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巨鹿之戰,井陘之戰與街亭之失

(2021-02-18 16:47:33) 下一個

巨鹿之戰,井陘之戰與街亭之失

 

文/飛鴻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幅有名的對聯提到兩個典故:破釜沉舟和臥薪嚐膽。破釜沉舟是說不留後路下定決心奮力一搏終會成功,臥薪嚐膽是說忍辱負重下定決心奮力拚搏也可最終成功。

 

        在秦末發生的巨鹿之戰中,項羽率領八千江東子弟兵渡過漳河進擊強大的秦軍,項羽命令軍士破釜沉舟,斷絕退路隻能向前。結果軍士們個個奮勇上下齊心與強敵秦軍以死相拚,最後絕地逢生,徹底戰勝敵軍。在戰爭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項羽也因此一戰成名,勇冠三軍,威震天下,成為西楚霸王。

 

        韓信是楚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被後世譽為“兵仙”,其指揮作戰的軍事謀略首屈一指。在楚漢戰爭期間曾創造出許多經典戰例流傳千古,井陘之戰就是其中一例。在井陘之戰中韓信率領三萬新招募的漢軍對二十萬趙軍之戰也是以少對多,以弱對強之戰。但是他超出常規思維率軍背水列陣,開戰以後先敗後勝,從絕地反擊,徹底擊敗趙軍。

 

         巨鹿之戰和井陘之戰都是兵法中“置於死地而後生”的經典戰法。

 

         在巨鹿之戰和井陘之戰中,除了將領高超的指揮藝術大膽的謀略外,己方將士的心理素質也就是勇氣極為重要,如果稍有膽怯,戰線一旦崩潰,結局就會完全兩樣。項羽在巨鹿之戰中與士兵們破釜沉舟,具有義無反顧的決心和勇氣,屬於勇猛之將;韓信在井陘之戰中不著痕跡地置己軍於絕地,同時又布疑兵於敵後,屬於智謀之將。

 

        三國時代的蜀漢參軍馬謖熟讀兵書,是個很好的參謀人才,曾為諸葛亮出謀劃策,在伴隨諸葛亮南征平亂時,提出過“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精辟戰略方針。但馬謖並無親自領兵作戰的經驗。在北伐曹魏時諸葛亮卻在馬謖的要求下讓他領兵去守街亭要道。熟知曆史的馬謖對巨鹿之戰和井陘之戰應該是了如指掌,並想刻意仿效。於是屯兵於土山,也希望自己的軍士被敵軍圍困以後絕地反擊,拚死一搏,以居高臨下的地形地理優勢勢如破竹地戰勝敵軍。誰知蜀軍的心理素質遠不如巨鹿之戰的楚軍和井陘之戰的漢軍,因為水道被敵方截斷,軍心不安,蜀軍幾次向山下敵軍衝擊不見成效之後就信心盡失,軍心徹底瓦解,雖有王平在外策應也無濟於事。最後蜀軍街亭慘敗,馬謖喪師失地被諸葛亮揮淚斬首。諸葛亮認為自己用人不當而自貶三級。

 

        其實諸葛亮除了用人不當之外還犯有另外兩個自己沒有說出來的軍事錯誤:一是蜀軍北伐曹魏本來就是以少對多以弱擊強,在軍事上應該集中兵力形成局部優勢尋機殲敵。但諸葛亮卻為了布疑兵而調動將領幾處派兵。正是因為諸葛亮過於分散兵力所以各處兵力都明顯不足。甚至造成後來街亭之敗後在司馬懿大軍兵臨西城時萬不得已隻好用空城計對敵;第二個錯誤是是料敵不足,他知道街亭的重要性和敵人有可能來襲,但沒料到司馬懿會親率主力大軍前來奪取街亭(三國真實曆史是曹魏名將張郃率大軍奪街亭)。諸葛亮即使派其他得力將領率軍按他的計劃在街亭路口紮寨也根本無法守住街亭,因為一是兵力太過懸殊,二是街亭根本無險可守!也許馬謖看到街亭無險可守就別出心裁用了個屯兵土山的昏招。可能也是由於被圍後出擊太晚,兵士們因為水道被斷饑渴難捱體力疲憊而無法神勇起來遭致慘敗。

 

         戰爭是殘酷的,戰場情況瞬息萬變,優秀將領麵對戰場情勢需要隨機應變,已有的戰法戰例絕不可生搬硬套。古往今來既有很多勇氣智謀兼備的名將,也有隻能紙上談兵的將軍,象戰國時的趙括,三國時的馬謖等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飛鴻萬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明海藍天' 的評論 : 據說林彪用兵深思熟慮,每次戰役之前做計劃都是反複掂量,針對不同的結果考慮幾套方案。諸葛亮對街亭的防禦難道事前都沒考慮過備用方案?整個蜀軍北伐勝敗的關鍵就係於街亭防守成功這一點之上?一旦失守就全軍撤返,這太有點孤注一擲了。所以北伐難以成功。
明海藍天 回複 悄悄話 諸葛亮應是隻是是防止魏兵偷襲街亭。當時的意圖是讓蜀軍在街亭如果敵軍來襲就拖住敵軍,然後他回師合圍。但沒料到用人不當,致使蜀軍敗的如此之快,街亭要地被人奪走。事後來個諸葛的話,應在街亭集中埋伏兵力與魏兵聚殲魏軍,徹底打敗魏軍主力,再一鼓作氣向北挺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