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宗教漫談

(2021-09-04 13:54:42) 下一個

宗教漫談
 

文/飛鴻


      世界上主要的宗教分為一神教和多神教。一神教主要有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巴哈伊教(即大同教)等。多神教主要有印度教、佛教、道教和其他一些原始宗教等。猶太教的創立者是亞伯拉罕,他是古代猶太人的族長,為了一神教的信仰,帶領猶太人離開世代定居的兩河流域到達古迦南地即今天的以色列,開始了創業和發展。在其猶太教的信仰中認為是受上帝的旨意,被上帝揀選來到上帝給他們的應許之地的,以色列也被他們稱作“流著奶和蜜的地方”,猶太人也自稱為是“上帝揀選的人”。基督教則是從猶太教分化出來的宗教,其創立者是木匠出身的耶穌,其神學理論奠基人是保羅,其第一個教會組織者是耶穌的門徒彼得。猶太教一舊約聖經為基礎,基督教則同時接納舊約和新約聖經,新約聖經以四福音書為基礎。伊斯蘭教的創立者是穆罕默德。佛教的創立者是古淨飯王子悉達多(即釋迦牟尼)。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其創立者是老子李耳。除了猶太教不向外邦人傳教外,世界其它主要宗教都有向外傳教的傾向。由於這種傳教傾向,這些宗教經曆了由小到大,由點到麵的發展過程。

      在各宗教自身發展過程中,多數宗教也都經曆了由宗教改革帶來的由貴族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大眾化的過程。例如,由馬丁路德和加爾文領導的宗教改革使新教從天主教分化出來,天主教自身也因此而平民化和大眾化,普通信眾和教皇、主教和神父一樣可以閱讀和擁有聖經而不是以前隻能由教會上層神職人員解釋和宣講聖經。另外,任何信徒通過自己禱告可與上帝溝通,教會神權遭到削弱。這有些類似於佛教從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的轉變,即由“因緣成佛”到“因悟成佛”和“普度眾生”。

      1. 對無限性的追求
      人是一種動物,但又不同於普通的動物。人和動物的重要區別在於人的思考能力遠遠高於普通動物,而且,人的想象力遠遠超越人自身的認知力,也就是說,人的認識能力有限而人的想象能力無限。人對世界的認識有限,但人對宇宙的想象無限。這是一種矛盾也是一種困惑。人對無限性好奇但又無能為力。宗教就可以緩解這種困惑,認識之外的無限就是至高無上的上帝。上帝代表著未知而且永遠未知的世界,祂主宰著一切。有限的人和無限的上帝相比永遠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人隻能有限地去了解認識自然規律但永遠不能創造和產生自然規律,人隻能遵循自然規律而不能改變自然規律。以人的有限知識和能力,對宇宙無限性的證明是徒勞的,對上帝存在和不存在的證明也是徒勞的。人如果能證明上帝的存在就會人人信仰宗教,人如果能證明上帝的不存在就沒有人有宗教信仰。所以世界上總是有宗教信仰者和世俗不信宗教的人,各自占有不同的比例。人始終是有追求的,對無限性的精神追求體現為宗教的追求,對無限性的物質追求則體現為對無窮財富和對無上權力的世俗追求。

      2. 對永恒性的追求
      時間是單向的和一維的。無限性在時間上的體現就是永恒性。在時間上,人對永恒性有一種強烈的渴望。帝王們準帝王們都希望“萬壽無疆”,政權和王朝都希望“千秋萬代永不變色”。普通人們也留戀這個世界,希望盡量長壽,也希望千古留名。這都是對永恒性的渴望。如果不能永恒,就是一大遺憾。這種對永恒的追求就轉為對宗教的信仰。體現在基督教就是在未來的天堂獲得永生;在佛教裏就是涅磐成佛,超脫生死輪回,在西方極樂世界不生不死;在道教就是得道成仙長生不老。

      3. 對公義性的追求
      人還有一種天性,就是渴望公義和公平。但遺憾的是現實世界是一個不公平和缺公義的世界。於是人們對公平和公義的渴望就在宗教那裏才能得到最終實現。這就是上帝的終極審判和佛教道教的“因果報應”,現實的不公平和不公義最終都將獲得解決,這對人的心靈是最大的安慰。所有宗教都不滿意這個不公平不公義的現實世界。基督教認為世界的罪惡來自人背離上帝的“原罪”,隻有接受耶穌,回歸上帝,才能“因信稱義”,獲得救贖。佛教道教則認為現實世界的罪惡來源於人的各種貪欲,欲望是罪惡之源,所以主張“滅欲”,即“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清心寡欲,參禪悟道”。

      4. 宗教的現實意義
      宗教是人的精神和心靈的追求,而道德是對人思想上惡念的製約。現實社會的道德體係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宗教觀念即善惡觀之上的。即使以前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主義道德”都是建立在“共產主義信仰”之上的,那是一種自己不願意承認的“類宗教”體係。離開了宗教信仰,道德體係無從談起。道德約束人們的惡念,法律約束人們的惡行,兩者缺一不可,社會才能和諧。

      基督教文明在西方國家形成了現代西方文明。西方的民主思想和基督教觀念密切相關。例如,基督教認為人為上帝所造,在上帝麵前人人平等,並無高低貴賤之分,這就是“天賦人權”的概念和民權及民選思想的基礎。而東方傳統是“君權神授”,所以導致皇位世襲和皇權神聖不可侵犯。基督教還認為人“生有原罪”並不完善,不可享有絕對權力和必須受到製約,這就是“三權分立”的觀念的來源。而東方傳統認為君王和聖人“天生無過”,普通人應該絕對服從。

      宗教本來是勸人向善(邪教除外),但如果宗教走向極端就形成狂熱。狂熱的宗教往往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是“惡”而不是“善”,古今中外,屢見不鮮。例如基督教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和“宗教裁判所”,伊斯蘭教的武力擴張和“聖戰”,共產主義國家的“支援世界革命”和“輸出革命”以及“文化大革命”等等,都是宗教和準宗教狂熱的結果。沒有宗教信仰的政治狂人一旦得勢就會“天不怕地不怕”,無所畏懼地“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還“其樂無窮”,給這個世界造成的破壞是驚人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們並不怕死後受到審判,懲罰,也不管死後世界的“洪水滔天”和“血雨腥風”。

      如果不走極端,宗教信仰可以帶來一定的心理和心靈的依靠和安慰,這就是“精神鴉片”的作用。否則,很多人感到人生又苦又短,特別是如果經曆大災大難卻要麵對餘生,如果經曆大富大貴卻要撒手人寰,人活著有什麽意義?

[有限與無窮]

人生本有限,總想追無窮。
金錢加成億,壽命減為空。
宇宙無限大,萬物皆包容。
時光雖一維,有始卻無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