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手尖,頂筆上天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詞賦動江關
個人資料
正文

回居士兄:老毛的所謂一億根據地,是怎麽來的?是抗日得來的嗎?zt. 你可據此得出結論說:老毛抗日,行?

(2025-09-23 07:13:15) 下一個

“七二一”方針的說法最初源於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團長楊成武手下一個脫離共產黨的下層軍官。這位叫李法卿的軍官說,1937年9月,毛澤東對奔赴山西作戰的楊成武指示:”中日之戰是本黨發展的絕好機會,我們決定的政策是百分之七十是發展自己,百分之二十為妥協,百分之十對日作戰。” 李法卿還說,該指示是1937年8月,中共洛川會議秘密決定的原則。

關於這個“七二一”方針,曆史學家們並沒有從中共檔案中找到任何證據。但是,這樣的精神在中共領導人的回憶錄的字裏行間卻有體現。

中共前領導人張國燾在《我的回憶》中,對洛川會議有這樣的記載:“他(毛澤東)警告會眾不要為愛國主義所迷惑,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他主張八路軍應該堅持遊擊戰爭,避開與日軍的正麵衝突,避實就虛,繞道日軍的後方去打遊擊。主要任務是擴充八路軍的實力,並在敵人後方建立中共所領導的遊擊根據地。”

張國燾這樣的說法與中共後來公開談論的洛川會議的基本精神也很一致。中共的宣傳材料說:“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和紅軍的特點,中共中央在會上確定了紅軍應執行的戰略方針。毛澤東指出紅軍的基本任務,是堅持獨立自主的遊擊戰,並在有利條件下進行運動戰,創立敵後抗日根據地,鉗製與消滅敵人,配合友軍作戰,保存與擴大紅軍。會議確定紅軍在敵人後方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山地遊擊戰,使遊擊戰爭擔負起配合正麵戰場,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戰略任務。”

中共一直說自己是抗戰的領導者和主力軍,但在十四年抗戰曆史中,中共反複提到的隻有“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這也可以從側麵證明,即便“七二一”的數據不完全準確,但是這樣的精神至少是存在的。中共很少介入日本與國軍的戰鬥。

共產國際駐延安特派員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在《延安日記》中寫道:“八路軍、新四軍事實上從1941年開始就停止了對日作戰,百團大戰是最後一次對日作戰。八路軍新四軍得到指令,一律不準對日進行作戰行動,包括受到攻擊便撤退。”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