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約旦河水壩---加利利湖性命攸關的絞索 ( 水,自然環境與人係列之一)

(2021-02-01 18:05:30) 下一個

水,自然環境和人是一種相互相存的關係。水,是指存在於大自然供給人類的水資源,而自然環境是指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理地貌和水資源在內的周邊環境。人和水對自然環境都有短期和長期的改造作用,要麽使其改善,要麽使其惡化。


約旦河水壩---加利利湖性命攸關的絞索
  水,自然環境與人係列之一)

 

文/飛鴻

        以色列位於亞洲,非洲和歐洲三大洲交界的中東地區,戰略位置極其重要。它西邊濱臨地中海,東接約旦曠野,南靠內格夫及西奈沙漠,北臨敘利亞接壤的戈蘭高地。以色列屬於冬雨夏旱的地中海氣候,東部和南部則屬少雨的沙漠氣候。所以淡水資源對以色列及整個中東地區都非常重要。以色列高度重視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這些方麵在世界上處於領先水平。

       以色列國土很小,包括爭議部分一共隻有2.7萬平方公裏(台灣為3.5萬平方公裏),但具有多種地理地貌特征,年降雨量在不同地區變化也很大。它的西部是新月形地中海沿海平原,年降雨量約為600毫米,適合農業耕作,在聖經上被稱作是“流著奶和蜜的應許之地”,古稱迦南地。中部是耶路撒冷和撒瑪利亞石質山區,年降雨量為500毫米左右,古代多為曠野放牧區。東部為約旦河穀區,氣候炎熱,年降雨量為200左右,有的地方年降水隻有幾十毫米,這裏主要種植熱帶水果和玉米等耐旱作物。南部為內格夫沙漠,年降雨量僅為100毫米或有些地區也僅幾十毫米。北部加利利地區為濕潤半濕潤區,植被森林較多,年降雨量達到800到1000左右,是以色列著名的農業區。

       以色列以約旦河穀與約旦為界。約旦河穀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地方,著名的死海就位於這裏。它是東非大裂穀的北段。約旦河穀延伸到以色列北部有一個有名的淡水湖泊叫加利利湖,它是以色列的生命湖。它提供給以色列的淡水資源占以色列的工業及生活用水幾乎達50%,而其餘一半主要來自地下水開采。以色列的阿拉伯鄰國也對加利利湖十分渴望。有專家分析,水資源恐怕會導致若幹年後新的中東戰爭。

       加利利湖的入流是上約旦河,這是以色列唯一的常年地表河流。它接納戈蘭高地和以色列與黎巴嫩交界處赫蒙山區融雪及降雨徑流,然後注入加利利湖。約旦河與加利利湖在聖經上非常有名,是耶穌及其門徒活動傳教的地方,也是耶穌受洗之處。下約旦河則是加利利湖的出流河。它將加利利湖和死海連接起來,把加利利湖多出的水流入死海。這些年來,由於人口增多,用水量增大,幾乎沒有多餘的水流出加利利湖了,所以下約旦河就隻剩下幹枯的河床,體現了人類對大自然的負麵影響。

       以色列對唯一的淡水湖加利利湖倍加愛護,專門成立了加利利湖管理局,其管理人員很多是在歐美獲得博士學位的技術專家,他們對加利利湖晝夜24小時連續不間斷地全方位使用各種先進儀器進行觀測,密切注視泥沙,生物,化學,物理等各種指標的變化情況。

       以色列對加利利湖的淡水利用也非常科學化和現代化。在50~60年代,以色列修建了一條跨流域引水渠,把加利利湖水沿地中海岸一直引到南部內格夫沙漠,供給沿途城鎮工業和居民用水及發展內格夫沙漠現代生態農業(沙漠溫棚及無土栽培等)。為了減少沿途蒸發損失,輸水渠多處采用加蓋的暗渠方式。我在希伯來大學讀書實習時曾經看到過古羅馬遺留下來的類似新疆坎兒井的暗渠遺跡,所以新疆的坎兒井並非曆史首創。以色列的灌溉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發明了計算機控製的水和肥的滴灌技術。除了滴灌也用噴灌等不同的節水灌溉方式以達到最充分最有效的水資源利用。以色列絕不用浪費水的漫灌方式。另外以色列的廢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水平也很高。

