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究神秘的心靈(24) - 心理年齡與壽命

(2025-07-31 23:13:02) 下一個

圖片由AI生成

今天外出時,遇到一群老年婦女自行車隊,她們裝備專業,個個精神颯爽。從外表上看,她們都該在65歲以上,甚至更老。她們穿著短袖短褲運動服,精幹。

真佩服呀,她們的日子應該很精彩。

我聯想起了心理年齡這個概念。這些老年婦女自行車隊隊員們心理年齡一定很低吧?

我們也來測一下自己的心理年齡。我們不妨靜靜想一想,完全不管自己的生日,全然不理會自己身份證上的實際年齡,你覺得你自己是幾歲?

你自己認為的年齡就是你的心理年齡。心理學家把這種年齡叫做“主觀年齡”(subjective age),是人們對自己身心狀態的綜合感知,包括體力、情緒、社交、認知等方麵。心理年齡不是幻想,而是一種穩定的、可測量的心理狀態。

有人70歲多了,經常旅遊、攝影、畫畫、追劇、跳舞,參與各種運動,覺得自己50多或60歲吧,他的心理年齡就是50多或60歲。

有人才60多歲,常掛在嘴邊的卻是:“唉,我老了,很多事情做不了”。在現實生活中,他真的做不了很多事。他的心理年齡就是80多歲。

心理年齡是很神奇的,一個人感覺自己是幾歲,往往能決定他能活多久。

英國倫敦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追蹤了6000多名52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結果發現一個令人震驚的數據:

覺得自己比實際年輕的人,在8年內有14.3%的人去世,顯示了心理年齡對壽命的強關聯性。

而感覺自己比實際老的人,死亡率高達24.6%。

換句話說,心理上“覺得老”那就真的會更早離世。

研究中涉及了實際年齡、健康狀況、性別、經濟等變量,但“心理年齡”依然是一個重要的長壽因子。

為什麽感覺年輕的人更長壽?

科學家們給出了幾個解釋:

1. 心態好,身體不易垮。樂觀的人更有抵抗力,心理年輕往往伴隨著更低的焦慮、抑鬱和炎症水平。

2. 行為更積極,感覺年輕的人更愛動、更願意學習,也更容易社交。這些都是影響長壽的因素。

3. 自我暗示的神秘效應常常令人震驚。假如一個人相信自己老了,他就會變老。他的自我暗示力量越強,那麽他老得越快,心理學稱之為“老化自證預言”。相反,相信自己還年輕的老人,雖然有時也有軀體的不適,但他們的自我暗示是自己還不老,自己有免疫力來康複,他們確實會變得更為健康。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