就接著說,我看也沒有必要追究這個人是誰,你們肯定是想不到的。他的話暗示字條並不是死保廠長的那夥人扔的,加上那個姓黃的職工也是為數不小的一群人中的意見領袖,這群人相當有活動能量。大喊要揪出來的那幫人終於平靜下去。
這一次是那位姓黃的職工救了我,否則我很可能會遭殃。後來他調出了化肥廠,再沒有音信。十分遺憾,我至今還沒有機會向他道謝。不出所料,廠裏後來分裂成兩派,相互苦鬥不止。一些被抓到把柄乃至被背上莫須有罪名的人被遊街、被關押、被毒打,受盡折磨,演出了一幕幕不堪回首的人間悲劇。
當時我見到的中國社會的底層,依靠關係和結成幫派團夥的風氣甚濃。其中的潛規則往往不分辯是非曲直,唯團夥利益為重,以放棄公平、公理甚至最基本的邏輯為前提。這種風氣阻礙了社會的公平和文明的進步,更談不上天下為公。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由於個人的努力難於得到公正對待和保護,需要依附於關係或團夥,而依附於關係或團夥又能得到額外乃至意外的好處。以致使這種信念得到更多的支撐,而越來越自以為是、甚囂塵上。然而,許多悲劇卻都是人與人缺乏互信與不能客觀公正地對待造成的,這種以依附而獲得的自信,正是社會缺乏公平正義的源泉。
人離不開人間煙火,有共同訴求本屬正常。且由於錯綜複雜的原因,社會良序的形成會舉步維艱。但是其一,群體的利益不能淩駕於全體民眾的利益之上,更不能淩駕於社會公理之上。其二,不能侵害或妨礙他人,不能訴諸暴力或者語言暴力,必須有底線,否則就都會陷入無法解脫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