       以色列在開發加利利湖水資源的初期由於缺乏長期和全麵的考慮,曾經一步之差,幾乎徹底毀掉加利利湖。教訓深刻,值得世人引以為戒。

      沿約旦河穀,位於北端的加利利湖水麵低於海平麵220米,而南邊的死海更是低於海平麵410米左右,是地表最低處之一。所以如果要用加利利湖的淡水,就必須把水提高至少220米以上。這個巨大的揚程將耗費大量的能源。據計算,以色列對加利利湖水的提水能耗每年占全國總能耗的7%左右。

       當初為了節省這項提水能耗,以色列的專家們絞盡腦汁。在設計提水站時,以色列水利專家在上約旦河計劃建造一座水壩,攔住進入加利利湖的約旦河水,然後再在水壩處修建提水站。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小揚程,從而減小提水能耗,達到節約目的。看起來這是一個很好的節能方案,對國家非常有利。於是在以色列剛建國後的1950年代,有關工程部門就組織起來,在上約旦河開始建壩。不巧的是,當時以色列和敘利亞在上約旦河接壤,那時敘利亞擁有戈蘭高地,敘以兩國處於敵對狀態。敘利亞武裝人員經常利用戈蘭高地的戰略有利地勢對以色列上加利利地區進行炮火襲擊,以色列也經常用空軍和火炮進行報複還擊,雙方都各不相讓,劍拔弩張。敘利亞方麵一見以色列要在上約旦河上修壩,更是怒火中燒,寸步不讓。敘方一有機會,就朝建壩工地開火,以色列死傷多人費盡千辛萬苦,始終建不起壩來。最後萬般無奈,隻得到離邊界較遠處的加利利湖西岸中部的一處山邊,挖進山裏,建成一個防轟炸的地下提水站,從加利利湖水麵以下10多米處抽水,然後用多個高功率馬達,采用接力的方式,逐級把水提到200多米的地麵以上的高度,然後才完成向地中海沿岸和南部的水渠輸水。我曾隨我的以色列教授和其他學生,到加利利地區參觀實習。以色列於1967年的6天戰爭奪取戈蘭高地,使上加利利地區處於安全範圍。這也是以色列要敘利亞先保證不再襲擊以色列本土,然後再歸還戈蘭高地的原因。我們參觀了當年未建成的水壩。這段殘壩使我想起都江堰外江被迫炸毀的殘壩,都是人和自然環境相互博弈後被迫認輸的見證。

       數年之後,以色列環境科學家經過分析研究,吃驚的發現,上約旦河的未成之壩幾乎成了以色列寶貴的加利利湖的一根絞索!這項研究結果讓人冒了一身冷汗:原來,加利利湖位於中東高蒸發地區,上約旦河的進水和雨季降水與下約旦河的出水及蒸發損失長久以來形成了自然的平衡。如果水壩建成,加利利湖的入水必然減少,而蒸發及出流維持不變,蒸發水量遠大於補充水量,那末加利利湖水得不到再生循環,就會逐漸鹹化,最後變成第二個死海!這將是一場人為的生態和環境悲劇和災難!死海飽和鹽化,人可在水麵自由漂浮,四周寸草不生,湖內幾乎沒有生物,故名死海。這就是中國古語“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所以建水壩一定要考慮長遠和周全。敘利亞在無意當中挽救了加利利湖,保住了以色列珍貴的淡水資源。這是雙方當初都沒有想到的。以色列當初在上約旦河上建壩,等於是為加利利湖套上一根絞索,而敘利亞無意中用槍炮打斷了這根絞索,幫助以色列保住了加利利生命湖。

       由於以色列提取加利利湖的水,致使該湖出流河下約旦河的水量減小,由常年河變成了季節河,進入死海的水也減少很多。這些年的增加用水進一步使下約旦河完全斷流。死海有進口無出口,約旦河的斷流使死海幾乎得不到補充,造成死海水麵逐年下降。以色列專家擔心死海生態遭到破壞而改變環境。他們曾設計了幾套方案挽救死海。一是從紅海引水入死海,以期恢複到曆史水麵高度。但這涉及到和約旦的交涉溝通協調問題。另一方案是從地中海引水,但工程量很大,投資效益是個問題。總之,救死海的方案正在考慮中。

       加利利湖的情況使人聯想到三峽問題。三峽大壩修建以後,大壩上遊形成一個巨大的人工水庫,使川江水流速度降低,導致川江的自淨能力大大減弱,而川江沿江的重慶等諸多城市卻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不斷擴大,排汙量逐年增大很多。這一減一增致使川江及三峽水庫汙染加重。這是環境學家和有關管理部門需要慎重考慮和迫切解決的大問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