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史

從繁雜的文獻中抽絲剝繭,將曆史的脈絡梳理井然,並用心理學原理透析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再現風雲詭譎且又波瀾壯闊的民國曆史畫卷。
正文

民國風雲錄(節選21) 再次北伐

(2023-04-03 14:40:26) 下一個

節選二十一    再次北伐

 

1928年1月9日,蔣介石通電全國,宣布複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隨後2月初舉行的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上,不僅確立了蔣介石的最高領導地位,而且通過了《集中革命勢力限期完成北伐案》。此時,特委會已被搞臭,汪精衛、胡漢民也已分別出國,唐生智部已被消滅和收編,張發奎部也落得同樣的命運。全國除東三省、熱河、察哈爾、河北、山東等省尚被奉軍為主的“安國軍”所占據外,其餘都已在國民政府管轄之下了。

蔣介石的頭一件大事就是重掌軍權,一個“總司令”頭銜還不夠,他要直接把過去的嫡係部隊抓回到自己手裏。本來,第一路軍總指揮何應欽是他在軍隊裏最信任的心腹,也曾為他立過大功,但是,在蔣下野之前,何竟然完全同桂係站在了一邊,讓蔣失望之極。而在他下野期間,何居然使他的嫡係完全聽命於桂係,更是糊塗透頂!這次他既要實掌軍權,還要給何一個教訓。

蔣介石沒有跟何應欽打招呼,從南京直上徐州,突然進入第一路軍總指揮部。何氏活該倒黴,剛好外出打獵未歸,被蔣抓了一個現場。於是,蔣把各軍長官召集起來訓話,嚴厲批評軍隊“精神已墮落了,紀律已廢弛了,道德已沒有了,勇氣已退縮了”,宣稱“此次出來,就是決心犧牲個人,挽救黨國危機”。他宣布,調何應欽任總司令部參謀長。

2月13日,蔣介石宣布第一路軍整編為第一集團軍,他自兼集團軍總司令。然後,他再對全體國民革命軍進行重新改編,任命馮玉祥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閻錫山為第三集團總司令,李宗仁為第四集團軍總司令。

在軍事準備的同時,蔣介石也在考慮政治安排。他認為,前次北伐陣營分裂並非軍事方麵的問題,主要起因是各方誤解自己是政治獨裁。那麽,為了表明我蔣某人決無此念,幹脆就來個名正言順的分權。於是,他於中央政治會議上提議並得到批準,在廣州、武漢、開封、太原設立四個“政治分會”,由李濟深、李宗仁、馮玉樣、閻錫山分別擔任政治分會主席。政治分會的權力極大,可以任命所轄區內地方官吏,並全權處理政、軍、財、教、建各方麵要政。

4月7日,蔣介石下達了二次北伐的總攻擊令。蔣率第一集團軍沿津浦線北進;馮玉祥率第二集團軍由津浦、京漢兩線間的魯西和直南向北推進;閻錫山率第三集團軍由京綏、正太兩線向東進,攻占石家莊,再轉京漢線北進;白崇禧作為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率部沿京漢線北上。各路大軍先後發動,勢不可擋。

眼看二次北伐節節勝利,在中國北方有巨大殖民利益的日本開始凶相畢露。4月18日,日本外務省發表聲明,聲稱山東局勢之巨變影響了在濟南的日僑,日本要出兵自衛。20日,日軍駐天津3個步兵中隊搶先一步侵入濟南,在濟南城裏築起街壘。

4月24日,南京政府對外發表《告世界民眾書》和《告日本民眾書》,呼籲世界人民援助中國,並呼籲日本人民反對出兵。

4月25日至26日,日軍第六師團在青島登陸並開抵濟南商埠。在日軍勸降下,直魯聯軍首領張宗昌於30日棄城北逃。5月1日,北伐軍開始進入濟南,發現日軍已在市內各馬路構築工事,敷設電網,步步為營。入城的兩國軍人多有對立。

5月1日晚,蔣介石的總司令部也到達濟南,然而,中國的最高司令官對於入侵的日軍並無任何約束力。南京政府外交部長黃郛也當日到達濟南,準備幫蔣介石同日方交涉。可日本並沒有派外交使臣前來濟南,都是軍人,就是要展開軍事行動。

1928年5月3日上午9時左右,國軍第四十軍的一名士兵因患病被送往基督教醫院治療,被日軍士兵當街阻止通行,由於語言不通,發生爭執。日軍士兵突然開槍,打死中國士兵一人,其餘的避入醫院。大約同時,日軍在魏家莊向正在張貼標語的中國士兵開槍,造成數人死傷。10點半左右,有一個日本人在隆昌洋行附近試圖通過第四十軍防地,遭到四十軍士兵阻止,雙方發生衝突。

