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荊襄得失與蜀漢興衰

(2021-02-20 16:32:35) 下一個

荊襄得失與蜀漢興衰

 

文/飛鴻

 

       

   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時,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對》中向劉備提出“據荊州,取西蜀,爭天下”的戰略方針。其實,東吳戰略家魯肅在此之前也曾向孫權建議過這種戰略構想,稱為《榻上策》。當時有眼光的幾位政治軍事人物都看到了荊襄地區戰略地位的重要性,這也就是後來曹操與劉備及孫權三方拚力爭奪荊襄的原因。

 

        荊襄位於江漢平原,農業發達,經濟富庶。而且地處戰略要衝,無論是西進巴蜀,北伐中原或東征江南都十分便利。所以劉備按照諸葛亮的謀劃,在與東吳聯手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後迅速占據荊州四郡作為立足之地,然後西進入川奪取劉璋的西蜀從而得以建立蜀漢政權。劉備在同時據有荊州,益州(四川)及漢中後,威震華夏,實力達到巔峰狀態,於是自立為漢中王。此時劉備爭奪天下的條件遠好過其先祖劉邦。

 

        非常遺憾的是,劉備諸葛亮在離開荊州西取巴蜀時讓僅為將才而非帥才的關羽留守荊州。關羽是傲視群雄的一代勇將,剛愎自用目中無人,不具政治眼光不懂外交策略,因此導致同時與曹魏和東吳為敵。荊襄是強敵環視的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劉備諸葛亮取得巴蜀後又不及時調軍增援策應關羽鞏固荊州根據地,以致關羽在魏吳兩麵受敵,最終敗死於東吳名將呂蒙之手。

 

        劉備坐視關羽荊州敗亡之後才似乎大夢初醒,情急之下調動大軍用為關羽張飛報仇為名興兵伐吳。劉備不聽諸葛亮趙雲等人的苦勸,堅持在不恰當的時候伐吳,而且並沒帶高級智囊,隨行戰將中除年邁老將黃忠外都是些普通將領,象趙雲,馬超,魏延等幾位能征慣戰的名將都沒帶上。在和東吳對陣時,打了半輩子仗的劉備竟然違背兵法依山林連營結寨,重蹈曹操赤壁鐵鎖連船的覆轍,給東吳年青統帥陸遜以可乘之機,最終被一把大火燒得一敗塗地。劉備伐吳之戰還分兵人馬於長江兩岸沿江進兵,表麵上聲勢浩大,實則致使自己兩岸兵馬各自為戰無法互相救援。整個伐吳戰爭劉備昏招迭出敗象迭現,最後人馬幾乎喪盡。結果是既失荊州重地及關羽軍馬,再失蜀中大批軍力,使蜀漢元氣大傷,劉備自己也後悔莫及,無顏回成都,羞憤交加,病死在白帝城。

 

         荊州一失,蜀漢失去以荊州為前沿根據地北伐曹魏或東征吳國的絕佳戰略條件,隻能偏安於西南一隅,從此走向衰弱。盡管後來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無奈蜀道艱難路途遙遠,運兵運糧都費力費時,加上諸葛亮用兵謹慎不肯出奇兵冒險,長途征戰糧道始終受製於人,雖然諸葛亮鞠躬盡瘁竭盡全力,卻隻能徒勞無功死而後已。

 

        當時的荊襄地區物產豐饒,足以養兵幾十萬,而且交通便利,出兵快捷。關中八百裏秦川也是如此。所以中國曆史上占據蜀中的政權如果要想爭奪天下必須同時兼而占有至少荊襄或關中之一作為用兵前沿方才有成功的可能。劉邦就是在從漢中出發成功奪取關中平原之後,才能夠東出潼關與項羽爭奪天下並最後獲得成功的。這也是曆史上從四川出兵成功取得天下的唯一一次。楚漢時如果韓信不能暗渡陳倉擊敗三秦奪取關中,劉邦也就隻能困死於蜀中。

 

        劉備諸葛亮首先錯在留關羽守荊州,進而在奪取西蜀和漢中以後又不及時增援或者策應苦戰曹仁的關羽荊州軍馬,結果一錯再錯。離荊州最近的劉封孟達在關羽受到曹魏孫吳兩麵夾擊失利派廖化來求救時能夠斷然拒絕而坐視不救,如果沒有得到劉備諸葛亮的暗示這似乎不大可能,這也是一樁曆史疑案吧。所以真正“大意失荊州”的不是關羽而是劉備諸葛亮。諸葛亮離開荊州入蜀時留給關羽的八字方針是“北拒曹操,東和孫權”,但是關羽的占據荊州而東和孫權幾乎是不可能同時兼備的,因為任何別的勢力占據位於東吳上遊的荊州都會使孫權日夜不安。因此,劉備諸葛亮須得隨時提防孫權偷襲荊州。得荊州,蜀漢興;失荊州,蜀漢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