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移得星辰下九天——斯德哥爾摩群島攬勝(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409/20993.html
Saltsjöbaden位於瑞典第三大島Södertörn東北部、Baggensfjärden海灣西岸,意為"鹽湖浴場",因周邊海水含鹽量較高及天然的海濱浴場而得名。由於19世紀下半葉斯京人口急劇增長,因此住宅區向城外擴張。1889年,瑞典隱性財團Wallenberg家族的第二代掌門人K. A. Wallenberg斥資25萬克朗買下Saltsjöbaden的土地,興建豪華別墅和海濱度假村。其地標性建築是1893年建成的城堡式Grand hotel酒店,設計靈感來自蒙特卡洛的巴黎酒店,具有奇特的圓頂塔樓和兩座帶有階梯式山牆的橫向翼樓,國王Oscar II 親自奠基剪彩,Saltsjöbaden建設之初就開通了市郊火車。1938 年 12 月 20 日,瑞典全國總工會LO和瑞典雇主協會SAF在這座酒店裏簽訂了著名的 “Saltsjöbaden協議”,製定行業準則,為解決勞動力市場糾紛提供了規範。
瑞典皇家帆船協會KSSS於1830年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五個帆船協會之一,1893年在Saltsjöbaden開設會所。左上圖山頂是1831-2001年間的瑞典老天文台,左下圖是建於1895年的電力所,開發了瑞典第一個為私人住宅的供電項目,現在是KSSS的俱樂部。右下圖 “在海邊玩耍”雕塑左後方是麵積為3公頃的Restaurangholmen(飯店島),與陸地有一座橋梁連接。在這個小島上與Grand hotel同時建成的大飯店Grand Restaurang及50張床位的夏日旅店,1910年曾在那裏招待參加斯京世界和平大會的佳賓貴客,這個飯店毀於1968年的一場大火。1904年夏末秋初之際,康有為前來瑞典避難,曾在Saltsjöbaden的Grand hotel住了20餘日。1906年9月他又攜女返回,在Saltsjöbaden外的Korsholmen小島上置地蓋房,居住了一年多。
Saltsjöbaden有很多漂亮的私家住宅,深受斯京的富有公民和藝術家青睞,成為當地城市景觀的重要特征。1896-1897年間,在Ringvägen路上修建了 “七棟別墅”,均由Erik Lundroth設計。19世紀末以來在瑞典發展起來的板式建築吸收了瑞士風格、民族浪漫主義和村舍風格的風格特征,並強調浮雕和造型。這七棟別墅均按照當時的建築風格建造,具有相似的類型,但在布局、立麵劃分以及門窗和裝飾細節的設計上有所不同,被描述為 “一種集合式建築風格,其中的組件來自不同國家,並與瑞典夏日別墅傳統的發展相融合”。一號別墅已逾1965年拆除,圖片依次為二、三、五、七號別墅。其中二號和三號是保存最完好的兩棟,1979年被標記為瑞典國家建築古跡。
Baggensfjärden海灣是經由斯德哥爾摩中部群島通往斯京中心區域的水道的一部分, Evert Taube曾經撰寫演唱了一首《Baggensfjärden的晨歌》。1719 年 8 月13日,俄羅斯海軍企圖從這條海灣進攻斯德哥爾摩,爆發了著名的Stäket戰役,數量上處於劣勢的瑞典軍隊在最後一道防線成功擊退了俄軍進攻,左下圖的海域是405年前古戰場。為了紀念這次戰役,1905年7月8日在戰場附近的Skogsö海角的懸岸上豎立了一座花崗岩紀念碑Skogsömonumentet。石碑旁邊是兩門大炮,由瑞典國王Oscar II揭幕。紀念碑朝向大海的一麵上的銘文是: “與神同在,走向勝利”,背麵是國王對於在戰役中保衛了首都的英雄的嘉獎。右下圖是海角上一個17世紀的老墓園,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是水手墓地,在Stäket戰役中陣亡的瑞典士兵也可能安葬在這裏。
Värmdö是斯德哥爾摩群島第一大島,Värmdö教堂始建於14世紀早期,最初可能是一座木製建築,後來多次擴建。這座石頭教堂是斯德哥爾摩群島最古老及唯一的中世紀教堂,因此有時被稱為 “群島大教堂”。教堂內有精美的祭壇櫃(1480)和布道壇(1685),祭壇櫃上方懸掛的耶穌受難十字架據稱是教堂初建時的原物。教堂以11世紀的挪威國王Saint Olof為主保聖人,由於他將基督教引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於1164年被羅馬教廷封聖。左下圖是16世紀初他的雕像,腳踩巨魔寓意基督教戰勝異教。教堂後有幾座一二百年的紅色老木屋,包括1809 年竣工的鍾樓(右下圖)。瑞典有一個世界唯一的地方遺產聯合會,成立於1916年。聯合會服務於全國性的地方遺產草根運動,由大約兩千個地方遺產協會組成,近50萬名誌願者參與,搶救和保存了八千多座老房子。
