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天地

在有生之年看世界,寫遊記。
個人資料
文章分類
正文

南意大利行(十六)重遊羅馬,感觸前世今生(上)

(2023-02-28 12:10:13) 下一個

2006年,我們姐妹兩家六人到意大利北部旅遊,從米蘭到威尼斯、比薩、佛羅倫薩,羅馬是終點。這次南意大利行,從那不勒斯到西西裏島,逆時針環島遊後,再回到巴勒莫飛羅馬,羅馬又是終點。

 

時隔17年,重點是從西西裏過來,重遊上次打卡過的羅馬景點,感覺眼光大不一樣了,像是感觸到了這個“永恒之城”的前世今生,看到了意大利,乃至整個歐洲的古希臘淵源,及古羅馬的全盤輝煌傳承;看到了不同文化的印記,異彩紛呈;看到了“教皇國”的昔日遺風;看到了意大利文藝複興對古希臘古羅馬的不朽回歸…。難怪,歌德的那句名言廣為流傳:“如果不去西西裏,就好像沒有去過意大利,西西裏是意大利的美麗之源。”。(“To have seen Italy without having seen Sicily is not to have seen Italy at all, for Sicily is the clue to everything.”)

 

特雷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羅馬噴泉文化的標誌

 

三天的重遊,深感羅馬堪稱“噴泉之都”。這裏不僅有世界著名噴泉,走在街上,也常常遇見大大小小、風格各異的噴泉,據說,多達3000多個。

 

羅馬的噴泉文化,可溯源於2500年前古希臘人開渠引泉水的文明行為。 我們在西西裏的錫拉庫薩老城區,看到的阿雷圖薩噴泉,就是那個時期的一個天然淡水噴泉。古羅馬人學習繼承了這一文明,大規模修建水渠,從河流和湖泊引水到古羅馬城,為城市提供飲用水和日常用水,噴泉是羅馬人收集淡水的主要手段。

 

在幾百年間,古羅馬的貴族們形成講究的沐浴文化,不惜斥巨資開鑿地下水道,設立龐大的沐浴場。後來,羅馬帝國衰亡,哥特人與日耳曼人先後入侵,羅馬城水道遭破壞。再後來,14-17世紀,文藝複興運動蓬勃發展時,羅馬人在原有的地下水道基礎上,熱衷於興建城市噴泉。教皇,作為當時羅馬的主要權威,往往會雇傭藝術家用精美的雕塑裝飾這些噴泉,展示了他對羅馬人的慷慨和承諾。類似“政績工程”。今天, 這些噴泉成了羅馬旅遊資源。

 

在去特雷維噴泉打卡的路上,不經意於兩條街的交匯的四個街口,看到這“四噴泉”(Quattro Fontane)。

 

 

這是一組文藝複興晚期風格的雕塑噴泉,由教皇西斯都五世委托建造,約建於1588年至1593年之間。噴泉都已名存實亡,但雕刻依然雋美。

 

 

 

 

Quirinal坡上的聖安德魯教堂(Sant'Andrea al Quirinale),立麵小巧大氣,像一座希臘羅馬建築風格的模型。

 

經過奎裏納萊廣場,順手拍下逆光中的Dioscuri噴泉。

 

Dioscuri噴泉的對麵是奎裏納萊宮,這是意大利共和國總統的官邸。

 

 

與噴泉相鄰的,是意大利憲法法院(Constitutional Court of Italy)。拍了個側麵。

 

 

沒想到,特雷維噴泉前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盛況如教皇接見。不過,想想,這特別正常,疫情三年,人們在家窩夠了,如今能出遊了,誰不想一睹這羅馬最大巴洛克噴泉的風采?年輕人誰不想到這噴泉許個願?巨星格利高裏·派克和奧黛麗·赫本的聯袂主演的《羅馬假日》,使它成了最浪漫時髦的世界名噴泉。

 

這座噴泉建於18世紀。意大利建築師尼古拉·薩爾維為它工作多年,最終,由朱塞佩·潘尼尼,在教皇尼古拉斯五世時完成。

 

 

噴泉位於三條街道的交集處,是古羅馬人將貞女泉引進羅馬城水道的終點。據說,公元前19年,一位處女,幫助古羅馬技術人員找到了城外的純淨水源,故稱貞女泉。噴泉背景立麵的四組雕塑之一,呈現了這個故事。這貞女泉的水送進了城裏的阿格裏帕浴場,為羅馬服務了400多年。噴泉雕塑的主體,是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像是駕馱駕馭著馬車。

 

 

我們不想擠進人堆,就隻找個高處遠遠觀看。

 

納沃納廣場:四河噴泉、摩爾人噴泉周邊教堂

 

 

在離納沃納廣場不遠的路上,看到聖路易教堂(San Luigi dei Francesi),就順便走進去。我們在那不勒斯和西西裏,常常順腿走進偶遇的教堂。這一比較,明顯感覺,羅馬的教堂富麗堂皇程度,普遍上了不止一個檔次。

 

這是一座法國在羅馬的天主教教堂,建於16世紀。據說,美第奇家族的捐贈,為建此教堂做出了貢獻。

 

 

此教堂擁有17世紀卡拉瓦喬的名作《聖馬修的靈感》(The Inspiration of Saint Matthew)(上圖)。在那不勒斯,卡拉瓦喬的名畫《七善事》,為仁慈山(Pio Monte della Misericordia)小教堂吸引了多少遊客!而這個教堂是免費的,我們進去前,也並不知道裏麵有名畫坐鎮。羅馬就是羅馬!

