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除了斯德哥爾摩、哥德堡、馬爾默等幾個現代化大城市外,這個國家的文化曆史和自然風光,大都收藏在維京時代以來的農莊和遍布各地的中世紀小鎮。這些年分別去過東南門戶卡爾馬、世界遺產Karlskrona軍港、富饒的Skåne平原、夏日的西海岸布胡斯、王國搖籃Skaraborg等地。據稱今年是四十年來瑞典最熱九月,連日秋陽高照,氣溫二十七八度,果斷駕車出行。這次沿著瑞典第二大湖Vättern東岸行走,從東約特蘭省飄到西海岸的哈蘭省,尋訪維京人的古戰場、中世紀的朝聖路 ……
東約特蘭省Ödeshög的兩處古跡,其一是瑞典最著名的如尼符文石刻之一Rökstenen,大約出自公元九世紀上半葉維京時代或者更早。符石是一塊淺灰色細粒花崗岩,高約382厘米(其中地下125厘米)、寬138厘米、厚19-43厘米,是19世紀重建旁邊的Rök教堂時發現的。這塊符石具有世界上最長的銘文,大約760個字符,四麵幾乎全部被符文覆蓋,絕大部分都清晰可辨。符石大約取材於幾首英雄史詩和傳說,使用了詩意的詞語和短語,可能再現了已經失傳的北歐神話的部分內容。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精美、最神秘的符石,是瑞典曆史上最早和保存最久的文學作品之一,但至今沒有完全破譯。1994年美國數學家約翰·納什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在Uppsala大學演講時,校方贈送他的禮物就是Rökstenen符石的模型。
Ödeshög的另一處古跡是Alvastra修道院遺址,這是來自法國西多會(OCist)Clairvaux修道院僧侶們的於1143-1185年間建造的一座三中殿修道院,是瑞典最早的兩座西多會修道院之一,僧侶們帶來了現代管理、技術和建築方法。中世紀時期,Alvastra周邊是對瑞典王國的崛起具有重要意義的地區。東約特蘭國王老Sverker建立了強大的Sverkerätten王朝,是1130 -1250 年間在瑞典掌握政府權力的兩個王朝之一。在老Sverker時代,瑞典的異教崇拜已經停止。1156年,老Sverker在Alvastra附近被謀殺,可能埋葬在正在建造的修道院中。Alvastra修道士Stefan於 1164 年被任命為瑞典第一任大主教,去世後也安葬在這座修道院。在以後的幾百年中,Alvastra修道院一直蓬勃發展,直到1530年代宗教改革後被解散。
中世紀古城Vadstena是瑞典最重要的朝聖地,也是前往北歐基督教聖地Trondheim朝聖路上的一站,Vadstena修道院教堂是根據14世紀聖女Santa Birgitta的詳細指示創立修建的。1303年左右Birgitta出生於瑞典Uppland的一個貴族家庭,1373年卒於羅馬,1391年封聖,是瑞典主保聖人及羅馬天主教會的六位歐洲守護神之一。她在 Alvastra修道院獲得了許多重要啟示,在那裏感到自己被召喚成為 “基督的新娘和代言人”。她得到基督的召喚,計劃在Vadstena建造一座修道院,讓人們共同努力服務上帝。Birgitta曾前往西班牙、耶路撒冷、伯利恒、羅馬等聖地,因其漫長的朝聖之旅聞名於世。左下圖是教堂華麗的祭壇櫃.,右下圖據稱是存放著她的遺骨的紅色天鵝絨聖物箱,Birgitta傳達的和平與簡單的信息至今仍是熱門話題。
根據Birgitta的設想,Vadstena修道院教堂應該 “行事順利,謙遜而堅強”。這座教堂不算很大,卻是我看到過的最神聖、莊重、古樸、富有曆史感的瑞典教堂,保留了大部分原始特征。教堂於1370年Birgitta生前開始修建,1388年毀於火災,後來重建,1430年開堂。1998年,教宗保羅二世訪問了這座教堂。教堂中有40多座精美的中世紀聖徒木雕,最引人注目的是 “Birgitta肖像”(左上圖)和 “欣喜若狂的Birgitta”(右上圖),前者是現存最古老的Birgitta雕像之一,可能是在她被封聖後製作於佛羅倫薩。中上圖的 “聖母與聖子” 是教堂最重要的藝術品之一。下方三圖依次為懷抱羔羊的施洗者約翰,聖安娜、聖母和聖子三代人,以及頭戴荊棘王冠的 “痛苦的耶穌”。圖中大部分雕像的手不知為何都被鋸掉,第一次看到斷臂的耶穌基督。
