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你不能買到幸福,但你可以買一張去裏斯本的機票,這幾乎是一樣的。” 話說得俏皮誇張,但可見裏斯本有多令人向往。根據ForwardKeys的最新數據,裏斯本是今夏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帶著這種向往,我們從科英布拉,坐火車一個小時多點,就到裏斯本。從一下火車,到兩天後離開,感覺,到底曾是最老牌世界性殖民帝國,一度富甲天下的葡萄牙首都!繁華已逝,卻別具魅力。
第一印象:火車站、瓷磚牆、花紋地
火車站頗有葡式典雅。
看來,瓷磚貼麵,是葡萄牙文化標誌之一。在我們的生活中,一般,瓷磚僅用於衛生間和廚房;在土耳其,看到瓷磚裝飾皇宮和清真寺的內壁;而在葡國,瓷磚外牆和瓷磚壁畫,不僅見於教堂,也普及到民居建築。相比波爾圖和科英布拉,裏斯本的瓷磚貼麵的民房,更普遍,到處可見。火車站邊上就見一大片。
很喜歡後來看到的街頭瓷磚壁畫。尤其是上圖,顯然是來自遙遠的東方人形象,質樸而栩栩然。大航海先鋒的印記,藝術地留在這個城市。
花紋地磚鋪路,也是葡萄牙城市的一大特色。裏斯本的道路和廣場上的花紋,設計手筆之大,式樣之豐富,令人讚歎,是前兩個城市不能比的。從來沒見過一個城市,這麽講究地麵裝飾。
“蓬巴爾風格” 的廣場,令人流連忘返
話說,從裏斯本開始,我們就跟著Gate1旅行社了。於是從火車站,直奔Mundial酒店報道。
這次Uber 司機,是位老奶奶,年齡難說,看上去有六十多,但主動幫著提行李的利索勁,又不像這個年紀的女人。想與她聊一下,可惜她英語很有限。
一進酒店大堂,我們的導遊就認出我們是她的團員,主動迎了上來。她叫Sandra,典型的西班牙女郎, 三十開外,不漂亮,不難看,很幹練,也很有親和力。很辛運,我們遇到了一個讓人喜歡的導遊。在十幾天的相處中,她就像一道鮮活的西班牙人文風景,印象深刻。待我在後篇慢慢道來。
Sandra 為我們順利到達道賀,給了我們裏斯本地圖,建議我們下午可以到明天旅遊線路之外的景點去轉轉,7點之前趕回,屆時歡迎晚宴在酒店7樓舉行。
安頓行李後,我們出門了。酒店門前,就是菲蓋拉廣場(Praça da Figueira,也叫無花果廣場)。這是1755年裏斯本地震後,新建的一個市中心大廣場。
在葡國旅行中,1755年的裏斯本大地震,是個“關鍵詞”,經常聽到。那場大地震及隨之而來的海嘯,將裏斯本夷為平地。當時的葡國首相德卡瓦略-梅洛(通常稱蓬巴爾侯爵Marquês de Pombal)主持重建工作。此人至今仍被認為是葡萄牙曆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但他在震後重建中,行事果斷,表現出傑出智慧和才幹,他的名言是:“現在該怎麽辦?埋葬死者,關心生者。” 他聘請了很多工程師,借此機會重新規劃城市,興建了新的市中心、廣場和擴闊道路。不足一年時間,裏斯本已初見恢複規模。震後重建的新式建築風格被稱為“蓬巴爾風格”,其實就是葡國的新古典主義。菲蓋拉廣場就是其中之一。
廣場上聳立著國王約翰一世(King of John I 1357-1433)的騎馬青銅雕像。約翰一世在葡國在與卡斯蒂利亞的戰爭中,維護了他的國家的獨立,功不可沒。他的統治長達48年,見證了葡國海外擴張的開始。他被稱為“好人”(o Bom),有時甚至“偉人”(o Grande),但也有被稱“混蛋”(Bastardo)的時候,特別是在西班牙。
在旅行中,我喜歡“認識”各個廣場上的雕像和碑所紀念的人,那都是該國或該城重要曆史時期或事件的代表人物。了解雕像,有點像一邊遊玩一邊學習曆史,比較有趣。
廣場邊的民居,都是瓷磚貼麵。廣場四周滿是酒店飯店。
從廣場向東看,可見裏斯本最高的山丘上的聖豪爾赫城堡(Castelo de São Jorge)。這是摩爾人在11世紀中葉建築的,後被修改成了皇宮。在1755年的大地震中,基本摧毀。現在看到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恢複的。
走過廣場邊這家號稱建於1829年的葡式蛋撻店,就決定坐下,嚐嚐200年老店的蛋撻。不出所料,味道沒什麽特別,酥皮不夠脆。也許是因為沒有化時間等剛出鍋的緣故。
見朋友夫婦穿上情侶色,來一張!