Värmdö的中心城區Gustavsberg以19世紀的瓷器工廠聞名,如今工廠區的老建築已成為藝術家和工匠們的聚會場所以及瓷器賣場,右上圖是1895 年的瓷器工廠鐵製水車。每年Värmdö的一大盛事是八九月之交在Gustavsberg碼頭舉辦的 “Allt på Sjön”浮動船舶交易會(左下圖),這是自2011年開辦以來瑞典最大的同類活動,多家船舶製造商選擇在交易會舉辦瑞典或全球首秀,吸引了大批訪客。Artipelag是位於Värmdö西部的群島藝術畫廊,其名稱是 Art、Activities、Archipelago三個英文單詞的組合,設計宗旨是與自然景觀的和諧融入,畫廊擁有群島的一切獨特特征——新鮮空氣、海水、懸崖、海灘和豐富的動植物群。下方二圖是Artipelag的展品及屋頂露台上的石陣迷宮labyrinth,這類迷宮可追溯到古希臘之前米諾斯文明中的 “克裏特迷宮”,全瑞典有三百多個迷宮。
Sandhamn是斯德哥爾摩群島中一個人氣超旺的海島小鎮,位於外群島的沙島Sandön北部,遠離海岸線。島上遍布各種古典和現代風格的度假屋,最早可追溯到17世紀。19世紀末的大文豪August Strindberg非常喜愛斯德哥爾摩群島,撰寫了多部以群島為題材的小說。他在1873年寫道: “風景秀麗的Sandhamn,三麵環水,第四麵是大海。”右上圖是Strindberg曾經住過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宅院,現在是一間咖啡館。已故當代著名作家Stieg Larsson的《千禧年三部曲》及根據第一部改編的電影《龍紋身女孩》中男主的度假屋也設在這個島上。瑞典TV4電視台還連續播放在島上拍攝的係列電視劇《Sandhamn謀殺案》,從2010年聖誕期間開播,至今已是第十季了, “美景+凶殺”的題材大概比較吸引眼球。
Sandhamn是16世紀Gustav Vasa海軍艦隊的停泊地,17世紀下半葉設立了海關和和引航站。斯德哥爾摩群島少有大風浪,是揚帆愛好者的樂園。1897年KSSS在這裏建造了會所,逐漸成為帆船中心。每年六七月之交,KSSS組織環繞瑞典第一大島哥特蘭島離岸帆船賽。自從1939年第二場比賽起,就以Sandhamn為目的地,每年結束後在那裏發獎和狂歡。1963-2010年間起點也移到Sandhamn,2011年改為從京中心水域出發,2023年起點又改為Sandhamn以南的Gråskärsfjärden海灣。環哥特蘭島離岸帆船賽如今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年度遠洋帆船賽事之一,每年都有來自瑞典和歐美各國的200多條帆船參賽。公牛溝附近是觀看比賽最好的地點之一,千帆競發的場麵十分壯觀。
Dalarö是斯德哥爾摩內群島南部的中心城鎮,夏季遊客及船民們的熱門目的地。由於斯京地處波羅的海西岸,因此少有朝西南方向的海景房,Dalarö可謂得天獨厚。左下圖是島中的一個小廣場,周邊是銀行、學校和小小的ICA連鎖超市。廣場上複古的電話亭裏已經沒有公用電話了,但有USB插座供遊人充電用,島上其他公共設施也非常之好。Dalarö雖號稱為 “島”,其實與陸地隻有一條不足20米寬的運河相隔,可以開車或乘公交上島。右下圖是運河另一側的Schweizerdalen海灘,但仍屬Dalarö的行政區域。那裏有一片非常好的寬約50米的沙灘,海水極為清澈,一條長140米的木質棧橋通向一個小島礁,居然產生在南歐的感覺。19世紀末,作家Strindberg和畫家Anders Zorn曾在Dalarö創作了多幅以水為背景的作品。
在斯德哥爾摩群島的三萬多個島嶼中,Dalarö可以說是僅次於“水上之都”Vaxholm的重要島嶼,具有豐富的文化遺存及曆史建築。在17世紀的瑞典帝國時代,Dalarö因其地理位置開始與歐陸通商,1636年設立了瑞典第一個海關。1656年在Dalarö近旁的一個小島上修建了軍事城堡Dalarö skans並開始駐軍,成為斯京南大門。左上圖左側的灰房子是號稱全瑞典最小的青年旅社,隻有四個房間、12個床位,旁邊的小木屋是17世紀最早的海關辦公室。1944年9月25日,150位愛沙尼亞難民登陸Dalarö獲得新生,右上圖是建於1788年的海關樓房及難民登陸60周年紀念碑,二戰後期瑞典接收了三萬多名逃離蘇俄統治的波羅的海國家難民。左下圖是1787年重建的教堂,右下圖是19世紀下半葉Dalarö居民的社交場所Societetshuset,群島上流行的瑞士風格建築,現在是私人住宅。
