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寧漢分裂中,許多共產黨員從南京陣營轉移到了武漢陣營,“黃埔三傑”之一的蔣先雲就是個典型。他出生於湖南省新田縣農家,在湘南學生運動中嶄露頭角,1921年10月,由毛澤東介紹他加入共產黨,當時隻有19歲。隨後轉入工人運動,成為湖南工人運動領袖之一。1924年,毛澤東推薦蔣先雲報考黃埔軍校第一期,以第一名被錄取。
在黃埔期間,無人不知才華橫溢、天資超群的蔣先雲:學習上是學霸,“學術兩科,冠於全校”;政治上是領袖,任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主席和中共黃埔特別支部第一任書記,並按校規加入了國民黨。校長蔣介石、黨代表廖仲愷等,都把他看成軍校最成功的學員,因此,先雲成了國共雙方的驕子,軍校的一麵旗幟。
在東征攻克惠州城的戰役中,黃埔校史上這樣記載:“是日蔣先雲一手舉著盒子槍,一手握著指揮刀、帶著所屬敢死隊冒著敵軍炮火扶梯登城,與守城敵軍士兵開展肉搏戰,因此他多處被刺傷,血流不止,在頰上留下傷疤,贏得了‘青年軍人楷模’的稱號。”蔣介石因此聲言:“將來我革命成功後解甲歸田,黃埔軍校這些龍虎之士隻有蔣先雲才能指揮。”
先雲從黃埔畢業後,蔣介石一直把他帶在身邊,委以重要職位。北伐總司令部成立後,蔣先雲任總司令部秘書,並被授予少將軍銜。總司令部頒發的宣言和文告,多係先雲手筆。蔣介石當然知道先雲是共產黨員,多次令其退黨不成。特別在攻打江西時,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王柏齡畏罪潛逃後,蔣介石曾以“第一師中將師長”作誘餌,令蔣先雲退出共產黨。先雲作答:“我是共產黨員,永做共產黨員,頭可斷,而共產黨籍不可犧牲!”蔣介石一來難舍奇才,二來想利用他協調與中共的關係,還是留用了他。
在中共組織內,蔣先雲直接受周恩來的領導。先雲則深知自己肩負國共兩黨賦予的使命,公開在兩黨各派之間調解矛盾,為維護國共合作的局麵作了極大的努力。後來,隨著蔣介石對共產黨態度的轉變,中共中央開始采取自我保護的策略。1927年2月, 蔣先雲接到周恩來的密令後,毅然與蔣介石不辭而別,離開南昌,轉來武漢。
先雲回到武漢後,擔任中共湖北省委武裝部長兼湖北省總工會工人糾察隊總隊長。然而,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他不時顯得悵惘若失。當年黃埔從戎的崇高理想,演變成了師生相敵的悲劇,曾經為國共合作付出的心血也為之白流,心情之沉重非旁人可體察。但是,怪話卻從天飛來。有人說:小蔣過去投靠老蔣是為升官發財;回歸共產黨是偽裝革命。還有的說:忠於革命是假、忘恩負義是真……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對先雲的重大打擊接踵而來。他的愛妻李祗欣,不幸於4月11日病故於武昌紅十字醫院,年僅21歲。緊接著是“四一二事變”,對他有栽培之恩的蔣校長公然“清共”。他被在武漢的黃埔軍校各期學生推舉為討蔣大會主席,聲討了蔣介石的反共罪行。然而,他總聽到冷嘲熱諷,鬱悶難解。於是,蔣先雲決誌請纓,征戰沙場,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第十一軍二十六師七十七團黨代表兼團長。
5月28日,在河南臨潁戰場上,北伐軍全線出擊,戰況慘烈異常。
蔣先雲身先士卒,策馬飛馳直衝敵陣。第一次,槍彈傷其腿,卻不顧,指揮如故;第二次,炮火毀其馬,人馬倒地,亦不顧;第三次,槍彈中其胸,流血不止,仆地不起,猶呼喊追敵不止,終由下級官兵強救下來,乃氣絕犧牲!作為一個有軍事素養的軍官,他當然知道應該“掩蔽身體,發揚火力”,但是,他決意重回戰場的那一刻,實際上已經抱定了“以死明誌”的信念。全軍上下,聞者無不悲憤。
蔣先雲犧牲後,周恩來在武昌親自主持召開追悼會,中共中央刊物《向導》198期發表《悼蔣先雲同誌》一文。武漢國民革命政府追贈其為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