Vättern大湖邊坐落著瑞典保存最完好的文藝複興時期的城堡之一Vadstena城堡,這是Gustav Vasa國王於1545年開始建造的防禦設施,目的是保護斯京和瑞典王國免受丹麥可能的攻擊。城堡庭院牆外有寬闊的護城河,四角設有兩層圓形炮塔。1552年,Vasa與他的第三任王後Katarina Stenbock在Vadstena教堂舉行婚禮,就在這座城堡內舉辦婚宴。後來Vasa將王國分給他的四個兒子,三子Magnus成為東約特蘭公爵。他也是Vasa的四個成年兒子中唯一沒有繼承王位的,這座城堡就改建為Magnus的宮殿。Magnus具有音樂天賦,但一生受到精神疾病困擾,因此催生了大量傳說和民謠,左下圖是他在Vadstena修道院教堂中的陵墓。Vadstena於1400年獲得城市特權,右下圖的市政廳始建於1460年,是瑞典至今保存最古老的市政廳,當然塔樓是後來建造的。
瑞典南方的Växjö中世紀時期是與丹麥相鄰的邊境城市,1342年獲得城市特權。上方二圖的Kronoberg城堡始建於1350-1440年間,是主教居所。1469年城堡被丹麥軍隊摧毀後重建,16世紀宗改後,城堡被Vasa國王接管。由於當地人民不滿國王的高稅收等政策,農民領袖Nils Dacke揭竿而起,於1542年占領了這座城堡,第二年被鎮壓。後來城堡在Vasa國王的指示下擴建,可以防止更多叛亂。擴建後的城堡擁有大型圓角塔樓,與卡爾馬和Vadstena城堡有一些共同之處。城堡的邊防功能在17世紀中葉停止,逐漸成為廢墟。11世紀基督教傳入,左下圖的主教座堂始建於12世紀,19世紀中葉重建後外觀發生了根本變化。右下圖 1900年建成的Teleborg騎士城堡,是一位伯爵送給笫二任妻子的結婚禮物,看上去比皇家城堡還氣派,現在是酒店和餐廳。
瑞典西海岸曆史名城、哈蘭省首府Halmstad地處斯堪的納維亞三國交界之處,曆史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一千多年前,哈蘭地區是維京人的中心定居點和貿易場所之一。1062年8月9日,在Halmstad發生了北歐維京時代最大規模的海戰之一,傳說150艘挪威戰船戰勝了300艘丹麥戰船。由於當年這一帶隸屬丹麥,所以其維京曆史被排除在瑞典曆史之外,海灘古戰場上也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公元11-12世紀,Halmstad位於現在城市北麵被稱為 “上村”(Övraby)的地方,13世紀建造了修道院,後來在北歐七年戰爭中被毀,現僅剩遺址。卡爾馬聯盟時期的幾次重要談判在Halmstad舉行,聯盟君主也在這裏選舉。1598-1605年間,Halmstad在丹麥國王Kristian IV領導下修建了城牆和新的防禦工事,四個城門中如今隻剩北門。
Halmstad位於Nissan河兩側,城市規劃屬於文藝複興時期的體係。左上圖是始建於17世紀初的城堡,丹麥國王Kristian IV建築風格。1619年Kristian IV 與瑞典Gustav II Adolf大帝在城堡舉行了一次 “國王會談 ”,左下圖為紀念這次會談的石雕。Halmstad市中心大廣場Stora Torg起源於中世紀的城市交易場地,1619年8月,一場大火幾乎燒毀了全城。右上圖是廣場南側的14世紀磚砌大教堂,供奉海員和水手的守護神St Nikolai,這是Halmstad大火後幸存的唯一中世紀建築。右下圖是位於廣場中心的 “歐羅巴女神和公牛 “噴泉青銅群雕,1926年Carl Milles的作品,在斯京Lidingö島上的Millesgården裏有一個複製品。歐羅巴是希臘神話中一位美麗的腓尼基公主,被宙斯化身公牛的形式捕獲,她是克裏特之王米諾斯的母親,歐洲大陸以她的名字命名。
