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史

從繁雜的文獻中抽絲剝繭,將曆史的脈絡梳理井然,並用心理學原理透析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現風雲詭譎且又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畫卷。
正文

民國風雲錄(節選23) 軍閥重開戰

(2023-04-07 11:28:39) 下一個

節選二十三    軍閥重開戰

 

1928年8月8日,國民黨二屆五中全會於南京舉行。這是北伐勝利後的首次中央全會,重點議題是:一、裁減軍隊;二、政治分會廢存;三、開啟“訓政”。

蔣介石提出了《軍事整理方案》,並列出了幾項原則:軍政、軍令必須絕對統一;軍費不得超出財政預算的一半;軍事教育必須統一;裁兵計劃必須與化兵為工、移兵墾殖等相結合。這個原則性的議案自然得到了大會的通過。

至於政治分會,本來提出設立的就是蔣介石,現在才施行幾個月,蔣又提出把它取消。顯然,這是一個政治權力分配問題。像馮玉祥、閻錫山等人,在此得到了巨大的利益,當然不同意廢除。全會在這個問題上議而不決,沒能廢除政治分會。對蔣有利的一項改進,是規定政治分會不得擅自任免地方官員,須報中央批準。

全會決定實行“訓政”。“依照總理建國大綱,設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逐漸實施,並決定迅速起草約法,預植五權憲法之基礎。”

10月8日,經過國民黨中央常務會議通過的《國民政府組織法》正式公布。法中規定,國民政府在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監督下“總攬中華民國之治權”,以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院組織之。同一天,任命蔣介石為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而他已經身為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正式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

其他重要的任命包括:譚延闓、馮玉祥為行政院正副院長,胡漢民、林森為立法院正副院長,王寵惠、張繼為司法院正副院長,馮玉樣兼任軍政部長,閻錫山為內政部長,李宗仁為軍事參議院院長,等等。這樣,國民政府的機構基本完備,“訓政”時期就算開啟了。

從西方列強的角度來看,北伐勝利是中國政治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中國的合法政府是北京政權;在此之後,南京政府變成了中國的合法政府。於是,國民政府的外交越來越活躍,在關稅自主和取得軍事援助等方麵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蔣介石最大的外交收獲之一,是得到了來自德國的軍事援助。由於《凡爾賽條約》限製了德軍的人員規模,使得其國內軍工企業能力過剩,亟需開拓國際市場,中國剛好需要德國的軍事裝備,兩下一拍即合。從這時起,蔣的嫡係部隊就在德軍顧問團指導下,開始了向“德械師”的轉型。

而在蔣介石心中最緊要的事項,是裁減非己嫡係的軍隊。他固執地相信:綜觀整個國民革命軍,隻有我陸軍軍官學校培養出來的各級軍官兼具正確的政治觀念和優良的軍事素質。這些部隊令人放心,他們具有革命軍人的精神,不會成為新的軍閥隊伍。

在北伐勝利後,蔣介石曾召集駐津浦沿線的第一集團軍軍官,做了別有深意的訓話。所有聽訓者均為黃埔出身並有上尉以上軍銜。第一次訓話後,發給每人一小張白紙,詢問大家:北伐完成後,軍閥是否已經打倒?認為已經打倒的,在紙上寫“打倒了”3字;若認為尚未打倒,則寫“未打倒”3字。軍官們不知校長的用意,就按照自己所見事實,大多數選了“打倒了”的答案。

蔣介石看後大不以為然,遂再度訓話,說:你們認為軍閥已打倒了,其實不然。舊的軍閥固然是打倒了,但是新的軍閥卻又產生了。我們要完成國民革命,非將新軍閥一齊打倒不可。蔣最後更強調說,隻有連新軍閥一齊打倒,你們才有出路,你們現在當連長的人,將來至少要當團長……雲雲。軍官們聽得似懂非懂,但卻各自高興。

1929年1月1日,全國軍隊編遣會議在南京開幕。蔣介石提出先裁減第二集團軍的動議,馮玉祥強烈反對並說這樣有欠公平。蔣轉而拉攏馮,暗示想與其聯手搞掉桂係,但馮裝作沒聽懂。閻錫山見勢不妙,先找借口回了太原。馮玉祥遂假稱大病,不參加會議,然後突然逃回原防區,僅留書向蔣道別。編遣會議於是無果而終。

蔣介石忍住內心的憤慨,轉而拉攏李宗仁,多次試探李對聯手打擊馮集團的反應。李到此時已完全看透蔣的意圖,知其意欲各個擊破,豈肯為虎作倀?蔣見李不肯合作,遂下決心先搞掉桂係再說。而桂係並無準備,在政治和軍事上均存在重大缺陷。

