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人類的精神食糧。中國古話也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一本好書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個窗口,給一個有限的人生,開拓出一片新的視野。可是萬卷書也太難了。碼農白蘭度讀書專不下心來,一本書要啃幾個月。照這個速度,一百本書都讀不下來。
相對於精神食糧,碼農吃起物質食糧來倒是十分輕鬆,而且十分遵循”粒粒皆辛苦“的教導,不管是港式早茶,法式大餐,還是麥當勞的漢堡包,都能在十分鍾內把盤子舔得幹幹淨淨。所以碼農十分羨慕那些消費精神食糧如消費物質食糧的人。
直到有一天碼農聽到神人一句箴言。忘了是哪位神人了。他說:“讀一本書書不必要讀完。什麽時候想讀了就拿起來,不想讀了就放下了,讀下一本。不要覺得有負疚感(guilty)”。碼農照著試一下,果然心情大為舒暢。讀書的樂趣也大為增加。特別是一些大部頭的書,也不再發怵了。比如那本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有兩寸厚,就隻讀了關於中國和印度的部分,頗覺大漲知識。到了講奧斯曼土耳其的部分,就沒勁再讀了。隻花了幾個星期,放回書架再讀下一本。丹尼爾•戈爾曼的經典《情商》讀了兩天,到心理創傷部分,也讀不下去了,於是再換一本。有些書還是能一直引人入勝的。比如《三體》的第一部,或者薇斯奧芙的《Educated》,拿起來就一口氣讀完。
終於體會到,精神食糧畢竟不同於物質食糧,不存在浪費一說。沒有了一本書要讀完的負擔,讀書終於變成了一種完全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