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等人,久候不至。突然想到其實並沒怎麽看過詩經,隨手上了個網站去看,接下來就每天讀幾首。
一開始讀有點懵,靠著網站上的注釋才把詩讀下來。等剛搞清楚那些生字的讀音和意思,就看不上注釋邊上的譯文了,我也是個輕狂人啊。這兩千多年前的文章,時過境遷,各種解讀也不差我一個,挑幾首印象最深的,隨便寫寫我現在的猜測。
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於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於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譯文大致是說:
南麵的喬木(下)不能休息;漢江(上)的遊女不可追求。
漢江太寬不能遊過,漢江太長不能乘筏而渡。
薪草錯雜,割取牡荊;等姑娘出嫁,用它喂馬。
薪草錯雜,割取蔞蒿;等姑娘出嫁,用它喂馬駒。
賞析裏認為這是青年樵夫的幻想。明知人家看不上他,也要幻想一下嫁他的場景,幻想他勞動的場景,一邊幻想一邊反複用現實提醒自己,所以不停在唱漢江、漢江。
這賞析隱隱帶了點底層勞動人民的苦大仇深,看得人忍俊不禁。
我想想古人不至於這麽自苦,心裏想想倒罷了,還編成歌,一定要把自己並不高大上的職業反複唱出來,以至於人人傳唱,這種心理素質有誰見過?而那遊女又到底在指什麽?注釋裏給了漢水之神和遊玩女子兩種解釋,我想來想去都不太象。
漢水之神,他敢做夢於之結婚?還是發昏吧,那更容易些。若是遊玩女子,她都能在漢江上玩,那他又是什麽樣的廢物,反複唱漢江天塹,等美女騎著大馬過來嫁他?必然該有其他的緣故。
既然說了不可求,女子自然不嫁他。然而又反複唱“之子於歸”。
(之子於歸 —— 詩經看到現在好像都用在女子出嫁上,“歸寧”用在回娘家上。)
好了,人家嫁做他人婦,他砍枝條去給別人的媳婦喂馬,還給大馬小馬各備了飼料,如此精心照料。
帶馬群出門,嗯,看出那女子很有錢了,可謂又富又美,誰人不愛。但他是不是也太大度了點?可能那賞析也覺得這麽解釋不像話,就把這詩歸到了更虛幻的幻想上。
反正都是瞎猜,我來猜一個: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南邊有漆樹,不可以在底下休息,否則可能過敏。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江邊經常有某個遊女路過,不可追求。這個遊女,可能是指某個遊蕩部落的成員。比如這個部落專門做生意的,居無定所,婚嫁也與別的部落不同,跟她結婚必須一起遷徙之類。所以不可求,非不能求。就像偏要在漆樹底下休息,未必死,但有可能受罪。為了自己著想,還是不求了吧。
那遊女既然跑來跑去,自然會路過我們部落。用“歸”,顯得客氣一點,賓至如歸的意思,不指結婚。男子不求是不求,道理都知道,隻是心裏放不下。女子過來的時候出力招待,安排妥帖了,能讓她樂意多來幾次也好,以慰相思。表白是不敢表白的,代價太高。
這是純粹的喜歡,隻對她好,別無所求。傳唱一下又何妨。
我也在緩慢地讀詩經,記點讀書筆記,跟你差不多。不過我們的焦點各異,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