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靜夜縈思
年輕時有許多事想不明白,就任它飄在腦海裏慢慢遊蕩;時有絲念片意,像閃電一般隨即消失,希望什麽時候還能重現。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許多想不明白的事,但願有想明白的時候。思維是否會如生物一般,曆經漂泊之後還能生長,會變得更成熟更豐滿更清晰?然而近幾年卻感覺思緒零落,想到些什麽得馬上在小紙片上記下來,否則轉身就忘了。生命有其規律,任何人都躲避不了。腦海裏還有些什麽,得趕緊撈起來,不管是否已丟失了一些,不然怕真的想不動了,遂有如下點滴。
9A. 自強不息
幼時讀《天方夜譚》,辛伯達處於困境時總會說毫無辦法,全靠安拉拯救了。一旦脫險,又總會說我不由得讚美安拉,如此再三,成為規律。後來又見到基督徒若遇到難處或意外,反應也很相似,一定會說啊!我的上帝,僥幸之後又都會說感謝上帝,能力好像都在上帝那裏。在歐洲古代神話中,火也是普羅米修斯從天上偷來的。大多數中國人沒有將災難看作宿命而非神力不能解除,遇到難事也許會說倒了黴了、攤上事了,應該是自然界或社會中某一概率事件的發生。至於怎樣解決?民間早有說法,例如:有溝你就跨,有坎你就邁。我們年輕時,若遇到困難,許多人會大聲喊: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這種並不相同的反應,應該並非偶然。
中國很早就有比較發達的農耕文明,但自然災害頻發,生存艱難,如果遠古真有一個人格化的上天在主宰,那麽這個上天看似不能盡心依靠也不值得讚美。中國的東麵和南麵是大海,西南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與山峰,北方是寒冷的大漠,災害來時無處遷徙,唯有留下來抗爭。在付出犧牲和艱苦卓絕的努力之後,終於度過了災難生存下來。才發現自然力是可以抵禦或者被利用的,如同贏得戰爭一般,喻為戰勝自然。由此改變了對自然的單純依賴,開始生成充分發揮人們群體的力量來克服各種災難的信念。
中國遠古的神話傳說如燧人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誇父追日,精衛填海,後羿射日等,應該是無數與自然抗爭故事中的一些最動人的情節,加以演化而成的篇章。這些神話都體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頑強拚搏、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敢於和看起來不可戰勝的力量作鬥爭。他們或英勇頑強,堅韌不拔;或孜孜不倦,以身殉願;或技藝精湛,神力無比;或深細入微,新思破殼;或親力親為,因勢利導;都是當時中國人在各種生存鬥爭中的勞動模範、戰鬥英雄、發明家和工程師。那些帶領人們與災害抗爭的人;作出特殊貢獻的人;特別勇敢堅強和毅力非凡的人被追捧為英雄,又進化為神。這是中國人崇拜英雄的由來,由此形成遠古中國人對人間之神的信仰。神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超人,並且可能是你我他中的一個,神就在人民中間。
由此產生了古老的中國精神,應該是:自立而非依賴,奮進而非畏縮,踏實而非虛浮,勤勉而非賴散,擔當而非自私,執著而不輕易放棄。這種精神有過多種詮釋與描述,如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等,說法因時代或側重而不同,但其精髓都是一致的,即努力奮進英勇無畏,胸懷坦蕩大公無私。它是中國人在生存與發展中能不斷抗爭的原動力,成為其重要的精神支柱。
老子說:天法道,道法自然。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孟子則以為,民意即天意。都沒有認可天是一個具有個性化意誌的主宰,這與西方等諸宗教有不同之處。西漢董仲舒以降,以儒謀生、以儒謀官者漸眾。一種似神人意誌般的天意,遂成為其謀利的工具。但中華大地早已有了對天的樸素的認知,老百姓心目中的天是天理,即公道。並且世代口口相傳,成為一種信仰,至今尚能覓其蹤跡,如天理昭昭、天地良心、天道自在人心等。
