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了一個關於步頻型和步幅型跑步的貼,很多同學不以為然。沒關係,今天我就用中學力學來分析一下。
跑步的原理
首先,跑步實在是一個涉及全身,太複雜的運動,各種參數太多,我們解題得先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我們沒法分析全身,甚至沒法分析整雙鞋,那我們就分析一下跑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中底,midsole。
我們跑步是一個不停跳起和落下的運動,當我們落下的瞬間,腳底和地麵產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反作用力部分力向前,部分力向上。向前的力讓我們客服阻力向前,向上的力克服重力讓我們停在空中飛行。尤其是向上的力是浪費的,並不能使我們向前。原則上我們希望力都用來向前,可惜如果我們跳的不夠高,很快地球引力就要把我們抓回來,落地瞬間,造成刹車現象,降低速度。刹車造成的影響一般和滯地時間成正比,也就是滯地時間越長阻力越大。
根據動量定理,F Δt = m Δv,這裏Δt是滯地時間,F是我們受的力。產生同樣動量,力和時間成反比。我們的身體結構,肌肉力量決定了我們所能承受的力,往往是幾倍的自身體重,所以一定的滯地時間是不可避免的。我們通過訓練,可以使我們力量越來越強,滯地時間降低,效率越高。所以跑步能力變強的人,不僅是他的功率提高了,跑步效率,經濟性,也提高了。
不過事情也沒有這麽簡單,大家一定知道還有另外一種向前運動的方式,滾動向前。當物體滾動時,滯地時間是無限長的,所受的力隻是本身重量而已。與此同時,需要有個轉動的力,克服阻力向前。可惜我們人跑起來不能向球一樣滾,我們隻能利用鞋接觸地麵的那一點時間,盡量向前滾,不過最終還是得跳起來。
所有跑步的人都同時用這兩種方式運動的,但有些人可能多用第一種方跳躍式,我對應他們為步幅型,另外一些人可能更多一些滾動方式,我對應他們為步幅型。
中底的作用
原理搞清楚了,讓我們來看看,鞋,或者更簡單點,midsole對這兩種方式的影響。
首先對於跳躍式運動方式,我們每次跳起需要克服身體勢能向上做功,當落地時勢能轉為動能,我們需要反方向做工,我們再引進一條公式,W(work)=Fd(distance)。其中的d就是我們鞋壓縮的大小。為了做同樣功,我們需要更多的變形才能使我們受力變小。所以,鞋越軟對我們的衝擊力越小。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動能勢能的轉換,我們的midsole就像個彈簧,也可以儲存釋放勢能,如果他們的轉換率時100%,我們就可以用它們克服重力引起的動,勢能轉換了。可惜這是不可能的,我們隻能利用midsole的彈性盡量回收勢能。不過各大廠的頂級鞋都claim有80%到90%的energy return,這也是頂級鞋跑步輕鬆的原因。
對於第二種滾動運動方式,增加滾動的方式很多,可以增加前後腳落差,drop,也可以有不同的rock design。很多設計很複雜,我一下說不清楚,可能隻有自己試過才知道。
怎樣選鞋
我們來看看,怎麽利用以上信息選鞋
以上選鞋方法隻是為了彌補我們的weakness。平時訓練時,你不一定要刻意避免weakness,需要鍛煉它們,所以有幾雙不同的訓練鞋也很重要。每個人都不一樣,我也隻談及了鞋子midsole這一部分,其他還有很多需要考慮。鞋子要多試試。這裏隻是希望給大家一些信息作為參考。祝大家無傷跑步,年年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