各處日軍士兵聽到槍聲後陸續開槍,對中國市民和軍人展開屠殺,12時之後已經槍聲密集,屍體滿街,鮮血橫流。最嚴重的是,日軍突然向駐紮在附近的第四十軍第三師第七團的兩個營展開攻擊。由於當時該團的團長、營長正外出開會,無人指揮,兩個營傷亡慘重,其中第二營全軍覆沒。

蔣介石一麵嚴令中國軍隊全部撤出商埠區,一麵派黃郛到日軍司令部交涉。日方強迫黃郛簽字承認衝突由中國士兵挑起,遭到他拒絕。日軍竟然將這位外交部長強橫地扣留18個小時。

就在當日,國民政府戰地政務委員會委員兼外交處主任蔡公時,同17名隨員到濟南,於經四緯六路成立外交部特派員交涉公署。晚23時左右,日軍聲稱在交涉公署門前發現日軍屍體,破門而入後強行要搜檢交涉署人員的槍械,然後將署內職員剝光衣服後鞭打,再拖至院子裏用機槍掃射。蔡公時用日語抗議,怒斥日軍暴行。日軍大怒,割去他的耳朵和鼻子,又挖去舌頭、眼睛,並對其他人百般蹂躪。除一人僥幸逃脫外,其餘的人全部被日軍殺害,其狀之慘,令人目不忍睹。

蔣介石悲憤之極!他在5月3日的日記中寫道:“身受之恥,以五三為第一,倭寇與中華民族結不解之仇,亦由此而始也!”他想到過日本人對北伐的阻擾,但沒有想到日本軍隊會蠻橫和殘忍到這種程度,麵對有生以來最無可奈何的痛苦局麵,為了顧全北伐大局,他不得不強迫自己忍辱負重。

5月4日,蔣下令除以兩個團留守濟南外,其餘國軍撤出濟南,至泰安一線待命。他和黃郛也退出濟南至西南十幾公裏的黨家莊車站。

然而,日軍卻沒有任何退讓,接著從大連抽調的第二十八旅團和部分空軍到達濟南。5月7日下午3時30分,日軍師團長福田彥助中將向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軍隊不得駐紮在濟南及膠濟鐵路兩側20裏以內,並限12小時之內做出交代。

從5月8日淩晨4時起,日軍認為沒有得到滿意答複,開始炮轟濟南全境。5月9日上午9時,日軍第六師團向濟南城發動進攻。下午,濟南守軍被迫退入城內,進行巷戰抵抗。日軍進城之後即開始大規模放火以及進行無差別屠殺。10日夜晚,中方守軍接到蔣總司令發出的“放棄濟南”命令,從東門退出。濟南完全淪陷於日軍的刀火之下。

此次慘案,造成中國軍民6123人罹難,1701人傷殘,17名中國外交人員慘遭虐殺。日軍死亡26人,傷157人。蔣介石在5月9日的日記中寫道:“如有一毫人心,其能忘此恥辱乎!”

二次北伐的形勢經此一難,已然大變其樣。原本節節敗退的“安國軍”得到了喘息的機會,而北伐軍方麵卻出現了猶豫的情形。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見左翼第四集團軍遲遲不能到達前線,右翼第一集團軍被日軍攔路遏製,於是不想再孤軍冒進。戰場出現了僵局。

蔣介石終於心神稍定之後,決定調整部署,繞開日軍,以第一、二集團軍擔任津浦線,第三集團軍擔任京綏線、第四集團軍擔任京漢線,兵分三路,進逼京津。北伐軍很快占領綏遠、大同、張家口、保定、滄州等地。張作霖見大勢已去,於6月3日命奉軍撤出北京,並攜文武官員乘火車駛向關東。

6月8日,閻部第三集團軍一部率先進入北京。6月11日,閻錫山與白崇禧聯袂入京。12日,北伐軍接收天津。至此,中國全境內除東北之外,幾乎完全處於國民政府的控製之下,二次北伐以勝利告終。

然而,“濟南慘案”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投下的巨大的陰影,是無法用北伐勝利抹去的。慘案後,國民黨上海黨部立即成立了一個專事針對日本的國際宣傳部門,南京政府並直接訴諸西方列強控製的國聯。上海商界宣布對日經濟絕交,學生聯合會成立反日運動委員會,工人方麵成立上海工界對日外交後援會,等等。

這是一個重要的曆史轉折點。一方麵,南京國民政府借北伐的勝利取得了代表全中國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麵,蠻橫殘暴的日本在中國民眾心目中從此取代了惡行漸遠的英國,成為了中華民族的頭號外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