由此也形成了人們對維護天理行俠仗義的人間英雄的崇拜,這些英雄為了勞苦大眾的利益,從不畏懼、絕不屈服、艱苦奮鬥、不惜犧牲,有崇高的正義感與強烈的精神支持。他們或有確切的姓名和事跡,死後被尊奉為神,或化為傳奇在民間流傳,也有根據線索編造出新的神話,這種民間風聞時隱時現,延綿不絕。例如義勇蓋世的關羽,死後被尊為關帝。濟困扶危舍己救人的媽祖,成為東南沿海和東南亞人民崇拜的女神。有時無法正麵表述,則在寄托希望與理想時托名於神話與傳奇,如西遊記中的鬥戰勝佛孫悟空,或者化身為武功蓋世行俠仗義的大俠。
自遠古傳遞與發展的這種自強不息的理念,是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的精神支柱,是健康向上抵禦腐蝕的抗生素。表麵看似不在主流文化的中心,但每當遇到天災人禍、外敵入侵時,就如召喚正義的大旗被人們高高地舉起。世世代代,時而蟄伏,時而激揚,生生不息,總會有跡可循。
2008年6月,在美國華盛頓韓戰紀念碑旁,一位同行的中國留學生還不清楚朝鮮戰爭是怎麽回事,問我是誰贏了?我說誌願軍出兵,從鴨綠江邊打過了三八線。沒等我說完,一位國內某大學的教授立即大聲說,打平了!就是打平了!據說朝鮮戰爭的參戰四方,朝鮮、韓國、美國和中國,都有說自己贏了。抗美援朝戰爭初期,在裝備後勤與對手差距極大的情況下,中國人民誌願軍近乎單挑美韓等17國聯軍,在付出重大犧牲後殲滅大量聯軍,將戰線推至三八線以南。力量相差如此懸殊,全憑勇敢頑強不惜犧牲和靈活的戰術,這在世界近代軍事史上應該是一個奇跡。
1953年7月27日,是朝鮮停戰協定簽字日,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國人站立在世界的東方。就如彭德懷說的: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隻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複返了。中國人應該永遠記住這個日期,這是用許多年輕的生命換得的。然而,為什麽同一個國家的軍人,曾經潰如散沙,卻在不太長的時間裏能變得堅如磐石?
一位舊軍隊的將領曾說:好人都戰死了剩下壞人去邀功請賞。比較抗戰期間國民黨和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根據軍史專家高戈裏的研究,國民黨軍隊獲得最高榮譽的有172人,其中職銜基本明確的將校以上文武官員占96.51%,將軍及省部級以上官員又占83.72%,士兵為0;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獲得最高榮譽的有183人,除4名營團職幹部外,占97.81%的是基層指戰員、民兵和普通老百姓。這樣的分布意味著,國軍的英雄榮譽,不過是一種待遇,是利益分配的一種形式,地位越高越容易獲得。共產黨英雄榮譽的分布,體現了鮮明的人民性,人民是榮譽的來源,一切榮譽又都歸於人民。
具有遠見灼識的新中國軍隊的領導者沒有把簡單的殺敵多少作為英雄的標準,也沒有按戰役的勝負來評功論賞,而把最高榮譽給了最英勇無畏和最具獻身精神的普通戰士那些精神世界的巨人們。邱少雲和羅盛教在犧牲時也許沒有消滅過一個敵人,但他們和王繼光、楊根思等一樣,是當時那支軍隊的靈魂,烘托起這些頂級英雄的有無數舍生忘死義無反顧的勇士。
除了保衛國家的召喚,個人的行為和貢獻都盡可能公正地記錄和評定,是戰鬥力最堅實的基礎。官兵平等,團結一致,寄托著對未來美好社會的理想;軍事民主實事求是和公開公正地肯定每一個人的作用,提供了一個清朗公正的環境。肯定還有許多無名英雄,但已確立了一個官兵平等,隻有分工不同並無高低貴賤等級的原則,戰鬥員、指揮員、後勤兵等等都湧現出了自己最優秀的代表。毛澤東在《井岡山的鬥爭》中說:紅軍的物質生活如此菲薄,戰鬥如此頻繁,仍能維持不蔽,除黨的作用外就是靠實行軍隊內部的民主主義。官長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廢除繁瑣的禮節,經濟公開。一直處於等級製壓迫下的中國底層民眾,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個未來美好社會的雛形,由此產生的理想和熱情,終於匯合成排山倒海般的精神力量。
高山仰之,自古以來中國人就不乏對崇高品質的敬仰與追求,由此形成了一個民族自強不息,一代代誌士仁人前仆後繼的曆史潮流。是正義與公正的彰顯使這種追求獲得了廣泛響應,使這個民族又得到充沛的活力,終於重新站立起來。自太史公對布衣之士的著力讚頌之後,一千八百多年來,這也許是普通士兵獲得的最高褒獎,它在宣告:一個人民的時代將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