Halmstad老城保留了中世紀的鵝卵石老街和街旁的老房子,右上圖半木結構風格的Brooktorpsgården 是Halmstad最古老的房屋之一,至少可追溯到18世紀早期,研究人員認為中世紀Halmstad城鎮可能就在這裏,現在是一間咖啡廳。Halmstad的城市徽章是在屬於丹麥時創建的,可能來自Kristian IV的私人印章上一顆加冕的心,現在市政府的口號是 “Halmstad——三顆心的城市”。左下圖的 “三顆心”建築,最初是建於 1784 年的Halmstad第一家省醫院,1835年成為啤酒倉庫和酒館。右下圖是Nissan河東岸的畢加索公園和建築,左側是15米高的畢加索雕塑 “女人頭像”。畢加索生前曾向全世界16個城市捐贈了他的雕塑作品,包括兩個瑞典城市——另一個是Kristinehamn,Halmstad這座噴砂混凝土的作品是畢加索最後一任妻子Jacqueline Roque的頭像。
Halmstad東邊的Snöstorp教堂落成於1883年,設計師從古羅馬圓形教堂和拜占庭建築藝術獲得靈感,但將教堂外觀改成六邊形,尖頂和塔樓令人聯想到東方的騎士城堡,2006年當選為瑞典年度最美教堂。原址的中世紀教堂是徒步信眾在朝聖路上使用的避難所,可能是獻給挪威聖王Saint Olof的。教堂內飾十分精美,布道台遵循中世紀模式,中間的基督在穹蒼中作王,兩側是各種屬性的使徒彩繪木雕。下方的短柱頂部是聖王的頭,底部則是臉龐扭曲的巨魔頭骨,是基督教戰勝異教的象征。1931 年洗禮池由陶瓷製成,圖案來自人類的創造和耶穌的呼喊。
位於Tyludden海角的Saint Olof 禮拜堂,可以看到廣闊的海景。這座美麗的小教堂有一段漫長而曲折的故事,講述一位永不放棄的奉獻者。最早這是Växjö的一個小村莊中的木製教區教堂,建於1721年,1879年拆除後大部分建築材料及內飾被拍賣,用於建造農舍等。1931年,哈蘭的古物學家和鄉村古董商Erik Salvén參觀了小村莊後,集資從瑞典、丹麥、美國回購了教堂的大部分建材,在海角高處的Tylösand照原貌重建了這所教堂。1950 年教堂終於落成啟用,供奉Saint Olof。精美的天花板是1738年繪製的,中央有耶穌的四個生平場景,教堂裏還有17世紀的布道台和18世紀的管風琴。牆上懸掛的Saint Olof木雕複製品是丹麥政府贈送的禮物,以感謝二戰期間丹麥難民在瑞典受到的熱情款待。
1645 年8月13日,瑞典女王Kristina與在丹麥國王Kristian IV簽訂了《Brömsebro和約》,結束了瑞典與丹麥-挪威之間的Torstenson戰爭,Halland地區歸瑞典所有。與歐洲其他地方一樣,17世紀是瑞典的啟蒙時代,18 世紀以來的和平環境使得農業生產開始變得高效。由於19世紀農業新知識的發展和傳播,以及新型農具和耕作方法的開發和推廣,哈蘭成為重要的糧食出口地區。哈蘭老建築露天博物館於1925年的仲夏夜落成,集中了自各教區18-19世紀的農舍、風車和磨坊,建築物旁種植了各種文化植物。其靈感來自著名的斯京Skansen戶外博物館,成為人們懷舊的地方。左上圖是隨著1842年公立學校章程出台,次年在Eldsberga 教區建造的一座校舍。其餘三圖分別為Morup教區的風車、Vessige教區的水磨坊,以及一個山間小屋。
眼前事事皆可書,秋葉滿江煙滿湖。
相關博文鏈接:兩湖之間的王國搖籃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210/5203.html
謝謝 你也是
頗好
覺了靈氣和感念
:)
願 冬日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