在政治上,李宗仁無疑是桂係的旗幟,但李卻長期住在南京,遙控武漢而已。一方麵,因馮玉祥和閻錫山離京返回各自大本營,引起蔣介石的猜忌和不滿,李意圖以留在京城讓蔣放心。另一方麵,在武漢的幾位軍長夏威、胡宗鐸、陶鈞,都是在桂係中被提拔起來的,故於公於私,其等對桂係首領均無反目之理,因此他認為,是否坐鎮武漢均無問題。

其實,這正是李宗仁在政治上的幼稚之處,而夏、胡、陶三位比他還幼稚。在軍事上,桂係的能征慣戰很大程度是因為有李宗仁和白崇禧這兩位智勇兼備的正副大帥。可此時,李宗仁呆在南京,白崇禧遠駐華北,武漢大本營有將無帥,這才是蔣介石敢於動手的決定性因素。

1929年2月初,蔣介石派人秘密運送大批軍械彈藥,取道江西,接濟湘南的魯滌平部隊,一來以便對武漢的第四集團軍用兵時取兩麵夾攻之效,二來可阻斷廣州李濟深與武漢集團的聯係。

武漢將領夏威、胡宗澤、陶鈞獲得了何鍵的密報,判斷蔣是要對付桂係。他們都年輕氣盛,沒有政治頭腦,仗著桂軍戰力強悍,竟在沒有征得李宗仁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做出政治和軍事決定。2月19日,他們以武漢政治分會會議的名義罷免了魯滌平的職務,並任命何鍵取而代之。20日,出兵湖南,直指長沙,魯滌平被迫率部退出長沙。

李宗仁聞訊大驚,預計自己必受牽連,當即化裝逃離南京,躲進上海租界。白崇禧也難幸免,被蔣介石奪了軍權,逃出華北。李濟深則被蔣騙至南京,軟禁於湯山。

蔣介石又派黃郛、邵力子分別前往河南、山西,疏通馮玉祥、閻錫山,共同對付武漢。馮、閻二人向來認為南方的第一、四兩集團軍是一家人,今日既然自相火並,他們樂得坐山觀虎鬥,於是通電“服從中央”。

國民黨“三大”之後,蔣介石發表《關於湘事之聲明》,指責武漢政治分會不顧中央編遣會議決議之規定,擅自調動軍隊,擾亂湘贛,且擅自任免省主席等,破壞政治統一和中央威信。隨後,下令將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撤職查辦。1929年3月27日,蔣發表了《為討伐李宗仁等布告將士》的文告。

見時機已經成熟,蔣介石揮軍向湖北進攻。他電令在江西各部編成第一路軍,由朱培德任總指揮,西攻武長路,截斷武漢退路;中央軍第一、二兩軍為第二路軍,由劉峙任總指揮,沿長江西上攻武漢;以韓複榘為第三路總指揮,由豫南向武漢進攻。蔣介石也從南京乘“楚有”艦到江西九江,親自坐鎮。

武漢方麵以夏威為總指揮,擬在武漢外圍抵禦。哪知蔣介石使出重金收買手段,策反了李明瑞、楊騰輝等桂軍軍官,使得這些主力部隊臨陣倒戈。夏、胡、陶三人頓時驚惶失措,竟決定放棄武漢,向荊州、沙市、宜昌一帶退卻。4月4日,蔣軍占領武漢。4月21日,胡宗澤、陶鈞、夏威在蔣軍的追擊下,向蔣投降,通電下野,部隊全為蔣收編。

這支在北伐中所向披靡、戰功卓著的桂係軍隊,竟在這麽短時間內就分崩離析了!究其原因,桂係在事變中“名不正、言不順”而陷於孤立,在和平階段治軍無方而內訌,臨陣有將無帥而指揮不利,種種相加,終至脆敗。另外,蔣氏嫡係部隊經過德國軍事顧問團的武裝和訓練,戰鬥力已經漸強,也是製勝的原因之一。

4月19日,蔣介石發布了“以根本鏟除桂逆之目的,擬即由湘、粵、滇三路進攻廣西”的命令。

5月初,李宗仁和白崇禧經香港輾轉潛回廣西梧州,同黃紹竑會合。然後,李宗仁組織起“南路護黨救國軍”,自任總司令,發出反蔣通電,遣白崇禧、黃紹竑領兵分兩路進兵廣東。但此時桂係兵力太少,經不起各路的反擊,於6月初敗回梧州。

1929年6月下旬,粵軍在蔣介石的軍事配合下,先後攻占桂林、梧州。李宗仁、白崇禧在廣西無立足之地,再次逃亡香港。至此,蔣桂戰爭以桂係完敗而告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