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進入第三年。最近跑團跑友說我跑得越來越輕鬆了。其實我跑得並不輕鬆,隻是跑姿進步了很多,跑到最後跑姿沒有垮掉。關於跑姿,正確的跑姿特點就是步幅大,步頻高。如果觀察馬拉鬆運動員,你會發現馬拉鬆比賽的小集團大家的跑姿,步頻,步幅很相似。甚至看到跟跑的運動員和前麵的運動員左右腳都一致。但我們觀察業餘跑者,跑姿就會大不相同。剛開始跑步的, 步幅小,步頻低,腳步抬不起來的老頭跑。後腳跟著地,腳步觸底時間長,基本沒有什麽騰空。沒辦法,一般剛開始跑步都這樣,我自己頭一兩年也基本這樣。肌肉不到位就隻能這麽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抬頭挺胸,提高步頻,多跑,慢慢練。
當水平進步了,我發現主要有以下兩種跑姿。
1. 步幅型選手。這類炮友腿部肌肉較為強壯,步幅大,步頻相對較低。一般前腳掌著地,觸底時間短。極端情況下讓人的感覺就是跳著跑。我發現很多gym bro偶爾跑步時就基本上都是跳著跑。一看他們就跑不了多久,跳著跑衝擊力大,很快就不行了。當然經常跑步的就會控製的比較好,步幅適當,跑姿看起來很好看,我覺得大部分運動員應該就是這種跑姿。我自己就是這種跑姿,平常輕鬆跑隻能步頻170,加速也隻能上到步頻180。
2.步頻性選手。步頻輕鬆超過190。他們步幅小,有可能後腳跟著地,觸底時間長,靠腳底滾動向前。極端情況下看起來像坐著跑。跑姿看起來沒那麽瀟灑,但腳步在地上飛快滾動,效率也很高。很少見到運動員這麽跑的。但在業餘跑者中很常見。我老婆就是這種,她輕鬆跑經常190.
我覺得這兩種跑姿沒有誰好誰壞。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不同,各有各的跑法。我想指出的是,這兩種跑法對跑鞋的需求可能不太一樣。一般來說,步幅型跑友希望跑鞋軟彈一下,減少落地衝擊力,靠鞋的彈性保持能量。這種跑鞋有alphafly, adidas adizero pro 4, Saucony Endorphine Elite等。
步頻型的可能喜歡鞋底較為硬的,靠鞋底的剛性保持能量。比如 adidas pro 3和一些前一代的碳板鞋。大家看看你是那種類型,買跑鞋時可以注意一下。
步幅型的,現在adidas網上pro 4有deal,從$250降到$150,欲購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