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回到闊別9年的上海。恰有三個居美大學同學,有幾天都在上海。這為同學相聚提供了一個big由頭,20多位童鞋歡聚一堂,有的從青海、深圳等地趕來,懷著同窗深情,帶著當地美酒、小吃。
同學聚會的地方,選在靜安寺的毛頭老爹飯店。早早到那裏,先兜兜馬路。當年古樸的靜安寺,如今巍峨氣派,金碧輝煌,周圍的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記得這裏曾是20路電車終點站,小時候到西郊公園去,必在這裏轉車。雖然滿眼陌生,別有一種親切感,感覺與第一次踏足的城市,大不一樣。
同學們多年不見,興奮激動,握手擁抱,舉杯共飲,拍照留念,自不待多言。彈指一揮間,當年的莘莘學子,都已在奔七奔八的路上,能不感慨?!年輕時的同桌同室,把酒言歡,不亦樂乎!有同學說得好:往事如煙,亦真亦幻?心之祈禱,深情遙寄,逝者仙遁,生者當珍! 那亦真亦幻四字,最是神來之筆。
光顧著說話,沒在意吃了什麽。隻記得有一道甜點,黑洋酥糯米塊,像是滬版的驢打滾,香甜軟糯,很有老上海的味道。
相聚總是短暫的,萬裏來相聚,終有一別,不免悵惘,雖然,已有明年的相約。會吃會玩又善解人意的同學大姐提議道,住旅館的同學,願意繼續聚會的同學,何不跟她一起去喝杯咖啡?正中下懷!
於是跟著她,穿過幾條馬路,走進一家咖啡館,在露天桌邊坐下。定睛一看,原來是張愛玲故居常德公寓,一樓門麵改建的千彩書坊兼咖啡屋。多好聽的名字!
環顧四周,處處是張愛玲影子。咖啡每杯68元,果然味道不俗,也許是心理作用,嗬嗬。喝著咖啡,聊著同窗過往,現今生活;當然還要與自己崇拜的作家拍照留念....。想起張愛玲在《小團圓》裏說的:...... 老了至少有一樣好處,用不著考試了。 順延這一說法,人老了,好處多著呢:不用為畢業分配焦慮;不用再為晉級加工資打拚;不用再為子女的教育操心;不用掙紮,違心的話說還是不說,不用糾結,卷還是不卷。 曾經為安身立命,或所謂事業理想的拚搏,都已過去,成了記憶。你可以心安理得地什麽也不幹,也可以喜歡幹什麽就幹什麽,更可以與老同學老朋友從容相聚,隻為回憶。
想必,有人一起回憶,也是一種愜意。歲月的篩子,會濾走許多人和事,常常隻留下自己在意的,認為美好的,引以為傲的東西。就如張愛玲所說: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妥,像記得分明的快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記得小時候,看到母親常會把箱子裏的舊東西拿出來,曬曬太陽,把玩一番,一股樟腦味。難怪老人們忙著參加各種聚會。
這次回國,還參加了初中的同學聚會。這是我68年下鄉後,第一次參加班級聚會。也是二十多人,包了順風大酒店張楊路店的一個包房。到酒店大堂時,隻見滿屋年齡相仿的人,看得出,打扮過的,有的還蠻時尚,山清水綠的。想必都是來參加聚會的。聽見有個女士問,周女士訂的包房怎麽走,心想,她一定是我的同班同學。就上前與她相認。思緒穿越半個世紀的時空,在當年洋涇中學初三五班的女生中搜索,頃刻,她叫出了我的名字,我隻好不好意思地問:你是...? 她報出她的名字,對,對,當年的她浮現在眼前。
我們穿過長長的走道向包房走去時,隻見兩邊每個包房裏,人聲鼎沸。這像是這個城市的一道風景線。也許,老年人的聚會,支撐著半個餐飲業。至少,順風大酒店是這樣,我猜。
(下圖)是中學同學聚會的合影。
說回常德公寓咖啡屋。這個書坊不大,但令人感覺神清氣爽。書櫃裏擺著漂亮的新版張愛玲作品,散發著精致而具有感染力的古典韻味。牆上掛著與張愛玲相關的畫作。
屋裏,書櫃邊、轉角處的小桌旁,坐著讀者,多半是女性。一杯咖啡在手,看著書,不知是在品咖啡,還是品書,亦或在品人生?
多年以後,這張照片也一定是我的記憶的樟木箱的寶貝。感謝我的大學、中學的老同學們,熱情來相會! 感謝聚會的組織者們,穿針引線,不辭麻煩!感謝同學大姐,讓聚會有個意料之外的有情調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