20世紀業餘曆史學家Anders Franzen因研究航海曆史和搜尋沉船而聞名,左上圖的小木屋是他在Dalarö的工作室及職業生活博物館,旁邊是一個17世紀潛水鍾的模型。Franzen在這裏開發了一種螺旋槳探測器,並於 1956 年在斯德哥爾摩入口處確定了17世紀豪華戰艦瓦薩號沉沒的位置。右上圖是位於港口的一艘老帆船,2017年剛過百歲生日。而在1709年,一艘停泊在這裏的荷蘭商船失火沉沒,該船38米長、8.3米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船隻。下方二圖是建於1904年的瑞典肖像女畫家Eva Bonnier的夏季別墅,位於Dalarö的製高點之一,有非常大的院子和非常好的視野,前方還有一小段石牆。這座別墅的建築師Ragnar Östberg後來設計了斯京的地標性建築市政廳,可惜別墅已年久失修、無人打理,院子裏野草老高,走一圈陰森森地十分瘮人。
Utö意為 “外島",是斯德哥爾摩南部群島中最大的、也是最靠近波羅的海開放水域的島嶼之一。大約公元6世紀至11世紀之間,島上就有人類居住,中世紀出現了農莊。Utö有瑞典最早的鐵礦,可能從12世紀起就有人開采礦石,大概是中世紀漢莎同盟城市的德國采礦者來此開發,這裏的礦石被運往歐洲大陸。19世紀末采礦業衰落,礦山於1879年關閉,Utö成為夏季度假聖地,左上圖是1791年建造的風車——Utö的地標。右下圖遠處是Utö東北方的一個小島, 島上的木屋供打漁或捕捉水禽的島民留宿之用,屋裏常年備有木柴。群島上的植物花卉與陸地有所不同,還采到了一朵雞油菌。1952年,瑞典大導演Ingmar Bergman執導了從斯京中心到群島的絕美愛情風光片《和莫妮卡在一起的夏天》上映,主要場景就是在Utö東麵的三個小島Sadelöga、bodskär、Borgen上拍攝的。
斯德哥爾摩群島的人文景觀因島各異,Utö的驚豔之處是礦山遺存,17世紀島上已有九個礦井,還發現了一個銀礦。1719年俄羅斯軍隊燒毀了島上的所有建築和礦區,18世紀中期得以修複,1750-1850年間是島上采礦業最繁榮的時期。上方二圖是島上最大的露天礦井 Nyköpingsgruvan,最深處達215米。現在這裏是一片美麗的湖泊,隻剩下一個紀念碑式的井架。這個礦井最特別的地方,是1800年在這裏發現了鋰閃石,後來化學家從中分離出一種新元素,被命名為 “鋰”。我在礦井邊撿了一塊石頭,假裝是礦石——礦渣也行。在兩百多年前Utö采礦業最繁盛的年代,島上大約居住了 700多人,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礦工村,下方二圖是礦工休息廳和住處。島上有很多景觀展板,簡明扼要,圖文並茂,都是十歲左右的小學生製作的。
Nynäshamn是位於Södertörn島最南端的海港,港口外是一望無際的大海,不遠處就是群島南部瑞典最古老的燈塔。從19世紀末開始,Nynäshamn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港口和工業城市,20世紀初開通了前往哥特蘭島的輪船航線。左上圖是新藝術風格的Nynäshamn教堂,建於1930年,在懸崖上俯瞰群島和大海,與周邊的大自然融為一體,據稱Nynäshamn是斯德哥爾摩地區唯一可以從大陸上看到海平線的地方。三角島Trehörningen是Nynäshamn的海濱度假中心,右上圖的老水塔始建於 20 世紀初,是為開發島上的海水浴場修建的。塔樓高 9 米,2018年失火後重修。1912 年斯德哥爾摩夏季奧運會的帆船比賽就在Nynäshamn舉行,每年八月底在相同水域舉辦Nynäshamn群島杯賽。斯德哥爾摩群島湖海氤氳,風光無限,常看常新。
影片《和莫妮卡在一起的夏天》劇照集錦
相關博文鏈接:樓台無數明月中——康有為心目中的瑞典(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209/19656.html
這個國家的科學家發現了大約二十種化學元素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310/15619.html