廣場東邊的一條街,一溜排開,全是小飯店。雖然在這樣的地方吃飯,有被 trap之嫌,但架不住飯店門口經理的熱情勸邀,熱鬧氛圍的誘引,民族風情的手風琴聲此起彼伏,又都不耐煩花時間找飯店,就坐下了,碰碰運氣吧,人在旅途,就是種種浪漫的冒險,嗬嗬。
我們點了salad、章魚、海鮮泡飯和烤魚。前三樣都還可以,烤魚蝦不咋滴,腥味重,量太大,剩下不少。總價150多歐元,超出預期的很多。在“兩牙”,四人午飯,這個價,沒喝酒,被“宰”了。不過,這就是在這樣的街上吃飯的一種體驗。我在其它的遊記裏說過,旅遊,常常是浪漫與世俗之間的遊走,往往始於浪漫,終於世俗。但人們樂此不疲。
飯後,我們向港口的商業廣場(Praça do Comércio)走去。它是葡萄牙最大的廣場之一,又一個典型的“蓬巴爾風格”廣場。19世紀開始,這裏成為葡國最重要的國家部門的所在地,包括財政部、內政部、農業和海洋事務部,最高法院等。這,有點中國的天安門廣場。
廣場上恢弘大氣的新古典主義凱旋門(Arco da Rua Augusta),是大地震後城市重建的紀念碑。突顯了葡萄牙曆史上的傑出人物和他們的偉大成就。
從這個視頻,可見廣場的巨大和奧古斯塔街拱門的正麵。
廣場上的這座雕像,代表的是葡萄牙國王若澤一世(José I 1750年 一 1777年在位),綽號為改革者(o Reformador)。就是這個國王,將軍政大權交給總理蓬巴爾侯爵。
據說,國王拒絕為雕像擺姿勢。雕塑家不得不訴諸於皇家硬幣、郵票上的肖像輪廓。
廣場麵向稻草海(Sea of Straw)。堤岸邊的石頭藝術, 也是一景。你可以沿著岸邊的路一直走到橋。
我們在稻草海邊漫步留影,尋思,這明明是伊比利亞半島上最長的河--塔霍河(Tajo)的入海口,怎麽叫作稻草海了呢?不過,蠻喜歡稻草海這個名字,也許是在知青年代,對稻草太熟悉了。甭管名字出之何處,很明確的是:裏斯本的特殊魅力,與其在這塔霍河口的戰略地理位置,密切相連。難怪腓尼基人將這座城市命名為“Alis Ubbo”,意思是“愉快或溫和的海灣”。
在後來兩天中,我們的車幾次經過龐巴爾侯爵廣場(Praça do Marquês de Pombal),這是裏斯本市中心的一個重要交通環島,位於自由大道(Avenida da Liberdade)和愛德華多七世公園之間。
龐巴爾侯爵紀念柱高高聳立在廣場中央。此柱建於20世紀初,40米高的頂部,是侯爵的青銅雕像,旁邊是象征權力的獅子。下部是象征“重建裏斯本”的女性塑象,最下的地基,是勞動者的形象雕塑。凸顯龐巴爾侯爵在震後重建家園中的英雄地位。
在第二天的車遊中,還看到光複者廣場(Restauradores Square),它位於自由大道東南端。我想,這也是“蓬巴爾風格” 建築之一。廣場中央那座新穎的方尖碑,是紀念葡萄牙複辟戰爭的勝利的。那場持續了28的戰爭,最終結束了哈布斯堡王朝,開啟了布拉幹薩王朝。
這個長方形的廣場周圍都是式樣不俗的建築。最引人注目的是粉紅立麵的 Palácio Foz宮,應該也是新古典主義。
巧妙上坡,去看梅爾山聖母修道院遺址
裏斯本是個山丘之城,各城區和街道處在高低不同的坡上。所以一百多年前,就開始使用電梯,把人們從下城送到高城。
聖胡斯電梯塔(Santa Justa Lift)是唯一剩下的舊時垂直電梯,故成了裏斯本的旅遊景點。咱也很想乘它去山坡上的卡梅爾山聖母修道院(Convento da Ordem do Carmo)遺址,無奈沒時間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