 

 

這就是遊客必打卡的納沃納廣場。

 

 

四河噴泉(Fontana dei Quattro Fiumi)是納沃納廣場的靈魂建築。它由吉安·洛倫佐·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於1651年為教皇英諾森十世設計。我想,這是羅馬噴泉文化最傑出代表。

 

在巴洛克藝術時代的17世紀,教皇英諾森十世,這位精明的政治家,也想在這座城市留下自己及其潘菲利斯家族的印記,要在他家的潘菲利宮前,造一個宏偉的噴泉。為此,他舉辦了一個公開藝術設計競標賽,還引出一個為人稱道的故事。

 

當時,雕塑家兼建築師吉安·洛倫佐·貝尼尼,在競標賽中,顯然處於不利地位。因為他與前教皇普·烏爾班八世密切合作,而前教皇是潘菲利家族的政敵。但,貝尼尼的設計實在太優秀,英諾森十世教皇一見,就為之折服,立即選中了它,說,他別無選擇,“不雇用貝尼尼的唯一方法是永遠不要看到他的設計。”

 

於是,羅馬有了四河噴泉。這是貝尼尼的最大、最著名的作品。教皇英諾森十世故世時,貝尼尼已經成為羅馬藝術的領袖人物。他的名字與羅馬的“今世”密切相連,你會一再看到他的傑作。貝尼尼於1680年在羅馬去世。我們在聖瑪麗亞·馬焦雷大教堂,看到了他的墓碑。

 

 

四河噴泉是一組形象生動、耐人尋味的群雕,蘊含豐富的寓言性。

 

噴泉池水中,隆起石灰岩石假山,四位河神麵向四方,中間聳立著一座埃及方尖碑,頂端有一隻銜橄欖枝的鴿子,這是潘菲利家族的標誌。(下圖)整組雕塑象征著教皇權威傳播至四大洲:尼羅河代表非洲,多瑙河代表歐洲,恒河代表亞洲,拉普拉塔河代表美洲。

 

仔細看雕塑,你能看出複雜的設計,充滿了符號學的隱喻,和有趣的信息:由於恒河著名的通航能力,它的河神攜帶著槳。(上圖左邊)而尼羅河神的臉,被一塊布蓋著,看不見。想是因為那時,地理學家對那片水域知之甚少。(上圖右邊)

 

 

作為歐洲和羅馬的代表,多瑙河神的頭後上方,是教皇英諾森十世的個人徽章。

 

 

四河噴泉前,潘菲利宮邊上,是一座17世紀巴洛克教堂-- 阿貢的聖阿格內塞教堂 (Sant'Agnese in Agone),麵向納沃納廣場,也是由英諾森教皇讚助。它也是早期基督教聖阿格內塞殉難的地點。

 

 

教堂內部裝飾華貴,令人膛目。馬賽克的地麵,圖案大氣非凡。據說聖安格尼斯的頭骨,是這教堂的聖物。

 

 

 

主祭壇上裝飾的不是繪畫,而是淺浮雕《聖約翰及其聖家族》。多梅尼科·圭迪17世紀的作品。

 

 

向納沃納廣場南端走。

 

 

摩爾人噴泉(Fontana del Moro)位於納沃納廣場的南端。雕塑的主角是一個摩爾人,(也許最初是海王星),正與巨大的章魚搏鬥,周圍環繞著希臘神話中的小海神(tritons)。

 

最初,16世紀,此噴泉隻有巨大章魚和四個小海神。17世紀,增加了貝尼尼設計的摩爾人雕像。19世紀,在修複噴泉期間,原始雕像都被轉移到博爾蓋塞博物館,取而代之的是路易吉·阿米奇的複製品。

 

 

 

在納沃納廣場西麵,我們走進聖母瑪麗亞教堂(Santa Maria dell'Anima)。在15世紀,它是整個神聖羅馬帝國的國家教會。後來,哈布斯堡皇帝是它的保護者。

 

教堂內裝飾增加了現代的玻璃圖像設計。古老教堂與現代藝術的結合,給我們深刻的印象。

 

一個小樂團正在教堂裏彩排。那歌聲,那環境,美!令人久久不肯離去。

 

 

離廣場不遠,我們看見Bramante 布拉曼特修道院的夜景。

 

 

二樓回廊正舉辦古典藝術輪回展覽,我們沒上去。在羅馬要看的東西太多。

 

西班牙廣場:西班牙台階、天主聖三教堂、破船噴泉

 

 

那天,我們從山坡上的博爾蓋塞美術館 (Borghese Gallery and Museum)出來,來到西班牙台階的最高處:天主教聖三教堂。

 

 

從教堂台階廣場俯瞰羅馬城。

 

 

教堂廣場上聳立著一個方尖碑。據說,是教皇於十六世紀末期放置於此。猜想,這一定是埃及來的文物。

 

 

 

沿著台階向下走,直到廣場中心的破船噴泉(Fontana della Barcaccia)。這個巴洛克式的噴泉,也是吉安·洛倫佐·貝尼尼的作品,但是在其父原來的基礎上,於1627年完成。16世紀末,教皇烏爾巴諾八世在台伯河洪水後,下令建造這個噴泉。

 

上圖,右側那有棟淡黃與橘黃色相拚的建築,曾經是詩人濟慈和雪萊的住所。現在這棟公寓變成紀念他們的博物館。

 

 

童話般的破船噴泉,為廣場增添了歡快感。這位遊客一定渴壞了。

 

 

特別喜歡從破船噴泉望向三一教堂的風景。

 

 

西班牙廣場東南麵,聖母貞潔胎柱(Column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聳立在高檔商品街的小廣場上

 

 

 

 

我們在西班牙廣場閑逛一圈,找了家飯店吃飯。意麵很好吃。在旅遊中,吃飯特別香,每頓飯都是享受。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Rome is not a day set up),羅馬也不是一天能看完的,哈哈,感興趣的朋友,請等下篇,(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